香香是一名紡織女工。1992年春節(jié)剛過,香香的丈夫辭職去南方創(chuàng)業(yè),3年后,丈夫帶了一個小香香13歲的女人回來。他對香香說,你已經不再適合做我的妻子。香香覺得跟這樣的人真是沒法一塊兒再生活下去,于是她提出了離婚。
離婚后,香香帶著女兒離開了家,在外租了一間面積不足10平方米、每月房租20元的平房。不久,香香下崗了,工廠沒有錢發(fā)最后一個月工資,就每人發(fā)了一些積壓多年的布料。
失去了婚姻,又失去了工作,香香失眠了。窗外的月光照在窗臺下那臺跟隨了她十幾年的縫紉機上,香香突然有了一個主意。她用那些布料連夜縫制了20張桌布、10套圍裙和袖套,第二天拿到夜市上,居然換回了69元錢。這錢對香香來說就像一針強心劑,激勵著她繼續(xù)做下去。除了到夜市,她還到菜市場或居民區(qū)賣,不到20天,那批原本值不了幾個錢的布料經過她的巧手,竟獲得千元收入。
香香把自己的經驗告訴那些跟她一起下崗的姐妹們。再后來,香香帶領30多個姐妹,把廠里那些積壓多年的布料賒過來,經過她們精心縫制后,走進了千家萬戶。
2001年,在一次紡織產品交易會上,香香自作主張把她們精心縫制的1000件產品贈送給參加交易會的客商,為此,香香聽到了一些姐妹的抱怨。后來,當這些客商不斷給她們帶來可觀的定單時,曾抱怨她的姐妹都笑了,并表示以后永遠支持她。
香香說,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多動腦筋、勤動手,就不會挨餓受凍。她還說,我沒有很高的文化,也沒有多大的能耐,只要能用自己的手掙口飯吃,吃飽后盡力去幫助別人,這一輩子就算沒白活。
香香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在她的帶領下,眼看要死掉的小廠又活了過來,自己和幾十個姐妹重新找回了飯碗。
2004年,香香82歲的前婆母患了腦血栓無人照料,香香把老人接到自己的新家,還雇了個保姆伺候她。香香的前夫因與第二任妻子性格不合,已經離了婚。他被香香的豁達感動,說如今他有很大一份家產,完全可以養(yǎng)活老人、香香和孩子。他想讓香香辭了工作,跟著他享幾年清福,香香拒絕了。前夫臨行前,給她深深鞠了一躬。
持一顆平常心,走過了很多平常和不平常的日子,這就是香香。她說這是她喜歡走的路。
(吳寶河薦自《祝你幸?!?本刊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