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 字
字為至寶,遠勝金珠,人由字智,否則愚癡。
世若無字,一事莫成,人與禽獸,所異惟名。
惜 谷
田中五谷,以養(yǎng)人民,愛惜五谷,即是善心。
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谷獲福,殄谷遭殃。
惜草木
道旁楊柳枝,青青不可攀?;乜磁收厶?,傷痕如淚潸。
古人愛生物,仁德至今傳。草木未搖落,斧斤不入山。
狗是忠臣
紹興人周某,被賊劫到湖州,為首的賊頭很兇狠。一天,有一條狗便溺在地上,賊頭大怒,便要把他自己所養(yǎng)的狗都殺了。到最后有一條黑狗號著像要乞求免殺的樣子。周和賊頭相處很好,就竭力請求不要殺了這條黑狗,賊頭答應(yīng)了他,周便把這條黑狗寄養(yǎng)在其他的地方。住了幾個月后,周從賊窩中逃出,狗也跟隨他一起逃出,到了德清,睡在一座枯廟中。到了傍晚,狗忽然蹬他的床,周驚醒起來,聽見戶外有人切切耳語,知道他們可能都是賊,想殺害他然后奪取他所帶的錢物。周于是奪門而出,有好幾個人拿著兵刃追他。狗猛烈地撕咬賊人,周才得以幸免遇難。后來繞道回到紹興,大風(fēng)把船刮翻了,周掉進水中,狗也跳入水中,銜住他的衣服把他拽到岸上,周又一次得以不死。光緒元年的時候,有人在杭州城隍山看見了周,那條狗也還活著。
——譯自《俞曲園筆記》
牛犢救母
清朝道光年間,烈山集有一個屠戶,名叫脹六子一生殺牛無數(shù)。46歲那年,張六子從鄰村便宜地買來一頭母牛和一只牛犢。當天,當他正要殺牛時,卻怎么也找不到那把磨好的屠刀。無奈,他只得坐下發(fā)呆。無意中,他看見母牛的眼里流著淚,像人的眼睛一樣惶恐不安地看著對面坐著的小牛犢,脖子一伸一伸地,極其難受。張六子覺得奇怪,并有了幾分感動。他回頭看了看牛犢,那牛犢在另一旁遠遠的墻角里一動不動地坐著,像個小孩似的,淚水汪汪,望著母牛。張六子的心動了,心想,自己殺牛幾十年未見過這情景,今兒是怎么了?他去趕牛犢,午犢不起。他用棍打,牛犢也不動。張六子抓住午犢的前腿,提起牛犢,朝旁邊一摔,這當兒,張六子忽然看見怎么也找不到的屠刀竟在牛犢的屁股下。張六子這才明白,原來牛犢看見他磨刀要殺母牛,乘他不注意,把屠刀銜來藏在自己的屁股下!這幕牛犢救母的情景感動了他,他用顫抖的手給母牛解開繩索。那被摔在一旁的小牛犢從地上爬起來,走到母牛面前,用脖子蹭著母牛。母牛用舌舔著小牛,低沉地叫了幾聲。小牛犢好像聽見了什么,就在母牛身邊,前腿朝張六子跪下來。張六子劇烈地搖動著,這個男子漢哭了起來……
從此,張六子不再殺牛,終生茹素。他一直養(yǎng)著那頭母牛和子牛,母牛死后,子牛到張六子86歲去世時,不吃不喝,比恩人多活了?天也死了。
——節(jié)錄自《一頭母牛和子牛的故事》
白鵝的仁愛之心
常州陳四,養(yǎng)了黑白兩只鵝,兩圈相鄰,各有一群小鵝。一天大黑鵝死了,小黑鵝們失母悲鳴。大白鵝每天早晨都帶小鵝們同去吃食,到晚間又先把小黑鵝送回圈,然后才帶小白鵝回圈,人們見了都稱贊大白鵝的仁愛之心。一蟹失足,二蟹相扶物知如此,人何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