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讓我們欣賞影視節(jié)目,與親朋好友促膝談心,傾聽到天籟之音……同時,它也使我們喜歡贊美之詞,聽信讒言,為流言蜚語所累。就是這東西,耽誤了多少事,導致了多少人間悲劇。
付小明,從“北國風光”來到“南粵大地”,白手起家,創(chuàng)辦了一家公司。公司起步時,他任人唯賢,用人不疑,歡迎建設性意見,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將手下幾十號人緊緊擰成一股繩,人盡其才,同舟共濟,業(yè)務突飛猛進。公司呈現(xiàn)出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到一年時間,在同行業(yè)中脫穎而出,有志之士紛紛慕名投奔他??墒?,這時的付小明,趾高氣揚,得意忘形,“此一時,彼一時”也,執(zhí)迷歌功頌德,聽不進忠言勸諫,親小人,遠賢人。
手下有位名叫鄭大成的年輕人,是個能干精明、“鶴立雞群”的角色,擔任著公司副總經(jīng)理的職務,公司里的大小事務,全賴他把持,人人都稱呼他鄭總。
有人借題發(fā)揮、添油加醋,說鄭大成是反骨仔,在“名”上“大成”把“小明”比下去了,從“姓”上“鄭”又篡了“付”的位,故意讓人誤會:鄭總是正總經(jīng)理,付總是副總經(jīng)理……這話傳到付小明的耳朵里,他聽不進鄭大成辯解,不分青紅皂白,當即炒了鄭大成魷魚。
鄭大成一走,公司境況“飛流直下三千尺”,入不敷出,危機四伏,不到三個月,公司倒閉了。
經(jīng)過一場惡夢,付小明清醒了。他告別“南粵大地”那天,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為什么人有兩個耳朵?原因很簡單,要有一個聽好話的,有一個聽壞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