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學的角度審視人的一生,至少要解決好三個方面的核心問題:一、如何規(guī)劃自己,讓生命更精彩,二、如何經(jīng)營自己,讓生活更快樂;三、如何管理自己,讓人生更富足。
人生規(guī)劃,從了解自我開始
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怎樣走過這一生,這是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都在反復問自己的問題。
然而,問題一樣,答案不同,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人說命運是天注定的,順其自然吧,有的人以和自己的命運抗爭為樂,永不言敗。
其實,無論以何種姿態(tài)面對人生,重在體悟。能夠在社會實踐中,不斷體悟到身外世界的變化以及自身的變化都是一種收獲。實質上,我們對外部世界以及自身了解得越多,我們就越有把握走好未來的人生道路。
規(guī)劃人生,首先從了解自己開始。人作為萬物之靈降于世上,相信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的,從終點反推原點,我要如何展示我不同于他人的特質,發(fā)揮獨屬于我的天賦,聽從內心的召喚綻放生命之花,始終以超然的心境應對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認識真正的“我”是一生的功課。
規(guī)劃人生,不一定一開始就執(zhí)著于某一個具體的領域、事業(yè),人的一生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事成人,即通過做事,充分認識自己,開掘智慧、潛能,豐富見識、知識,掌握技能、才干,第二個階段是由人成事,即以事業(yè)為載體,將自己的體悟、理想、心愿負載在有形的事物上,拓展生命空間,人真正的成長不是年齡的增加,而是價值的放大,第三個階段是無我無物,或者說物我兩忘,一個人只有在學習、實踐過程中不斷拓展自己的心胸、打開自己的心胸,才能最終和所生存的世界融為一體,同時又不失去自己(的靈魂)。我與外在不是沒有差別,而是可以不斷同化外在,使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同時我又是自然的一部分。
規(guī)劃人生,很多書上說,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事業(yè)目標,再細化為各個時期、階段的行動方案,如同企業(yè)做戰(zhàn)略一樣。但我們知道,當今這個時代,即使是企業(yè)戰(zhàn)略規(guī)劃,如果不開放、不靈活,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體系再完備、邏輯再完美也很難變?yōu)楝F(xiàn)實。而對于每個人而言,做好每個年齡段應該做好的事情,在同樣的年齡、同樣的事情上比別人下的功夫深、取得的成績好、獲得的人生感悟多、積蓄的能量大,就完成了這個階段的目標,也就為下一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能做什么、能把什么做成,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能全憑空想、幻想,要從自己身上、自己走過的路中尋求答案。
經(jīng)營自己,扮演好各種角色
人為什么要立業(yè)、成家,很多人會回答,做事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成家是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
這樣的回答,出發(fā)點是“我”,落腳點也是為了滿足“我”的需要,全不知,我怎可能獨活于這個世界上,我的快樂又怎能離開他人,尤其是那些每日生活在我身邊的同事、友人、親人。
經(jīng)營自我,就是通過給周邊的人帶來快樂而使自己快樂,所有中間介質,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悅人、悅己。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服務理念適合于任何時代及國家。能為別人帶來什么,如何把美好的體驗和創(chuàng)造奉獻給別人,應該是每個社會人一切行為的出發(fā)點,它能激發(fā)人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爆發(fā)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在商業(yè)經(jīng)營中,全世界的企業(yè)都在喊一個口號:以客戶為中心。其內在的道理是相通的:主體的價值,尤其是社會價值需要通過為客體提供滿意而愉悅的服務得以體現(xiàn)。
經(jīng)營自我,要對自己在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中的位置有正確的識別,進而扮演好自己相對于不同人的社會角色、不同階段的社會角色。對自己角色的認知,即是對他人心中的那個“我”的觀照?!拔摇辈荒苤粸樽约夯钪?,而是要滿足不同關系利益人在不同發(fā)展階段對我的期望與要求。人的層面做得越高、名聲越大,角色的扮演就越有挑戰(zhàn)性。所謂的價值標準,往往都在別人的心中,自己的思想、行為、物化的結果符合了這個標準,則一派祥和、和諧愉快,如果沒有達到標準,就會生怨、摩擦、爭斗、分離或是通過博奕達到一個雙方都認可的新標準。然而標準之爭始終都不能以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為前提,我為別人提供的始終都應是真、善、美的東西。
經(jīng)營自我,不但要善于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不斷強化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個性化地位;還要敢于向自己的弱點挑戰(zhàn),敢于向新的領域拓展、向更高的層面躍進,讓自己的角色越來越豐滿、靈動、厚實、開闊。
管好自己,就是對生命負責
管好自己,還是等著被別人管。一個崇尚自由的人一定不喜歡被別人管束,那么,唯一的途徑的就是管好自己,掌握自主權。
然而,管好自己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對環(huán)境有很強的洞察力、預測力、掌控力,始終在不斷變化的局勢中尋求自己的最佳行為方向、方式及標的。
管理所追求的是一種最優(yōu)資源配置,以及效率最大化。對于個人而言,最稀缺的資源也是唯一能夠主動支配的資源就是我們的生命和時間,如何使用它決定了人生的成敗與否。成者,碩果累累;敗者,一事無成。
關于時間的管理,很多書籍中都有很實用的工具、表格、方法幫助我們提高生命效率(見后附文)。成功人士大多都有每天記日記、定期做總結的良好習慣。但普通的人,一開始對這些很有熱情,可是,難于堅持下來,或者只是做個“流水帳”,懶于做深刻的反省和深邃的思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時間因為是無形、無聲、無色的,每日都從我們身邊流過,最容易被忽視和浪費。我們往往被環(huán)境所牽引著,糊里糊涂做了很多事情,但為什么要做,怎么做的想得不清楚,做完之后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又沒有對自己有個交代?!叭瞬荒芡瑫r踏入兩條河”,對于寶貴的生命,我們每天都在選擇、經(jīng)驗、留下痕跡。人生可以永久存續(xù)的物質很少,生命的重量來自于每日新的體驗、發(fā)現(xiàn)和感悟,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是世界上最大的倉庫,但是里面有多少寶貝就全憑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