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8226;吐溫在35歲時,愛上了紐約的年輕的奧利維亞#8226;L#8226;蘭登小姐并且贏得了她的芳心,只是結(jié)婚還有個條件:必須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老蘭登先生是個很有社會地位的人,他說他對這個來自遙遠西部的小作家的為人如何一無所知,他不能答應(yīng)這門婚事,除非馬克#8226;吐溫能夠提供幾份由西部知名人士寫的證明他品行端正的材料。
馬克#8226;吐溫立即寫信到加利福尼亞州,請求六位他認識的知名人士(其中包括兩名牧師和一名學(xué)校校長)給他寫材料。不知是因為馬克#8226;吐溫的作品諷刺抨擊了美國社會引起他們的不滿,還是這些先生們的嫉妒心在作怪,他們寄來的材料都對求婚者極為不利。其中一位牧師竟預(yù)言:“我確信,這個年輕人不久就會爛醉而死,進入醉鬼之墳?!北M管如此,馬克#8226;吐溫還是把六份材料如數(shù)呈交給了老蘭登先生。
“看來,你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朋友也沒有的啰?”老人看完材料后目光嚴厲地問道。
“顯然是一個也沒有?!瘪R克#8226;吐溫老老實實地答道。老人神色變得溫和了,說道:“不過,假如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你能把這樣的材料送給我,這首先證明了你是一個誠實的人:不隱諱別人對你的看法。其次,這又證明了你是一個勇敢的人:竟敢在求婚的場合亮出對自己不利的材料。別管它,把這些材料丟到一邊去吧!我比他們更了解你,既然你沒有朋友,我就來做你的朋友——和我的女兒結(jié)婚吧!”
蘭登先生的寬容使女兒終于得到一個好丈夫,女兒婚后生活十分美滿。缺乏寬容,人與人之間將永遠處于積怨難消、疑慮叢生、猜忌報復(fù)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永遠無法和諧相處,無法凝聚;缺乏寬容,幸福之花就沒有生長的土壤和綻放的空間。
(曹春丹摘自石油工業(yè)出版社《百年哈佛教給學(xué)生的人生哲學(xué)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