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紀初,美國思想家白璧德提出了新人文主義。 白璧德希望用人文主義來調(diào)節(jié)一與多的關系,反對極端的多元論,喚起對“一”的信心。以培根為代表的科學的人道主義導致了人類對于科技進步的迷信,使物的法則壓倒了人類自身的法則;以盧梭為代表的情感的人道主義忽視道德約束本身,使人陷入了碎片化的生活。這兩種人道主義要為教育和社會領域的混亂無序負責。在道德重建的歷程中,文學藝術理應擔當起把人由低級自我提升到高級自我的重要使命。教育印象主義使大學教育的水平下降,人文學者陷入了過分專業(yè)化甚至學究化的危險,白璧德提倡閑暇和業(yè)余性,真正的學者要處在一種無為而有為的狀態(tài)之中,堅守反思和批評的立場。
關鍵詞:新人文主義;人道主義;一;多;無為而有為
中圖分類號:D71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504(2006)01—0046—07 收稿日期:200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