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明是松樹上富含松油的那一部分,俗稱明子。山民做飯時,用以引火;夜行時,用來照路。民諺說:松明則一根就足,兒優(yōu)則一個已足!
記住窮困
1975 年底,張桂梅在牡丹江鐵嶺學校上完初中,就跟隨姐姐從東北來到云南中甸林業(yè)局支邊。她先后在林場、黨校任團支部書記、政治教員,后來又到局機關當文書、團支書、婦女主任。自從1983 年調(diào)到子弟學校當中學教師后,她就深深地愛上了“釋道、解惑”這一神圣的工作。她一面認真教學,一面刻苦學習,1988 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麗江教育學院中文系。三年緊張而快樂的學生生活,不僅使她在學識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一位英俊的白族小伙子。1990 年,一對戀人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喜結(jié)良緣,開始了美滿的婚后生活。
可是,幸福屬于張桂梅的時間卻是那么的短暫,丈夫不幸患上了癌癥。她為了給丈夫治病,不僅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能借錢的地方、能找到的醫(yī)院她都去了——在這段日子里,張桂梅深深地體會到了沒錢、借錢和求醫(yī)的艱難,深深地懂得了人在困難的時候,是多么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1995 年2月24日,是張桂梅悲痛欲絕的日子,在她債臺高筑,百般求醫(yī),走投無路時,丈夫去世了。她曾撞車:“既然無望,就一起走吧”!隨后的一年多,她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精神恍惚,幾近崩潰狀態(tài)。為了解脫,她離開喜洲,選擇了偏僻的華坪。
赤心感人
張桂梅到了華坪縣中心中學,忘我的工作沖淡了心中的痛苦。山區(qū)的老鄉(xiāng)教育了她,她的行動感召了鄉(xiāng)親:一位傈僳族的家長來為孩子交書費。他伸出黑黑的大手,將一大把一元、一毛的鈔票放在了張老師面前,滿是皺紋的臉不好意思地說:“就這些了啊,有了錢我還會送來!”看著這位兄長一般的男子,再看看他身邊背著書包、臉蛋黝黑的小姑娘,清澈的目光充滿著求知的饑渴,張桂梅被深深觸動了。
報名表上,大多數(shù)學生是傈僳族,還有其它的少數(shù)民族,都來自邊遠的貧困山區(qū),家庭條件很差。這些山里的孩子,生活懶散,沒有時間觀念,文化基礎薄弱。在全縣初二統(tǒng)考中,成績都不太好。面對這種情況,怎么辦?經(jīng)過冷靜思考,張桂梅制定了幾條措施:第一,整頓生活秩序,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二,進行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激勵他們在學習中發(fā)揚拼搏向上的精神;要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取孩子們的長足進步。決心一定,她就從一點一滴認真做起。
來自永興鄉(xiāng)的一個小姑娘,身上的衣服很少換洗,性格內(nèi)向,總是發(fā)呆,還經(jīng)常發(fā)出長長的嘆息。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少女的活潑與歡快,功課沒有一門及格。面對慈母般的張老師,她終于流著眼淚傾訴了心底的秘密:“我爸爸也是教師,但因病早去世,母親一個人辛辛苦苦支撐著我們兄弟姐妹的生活,真不知今后怎么辦?”張桂梅馬上翻箱倒柜給她找了兩套衣服,還把丈夫最后一次給她留下的花襯衣拿出來給小姑娘穿上,并且?guī)退涣藭M。姑娘生病,張桂梅掏錢領她去看病,細心的照顧和關心,使小姑娘激動地喊出了:“張老師,你就是我的媽媽!”小姑娘后來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高一級的學校。
來自石龍壩鄉(xiāng)龍井村8隊的一個壯族小男孩,父親殘廢,家庭困難,床上只墊著一張硬紙殼,被子只是兩層薄薄的布。冬天一來,冷得經(jīng)常睡不著覺,常喊腿疼。張桂梅發(fā)現(xiàn)后,就把自己的被子拿來給他蓋上,又買來正紅花油給他擦腿。
一天早上,一個傈僳族小男孩遲遲的不起來,用破被子把頭蒙上。張桂梅耐心地詢問,孩子才掀開了被頭,說沒錢吃飯了。張桂梅說:“你起來,我去給你拿錢。”她回到宿舍,翻開自己的錢包一看,傻眼了:里面只有20元錢了!張桂梅都拿給了孩子。從此,這位小男孩每個星期都得到張桂梅30元的救助,直到他完成了初中學業(yè)。
有個女生,家住在離縣城很遠的山村,小學畢業(yè)后,她背著簡單行李,在父親的護送下,走了五六個小時的山路,才走到能搭車的地方,乘車來到她認為很現(xiàn)代化的縣城讀初中。她怎么也沒想到,正在初中畢業(yè)的關鍵時刻,父親撒手離開了她。臨終時,父親一再囑咐家人:這么遠的山路,就別讓孩子回來了,不能耽誤孩子的學習。那幾天,張桂梅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孩子神態(tài)的異常,了解情況后,她說:“回家看看吧?;貋砦医o你補課。”小女孩說:“您放心吧,老師,是您給了我堅強的意志!”
敬業(yè)風范
張桂梅的身體,早就是一部帶有重病卻日夜不停運轉(zhuǎn)的機器。1997 年4 月,醫(yī)院對她做出診斷:子宮瘤,癌?(腫瘤已經(jīng)有五個月胎兒大)。那時她任四個班的課,還有4個月就要升學考了。學生們 12年的寒窗苦,不能因為自己住院而受到影響!有一次,張桂梅去上課,上課的鈴聲還沒響,幾個學生在踢罐頭盒子玩。突然罐頭盒子飛來,她無力躲閃,啪的一下,打到她的腿上,當時就被打坐在了地上,爬也爬不起來。學生們嚇得趕緊把她扶起來:“老師,對不起!我們把你送回宿舍吧?”她卻說:“不用了,把我扶進教室,我們把這節(jié)課講完?!本瓦@樣堅持到7月,把學生送進了考場,張桂梅才住進了醫(yī)院。7月24日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結(jié)束后,醫(yī)生對她的姐姐講:根本無法想象她是怎樣熬過疼痛這一關的,她腹腔的器官已全部移了位,腸子都粘連貼到了腹后壁上!這疼痛是非常劇烈的。
張桂梅從昏迷中蘇醒過來,醫(yī)生說:“張老師,事業(yè)是大家的,生命是自己的,請你今后多保重!”并要求她最少也要調(diào)養(yǎng)半年后才能工作??墒?,手術后的24天,她就到了新分設的民族中學,擔任1個畢業(yè)班的語文、政治教學,還擔任班主任、學校婦女主任和文科教研組組長。
張桂梅的敬業(yè)風范,已經(jīng)成為了學生們學習、成長的光輝的榜樣和強勁的動力。
張桂梅曾經(jīng)教過一個特殊的班級。當時這個班由于種種原因,頻繁地更換過任課老師。初三了,她接替了這個班的語文和政治,并擔任班主任。接管20多天后,她就出去開會了,一走就是半年,一直到下學期的3月10號才回來。這時,離中考的時間僅僅有四個月的時間。整體的成績都不好,學生們有的轉(zhuǎn)走、有的降級。有些男孩晚上在網(wǎng)吧過夜。她進山找回那不讀書的學生,把降級的學生也要了回來,學生一下精神大振,學校領導又給各科老師做工作,專門給這個班的學生開會鼓勁。班風和學風都有所好轉(zhuǎn)。但是,玩電子游戲的學生管不住自己,晚上還是跑出去玩。情急之下,她干脆把行李搬進了男生宿舍。學生們驚叫起來,說:你不會來睡的,嚇唬嚇唬我們吧。
張桂梅每天6點就起床,到早操時間又在窗外大聲叫孩子們起床;晚上,她檢查完女生宿舍,就到男生宿舍。這時,男孩子已經(jīng)躺下,她先逐床查點人數(shù),然后就躺下與學生一起聊功課、扯閑話,到點了,她說聲“睡覺!”宿舍里就鴉雀無聲。一會兒就只聽見說夢話聲、打鼾聲。學生們都感到有個慈祥的媽媽在身邊。晚上有她這尊守護神,想去泡網(wǎng)吧的也走不了。覺睡踏實了,精神就足,全班的成績直線上升。
可是,同學們想不到,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這幾個月,張老師是怎樣過來的?下午她不敢喝水,怕晚上起夜驚醒學生;她常常在男生宿舍里合衣而睡。男孩子們的鼾聲、夢話聲和臭腳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覺。第二天頭疼頭暈,渾身無力;早上她6點起床,和學生一起跑步,還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極度緊張的時間安排。她的辛勞沒有白費,這個班有22個同學在中考時考到了500分以上。
2002年春節(jié),張桂梅的肺部也有了病灶,兩次大的手術都安排在放假期間去做,沒有因病耽誤一節(jié)課。她的工資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全部用來接濟學生。她把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之內(nèi),甚至把藥停了,拿出錢、物資助學生。除了民中三個班的教學工作,她還辦起了孤兒院,院里收養(yǎng)了 50多個孩子。不僅如此,她自己還撫養(yǎng)著5個貧困學生。其中有一家是彝族搬遷戶。學生的家里很窮,有一天孩子突然對她說“我媽媽說了,只供我一個人讀書,就不讓我妹妹讀了,只讓她讀到小學六年級,妹妹成績好,我想讓她讀。”她到了孩子的家:家里圍墻、豬圈、雞圈全沒有,就一間小泥屋,屋里屋外全是泥地,地上挖個坑就是灶,一張床上亂糟糟,看不出哪是棉絮。孩子媽拿出了一條黑色的舊氈子鋪在地上,讓老師坐下,孩子的爸爸也是一臉病容。面對這樣的一家,張桂梅二話不說就答應供孩子讀書,一直到高中畢業(yè)。
可后面的日子就更艱難了。幾個孩子讀初中的費用她還可以免強支撐,有人讀高中了,一開學就得拿出千把塊。她的工資并不高,為了這幾個孩子能完成學業(yè),自己省吃儉用,手邊常常連三五塊的零用錢都拿不出來。但是,她還是沒有放棄,也沒有在供養(yǎng)的孩子們面前叫過一聲苦,說過一聲難。現(xiàn)在,這個女孩已就讀高二,下半年就上高三了,她的哥哥也已考上了大學。不久前,張桂梅又去家訪。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屋里屋外都打了水泥地,安了鐵門,電視機、新沙發(fā),連灶都鑲上了瓷磚,還添置了好些農(nóng)用機械。孩子爸爸的病也全好了。五年之內(nèi)變化這么快,真是令人十分驚訝!他們張羅著要為張老師殺豬,男主人說:“自從你供我女兒上初中后,家里寬松了好多,我們一家人有了奔頭。聽說你也有病,而且供的不僅我家女兒一個學生,我們心里也很難過,決心全家都要好好奮斗,早日脫貧?!甭犃诉@樸實的話語,張老師心里別提多高興了,覺得這幾年的苦沒有白受,總算扶起來了一家,值啊!
從2001年起,她一邊在民中教書,一邊義務但任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管理著50多名孤兒的衣食住行。5年來,為了照顧好這幾十個孤兒,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剛建院的第一天收了三十六個孩子,從兩歲一直到小學五年級,年齡相差這么大,滿院子哭聲震天,哭鬧得左右鄰居睡不著覺,哭的院里的老人直朝著她罵。
她努力地培養(yǎng)與孩子們的感情,細心的照顧他們。可是,孩子們多數(shù)都聽不懂她說的是什么,給他們洗澡,他們一邊哭,一邊用民族話罵她是豬。初來時,孩子們的衛(wèi)生習慣很差,每個人的頭上都有虱子,不會上衛(wèi)生間,大小便都到處亂解。早上起來一看,滿院子都是屎尿,床上、褲子里也是。她包里的錢經(jīng)常不翼而飛,孩子爭吵、打架,管理難度非常大。
有個小男孩,父親的死給他留下了陰影,心里充滿了偏執(zhí)和仇恨,對誰都不滿,在他眼里誰都是壞人。他用石頭把衛(wèi)生間堵死,把拖把放在衛(wèi)生間的門上,一開門,拖把就會砸在你的頭上,還把尿尿在水桶里;在學校他拿小石頭專門打女孩的頭,班主任找到了張桂梅,說孩子太難管了,讓她處理。孩子一見著張桂梅就哭了,孩子真的把她當成家長了,用眼淚訴說著他的委屈。她只說了一句:跟我回家。她讓他洗澡換衣,安頓他睡下,什么話也沒說。母愛的力量使孩子很快變乖了,以后這樣的事再也沒發(fā)生過。
還有個小男孩,剛來的時候胳膊上就長著一個雞蛋大的血管瘤,老說胳膊疼,張桂梅把他領到了中醫(yī)院,醫(yī)生說要做手術??墒牵瑑和覀儧]有這筆費用,張桂梅也沒有錢。怎么辦呢?醫(yī)生看出她很為難,就去同領導商量,結(jié)果免費做了手術。
有個小女孩,本身就是個棄嬰,撿她的那家又發(fā)生了不幸:養(yǎng)父得了麻瘋病,養(yǎng)母不知去向。養(yǎng)父去世后跟著姐姐過,姐姐的生活也很貧困,況且又不是親姐姐。鄉(xiāng)政府把她送到了孤兒院,因為來自麻瘋病家庭,孩子們也不理睬她,孤兒院的老師領她去醫(yī)院檢查了好幾次。她明白自己的處境,生活得很不快樂,后來出走,找到后,怕她再跑,張桂梅同意先給鄉(xiāng)政府送回去。但是她心里總是忐忑不安,又把孩子接了回來。回來后,孩子老流鼻血,臉也發(fā)黃,去醫(yī)院檢查也找不到病因。過了不久,從她的鼻子里爬出一只大馬蝗。如果不是在孤兒院里,營養(yǎng)好,照看得好,這條小命還有嗎!張桂梅從心靈深處檢討自己。
一個一歲左右的小男孩,名叫蘿卜頭。他太小了,晚上需要照顧,張桂梅抱著孩子一起睡。孩子小,嘴饞,沒有東西吃就要哭鬧,他要吃什么,張桂梅就給他買什么。這些費用無法上賬,張桂梅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孩子特別依戀她,偎在她的身上才會睡著。她睡不著,也不敢翻身。她明白了孩子們需要的是一個家,一個真正關愛他們的媽媽。
張桂梅用真情感動了孩子,感動了鄉(xiāng)親,感動了同事,感動了領導,感動了全國,也感動了華僑。人們紛紛向兒童之家捐款、捐物。
去年,全國教育工會在昆明召開的全國教科文衛(wèi)體系統(tǒng)工會女職工工作經(jīng)驗交流大會,請張桂梅到會作報告。當聽張桂梅講到,她72歲的姐姐病危,在離世之前,想看一眼20多年未見過面的妹妹,給她寄來500元錢路費。這時,正遇上一個生病的學生交不起住院費,張桂梅為學生交了住院費。家里人因此非常生氣。報告結(jié)束時,與會的領導紛紛解囊,一下子就為她捐了一萬多元錢。捐贈者明確表示:一是要張桂梅圓回鄉(xiāng)之夢;二是專項用于治病。2005年10月25日,張桂梅被工會的同志“押”上了直達哈爾濱的飛機?,F(xiàn)在,捐贈的余款仍由云南省教育工會的鄭紅林大姐為她保管。
張桂梅啊,你一片赤心愛人民;人民何嘗不愛你?。?/p>
2002年麗江市慈善會授予張桂梅“慈善之星”光榮稱號。各種新聞媒體紛紛宣傳報導,中央電視臺還專程邀請她進京錄制了節(jié)目。報告會、座談會、經(jīng)驗交流會……張桂梅成了國內(nèi)一顆真正的耀眼的明星。
譽歸于民
有一次,30 多名麗江地區(qū)和華坪縣的政協(xié)委員到華坪縣民族中學視察教學工作,在聽取了校長的匯報后,全體委員肅然起立,認認真真地向在座的張桂梅老師行了三鞠躬禮,并且紛紛解囊向她捐助了6230 元人民幣;在華坪縣第八次婦女代表大會上,張桂梅身上沒錢,正向與自己較熟的代表借錢,代表團團長過來對她說:“張老師,為了你的病能早點治好,大家正在為你捐錢呢!”張桂梅的雙眼被淚水充盈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人民群眾對這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給予了充分肯定:
1997 年華坪縣教育局授予她“師德標兵”;
1998 年麗江地委、行署授予她“人民優(yōu)秀教師”;
1999 年云南省政府授予她“全省先進工作者”;
2000 年國務院授予她“全國先進工作者”;
2001 年全國教育工會、教育部授予她“全國十佳師德標兵”;
2002年授予她“全國十大女杰”;
2003 年授予“精神文明十佳人物”;
2004 年授予“五一勞動獎章”;
2005 年授予“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2006 年授予“興滇人才獎” ;
…………
整整十年,年年有獎。張老師19次獲獎;勛章一年比一年多,規(guī)格一年比一年高;獎金一年比一年多──
有5000元的獎金,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黨費。
有3 萬多元的獎金,她捐給了災區(qū),捐給了解放前就入黨的農(nóng)村困難的老黨員。
剛剛獲得的云南省“興滇人才獎”的獎金30萬元,她決定捐給政府,用于一所貧困山區(qū)學校的建設。
何止是獻出獎金,就是每月領到的工資,張老師都只留給自己100元的生活費,其余都統(tǒng)統(tǒng)用于慈善事業(yè)──她刻薄自己到了“兩年沒吃一頓肉”!
她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各級領導、同事、或好心人買了,硬往她身上套的。
榮譽越多,勛章越多,張桂梅對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不少人反復叮囑她:“張老師,為了孩子們,你也應當善待自己!”張桂梅卻說:榮譽是人民給我的,應當讓它為人民造福。
行善不止
張桂梅走到哪里,善事就做到哪里。老百姓說,她就像火把節(jié)晚上的一根明子,能點著一個個的火把,把整個山鄉(xiāng)照得亮堂堂的。
我們在采訪中了解的張桂梅助人為樂的好事,寫也寫不完。
山鄉(xiāng)里究竟有多少人受過張桂梅的救助,人們無法說清。
張桂梅沒當縣長,不是書記,華坪縣不知道她的人卻很少。
有人說“張桂梅是麗江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張最好的門票!”
最近,張桂梅又起草了一份《關于創(chuàng)辦華坪縣貧困女子高中的設想與計劃》,在計劃中,她要實現(xiàn)的最終目標是:要使華坪縣今后的女性都沿著“高素質(zhì)的女孩──高素質(zhì)的母親──高素質(zhì)的下一代”良性循環(huán)。
張桂梅的身體雖然兩次經(jīng)過大手術,現(xiàn)在肺部也有病灶,但她行善助學的義舉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張桂梅是一根松明,她不僅照亮了山鄉(xiāng),而且照亮我們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