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蹄是漣水高溝鎮(zhèn)特產,距今已有100余年歷史。相傳在清朝道光年間,某地一無名小村,住著一戶磨豆腐維生的夫妻倆,男的叫鄭七哥,為人忠厚勤儉,用豆渣養(yǎng)了1頭老母豬。有一年,老母豬下了13只小豬,個個肉鼓鼓的討人喜愛。一天,鄭七哥上街賣豆腐,家里的小豬不幸被老母豬踩死1只。妻子舍不得埋掉,就將小豬用油泥包好,放在灶膛里烘燒,燒熟后她剝去油泥,拉去內臟,撕下豬腿,蘸上醬油,就吃了起來,又香又甜,松軟可口,一下子把饞嘴的妻子吃上了癮。以后趁鄭七哥不在家,妻子就又壓死1只燒著吃,眼看小豬先后死了4只,鄭七哥很心疼,可也不知道真情。這天鄭七哥回家早,妻子一見呆住了。鄭七歌趕忙拉過妻子,把草往灶膛里塞,一下子碰著了大泥團子,拖出來一看真相大白。鄭七哥氣得打了妻子一頓,可是氣頭一過,小豬的香味撲鼻而來。鄭七哥靈機一動:這么好的東西,我何不拿上街去賣。他把肉加上佐料,放在鍋里煮,拿到街上,香味四溢,轉眼就賣光了,尤其是蹄膀肉很好賣。鄭七哥于是把蹄膀肉單獨做,浸上佐料,包在干凈的小腸衣里,在湯里一煮,別有風味,可是肉不結實。鄭七哥又用草繩一個個捆結實,煮熟了再把繩子去掉。人們問鄭七哥這肉叫什么名字。鄭七哥一想自己用草繩捆蹄膀,就隨口說了聲“捆蹄”,從此捆蹄作為一方美食,出了名。
現在捆蹄以精選的凈瘦肉為主要原料,配以蔥姜、花椒、丁香、桂皮、砂蔻、豆仁、細鹽、冰糖、香油、味精、黃油等調料,搗碎撒在肉上面,再放到優(yōu)質醬油里浸泡5~6個小時撈起,用豬小腸衣扎成500 g左右重一份,外用草繩捆緊,最后放在原湯里煮熟,冷卻便成。該產品風味獨特,富含多種氨基酸,并且有色澤醬紅、鮮味濃郁、咸甜適中、葷而不膩、嚼后生津等特點,是宴席和饋贈親朋的上乘佳品,深受海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如今,高溝捆蹄暢銷本省各市、縣,還遠銷上海、北京、廣州等地。每當捆蹄上市,高溝就會出現“捆蹄熱”。當地還流傳一首民謠:“中秋向后日漸涼,高溝捆蹄爭相嘗,購貨客人如云涌,只惜生產跟不上?!备邷侠μ阋云鋬?yōu)質的品質,先后獲得國際巴拿馬食品博覽會優(yōu)質產品獎、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全國優(yōu)質保健產品“金鶴杯”等殊榮。
下面介紹一下捆蹄的具體做法:
原料:豬瘦肉5 000 g,大腸250 g,硝20 g,白糖20 g,鹽100 g,八角、蔥姜、料酒適量。
制法:①將豬瘦肉改成條狀,用竹簽戳松后,用硝水焯一下,再放入鹽揉擦,腌漬3天待用。
②將大腸充氣后放陰涼通氣處晾干即可。
③將腌漬好的肉用清水泡洗,冷水鍋焯水至無血水即可。
④將涼干的腸衣剪開,將焯水后的肉包裹起來,再用繩子捆成柱形。
⑤鍋內放入清水、鹽、八角、姜、蔥、料酒少許,水燒開后,將捆好的蹄子放入鍋中旺火燒沸,再用小火燜約2個小時即可。
⑥將制熟的捆蹄放冰箱冷凍,拆去捆繩即可。
特點:1.肉色鮮紅,咸中帶甜;
2.吃口柔韌,葷而不膩;
3.作冷盤使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