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經(jīng)過細(xì)致的觀察。觀察是記敘和描寫的基礎(chǔ)。有了細(xì)致的觀察和在觀察基礎(chǔ)上的深入分析,才能使所寫的景物清楚具體、形態(tài)逼真,使讀者看了以后如臨其境,如見其物,一閉上眼睛就能想象出作者所描寫的景物。
2、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任何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征。描寫景物,一定要把對象的形態(tài)、色彩、變化等方面的特征具體地刻畫出來。抓住了特征,才能引人注目,一目了然。
3、要選好取景的角度。首先,要確立觀察點。觀察點不同,同樣的景物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如遠(yuǎn)望就不同于近觀,仰望就不同于俯視。其次,要注意哪一個角度給人的印象最深,有時可以從正面去寫,有時則要從側(cè)面去寫。再次,在描寫上要有一定的順序,或由近及遠(yuǎn),或由遠(yuǎn)而近;或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
中秋之夜
夜幕降臨,一輪明月徐徐升上天空。
我和爸爸、媽媽出來賞月。圓圓的月亮好像逗我,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真有意思。
啊!月亮還有一塊黑影呢。那可能是嫦娥姑娘吧?旁邊那一小塊黑影,可能是玉兔吧?我真想和她們會會面,可惜那是神話中的人物,我們是不可能會面的。也許,那黑影是蘊藏著寶藏的山脈,正等著我們?nèi)ヌ剿?、開發(fā)。
啊!一陣花香迎面撲來,原來我們走到了小花園。這里有假山,有水池,有樹木。月亮倒映在池水里,像一個“玉盤”,一群小魚好奇地向“玉盤”游去,水面一陣晃動,“玉盤”碎了,小魚們嚇得躲到了浮蓮下面,過了好一會兒,它們才從浮蓮下面探頭探腦地鉆出來。多有趣啊!
我輕輕地哼著歌兒,陶醉在迷人的月色中。
點 評
景物描寫中,寫實與想象相結(jié)合能極大增強作品的感染力。中秋之夜,作者自然聯(lián)想到有關(guān)嫦娥、玉兔的神話,使作文增色不少。
秋雨
沙沙沙,沙沙沙……
隨著秋雨的來臨,—幅絢麗明艷的畫卷頓時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看,那山頂上,煙雨迷濛,仿佛是一條條白龍繞行在山間。在那白茫茫的雨霧中,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金黃的稻田,黃白相間,構(gòu)成了一幅幅似乎是淡薄的但又非常美麗的圖畫。
雨點落在枯黃的葉子上,和樹葉一起打著旋兒飄落下來;秋雨落在快要成熟的果子上,使它更加光彩照人。那火紅的楓樹在秋雨的撫摸下,紅得更鮮艷、更燦爛了。
秋雨飛進(jìn)小溪,小溪帶著新的力量順著山腳流進(jìn)小河。秋雨落在清澈的小湖里,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漣漪。
秋雨沙沙地下著,這是它在演奏。它奏黃了一片片稻田;奏紅了—片片楓葉;奏出了象征成熟、豐收的秋色。
啊!秋雨,希望你奏出更明快的節(jié)奏,奏出更新的樂章。
點 評
作者按照“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來布局。用秋雨的降臨拉開序幕,選取秋天富有特色的景色來描寫,賦予了秋雨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