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不得不承認那個女人的愛很不一般。因為很少有人能夠像她一樣承受得起那份卑微。愛的所有疼痛都獨自一人承受。
沒有看過茨威格的小說,但看過報道說徐靜蕾在改編的時候抹去了原文中女主角對男主角的恨。在貫穿電影的平靜敘述中,這種恨的確很難被發(fā)現(xiàn),但在徐靜蕾的表演里,那種傷心的恨卻是無處不在。只是她從來沒有說出來。
或許,她也在等自己最后的化解。
但是,那影響了她整個一生的愛情。她愛了他一輩子,為他苦了一輩子,而他卻毫無所知;就算不恨,那份傷痛,真的能夠化解嗎?
如果真的能夠化解,或許她就不會寫那封信;即使兒子死了,她也要為了她愛的那個人活著,依然每年生日默默地給他送去一大束白玫瑰;依然在胡同口、大門縫里偷偷的望著他健康強壯的身體;帶著各色各樣的女人進進出出、一直看到他老去、看到他去見他的兒子;然后自己才跟著化成精靈繼續(xù)默默的陪伴他活在另一個世界。
當然,這樣一來,我們就看不到這個凄婉精彩的故事了。
作為觀眾來說,我們慶幸她并不能真正化解這付出了一世的情感。所以她才寫了這封信,寫這封信,對自己的一生才算有了交代。就算你還是不知道我是誰吧!但你至少知道有這么一個人曾經(jīng)那么深那么深的愛過你,至少你會在心里扼腕,在心里嘆息!也一定會生平第一次像我一直以來那么強烈的想見到你的愿望一樣,強烈的想見到我,強烈的想知道我到底是誰。我一生的付出也總算有了回報,不是嗎?雖然此時,我已然打算離開,離開你,離開塵世!
有了這份交待,她卑微了一輩子的愛情將不再卑微。此后每年,空空的花瓶都將一次又一次無情的提示他錯過的人生里唯一一次真正的愛情。
她的原諒和放棄最終看起來變成了一場無懈可擊的報復。在我的生前,要跟你在一起,隔著的是千千萬萬的女人和你永遠都不認識我的視線,而今,你要想找我,卻已是天人永隔。
唯一的兒子沒了,唯一真愛你的女人沒了。我們跟著劇情的起伏感動落淚,卻在最后一刻,當你望向空空的花瓶時,嘆息之外,嘴角也浮起了一絲嘲弄。
那最終空了的花瓶,見證了她一輩子的卑微,卻將在這個男人的余生里綿延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