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記者乘車從鄉(xiāng)下返回,天快黑了,在離縣城還有10公里的地方,同行的一位朋友突然對司機說:快停車。
車戛然剎住,那位朋友用彝語對路邊打扮得色彩斑斕的3位姑娘說了幾句話,姑娘們便提著裙子上了這輛越野車的后排。當(dāng)然,她們只能坐在3個小伙子的大腿上。車廂頓時變得活躍起來,先是兩個小伙子滔滔不絕地發(fā)表“演講”,姑娘們咯咯地笑個不停,簡短地回答提問。然后是仿佛天籟之音的彝族高腔,你一段我一段,把這個擁擠的空間弄得像一個活舞臺。漸漸地,小伙子們對坐在身上的姑娘開始不安分了,雙手使勁地抱著姑娘的身體。姑娘們先是拼命抵抗,使勁地掙扎,后來干脆不管了,大家笑著鬧著扭成了一團。
突如其來的嬉鬧聲大約持續(xù)了半個小時,汽車在能夠看到縣城璀璨燈光的地方停下了,3個女孩子下了車 ,小伙子和她們依依不舍地揮手道別,并約好下次到她們的村莊去找她們玩耍。
這3個女孩子是搭車的,陌生人能夠這樣嬉戲嗎?女孩子們怎么還這樣高興呢?
2005年7月25日,記者來到布拖縣參加火把節(jié)。汽車停在縣城的普提賓館前,普提是彝語,翻成漢語的意思是:解放;記者此行的目的是:搞清楚“布拖彝族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
前往衣某——愛情的圣地
26日早晨,陽光毫無遮攔地灑滿了海拔3000余米的布拖山區(qū),柔和起伏的小山巒上,布滿了綠絨絨的矮胖矮胖的杜鵑花叢,在這些半開半謝的紫色、粉紅色花朵上面,流動著一條靜謐的黃傘和彩色百褶裙組成的五彩人流飄帶。
頓時車廂里發(fā)出“噢噢噢”的激動聲音。這似乎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美麗的景色不能讓男人看到,否則這里就會變成戰(zhàn)場。
車還沒有停穩(wěn),門還沒有全部打開,日勒的一只腳就落到了地面上。他像一只老虎一樣猛撲向那一隊在綠地毯上緩緩前移的女孩子,“嘩”,規(guī)整的隊形像水花一下子全散開了,姑娘們提著長長的裙子?xùn)|躲西藏。日勒東一下,西一下,想在瞬間撲著一個姑娘,但是姑娘們比他想象的靈巧得多,日勒的雙手老是落空。日勒改變了戰(zhàn)術(shù),緊追著一個女孩子不放。終于在下山坡的時候,那個女孩子被日勒攔腰抱住。又是一陣激烈的抓扯,看來日勒想親她。忽然,雙方的手都停下了,可能是女孩子的衣角被撕爛了。這下不好玩了,女孩子沒有了笑容,日勒傻傻地站著不動,他知道:如果女孩子在前往火把場的早晨,精心準(zhǔn)備的華麗服飾壞了,這可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女孩子會很傷心。忽然,蘇嘎向我們轉(zhuǎn)過身來歡呼:衣角撕開了一小塊,沒事!但是,虛驚一場以后游戲卻不得不結(jié)束,日勒回到了車上,仍然手舞足蹈、咧著嘴笑??磥恚麧M腦子里裝的只是美女,正想著如何對付下一個漂亮的姑娘呢!
2個小時以后,上午10點多,當(dāng)我們到達這個被稱作“天然火把場”的地方,這里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了。
中午一點,比賽開始,真不知該如何來形容眼前所看到的景象,但是無論如何 ,記者仿佛回到了古代人類的生活場景中:當(dāng)馬匹從跑道上疾馳而過時,跑道邊的男人們便迅速地拿起手中的竹條拼命抽打地面,就仿佛他在抽打自己家的賽馬一樣;碩大、健壯的公牛在人們的簇擁下,迅速成為生死仇家,一直殺到脖子、臉頰上掛滿了血珠 ;有的牛被勇猛的進攻者的雙角架起雙蹄懸空,有的牛在失敗以后不顧一切扭頭逃出比賽場地、向人群奔去,逼得圍觀者們像潮水一樣向山丘收縮,這一瞬間,人們收獲了恐慌帶來的興奮和快感;公羊們的決斗最具紳士風(fēng)度,也最單調(diào)——各退20余步,然后兩副卷曲的羊角“轟然”在半空中相撞,然后又各退20余步,將單一相撞的動作再次重復(fù)。
但是不管比賽賺取了多少的喝彩聲,戴滿銀飾、打著黃傘的姑娘們都不會在意,她們不知疲倦地排成隊在人群中走過來走過去,偶爾會露出她們潔白的牙齒略微偏頭莞爾一笑。這一笑不要緊,可把早都心猿意馬的小伙子們的那點魂魄給收了去,被笑容擊中的小伙子立馬像中了邪一樣尾隨這一隊姑娘而去;小伙子對姑娘的開場白一般是:我可以給你買糖吃嗎?我們交個朋友好嗎?記者在了解規(guī)則以后,給一位家住聯(lián)布鄉(xiāng)名叫切沙漠阿牛的21歲姑娘買了一大包水果糖,這位姑娘羞怯地躲到了伙伴們的背后,結(jié)果這包糖被她的同伴們毫不客氣地收下,并被同伴們迅速瓜分了;記者最終得到了這位姑娘的接見,但是姑娘拒絕走到僻靜的地方去談心。彝族愛情的“第二定律”這時冒出來了,日勒說的:只有互相認(rèn)識已久的人才能約會,剛認(rèn)識的不算。姑娘必須知道追她的男孩子的住址,并且這一消息要得到她本人或朋友們的證實。許多男孩子要和剛認(rèn)識的女孩子約會往往要等到第二年的火把節(jié)。
這一天,小伙子眼里只有美女。在這一天,女孩子們也獲得了空前的自由,她們不僅僅接受糖的饋贈,她們還可以主動向自己心儀的小伙子送上愛情的禮物——酒。然而這樣特殊的禮物在小伙子們中間掀起了一場隱蔽的爭斗,競相炫耀和比較誰得到的酒最多,同時得意洋洋地和朋友們暢飲。
26日,衣某火把節(jié)心得——原來是愛情唱主角!
被錯過的苞谷林的秘密
究竟愛情是如何在布拖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演的呢?26日太陽快沉入地下的時候,關(guān)于這個問題記者的頭腦里還是一片模糊與各種愛情景象的糾纏。直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那4個姑娘。那4個姑娘招著手要搭便車,車像閃電一樣停了下來,她們是早上搭便車的那幾個。日勒又興奮起來,唱歌和“抱抱”游戲又在車廂里活躍起來。那個胖胖的女孩子不僅興奮得咯咯地笑個不停,還用彝語慫恿記者的一位朋友去抱另外一位女孩子。短暫的邂逅如果善于把握,下一個興奮的高潮就會在不遠處等著你。記者的朋友強行留下了女孩子們的黃傘和一個雞蛋大的銀扣子(價值1000元左右),而他們身上的手表、墨鏡、手機等小件物品也落到了姑娘們的手中。
在這半個小時的同車經(jīng)歷中,記者明白了彝族愛情的兩條重要定律。彝族愛情的第一定律,相互交談,以確認(rèn)惺惺相惜的情人彼此不是親人。關(guān)于非親人的定義是,男女不是同一個家支的人,因此大家要笑嘻嘻地背誦家譜,至少要背到10多位男性祖先以前,直到肯定沒有共同的男性祖先。彝族愛情第三定律:一定要搶走心愛的異性的一件隨身物品,以防對方改變心意。(如果被你試圖搶走信物的女孩子不喜歡你,她會預(yù)先告訴你,她已經(jīng)有男朋友了,如果你還要堅持,她會吐你的口水,以及撿起石頭打你就像趕狗一樣,嚴(yán)重的她還會叫來她家支里的人痛扁你一頓。)交換物品后,大家信誓旦旦在某個時間、地點見面。
對于等待愛情降臨的男孩子來說,一分鐘都也許太漫長了。日勒對記者說,今晚我們要和姑娘們到苞谷林里去約會,你去 ,還是不去?記者對此始終猶豫不決:到苞谷林里約會,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還是不去了吧。27日一大早,記者不得不一面忍受著朋友們的奚落,一面執(zhí)著而病態(tài)地打聽昨夜發(fā)生的事情。朋友們繪聲繪色地描述昨晚的快樂,是為了懲罰這個膽小的“漢嘎”(彝人對漢人的稱呼)。
汽車開到那個村子路口時,姑娘們打著手電筒早就在那里等候了。而且里面還多了一個姑娘,這個多出來的姑娘長得最漂亮。當(dāng)然,因為記者沒有去,男方自然也多了一個“替補隊員”。潔白的月光靜靜地傾瀉到那松樹林里,大家生起了火堆,打開了酒瓶,手牽著手跳彝族達體舞?!叭缓竽兀俊庇浾邌?。日勒收斂了他那副“好像還在身臨其境的幸福笑容”,神秘地對記者說:“下面的事情我就不告訴你了,誰要你不去。反正我們雙雙對對鉆到苞谷林里面去了?!薄翱墒俏也皇且妥迦耍也涣?xí)慣這樣?!薄安欢鸵撔牡貙W(xué)習(xí),在愛情方面,我們彝人可以當(dāng)你們的老師?!?/p>
他們到底發(fā)生什么?如果日勒沒有表現(xiàn)出神秘的表情,記者的答復(fù)是肯定的。天知道呢!
拖覺火把場
男人和男人之間的談心
27日,衣某區(qū)的火把節(jié)結(jié)束以后,布拖縣的火把場轉(zhuǎn)移到了拖覺區(qū),各片區(qū)火把節(jié)時間的不同,是為了讓人們得到重復(fù)享受火把節(jié)的快樂。
記者想多知道一些關(guān)于戀愛的細節(jié),這個問題在一塊大石頭上得到了解決。有兩個姑娘可能走累了,她們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并取下她們漂亮卻笨重的帽子,開始梳頭發(fā)、照鏡子。記者過去看她們(是否漂亮),卻在這里遇到了一位長得酷似意大利球星的彝族小伙子,身高超過1.80米。這位名叫吉爾則俄的小伙子聲稱自己今年已經(jīng)談了98個女朋友了,如果剛才的那一個最后成功的話,那么就是99個,他樂意回答記者提出的一切問題——用一種驕傲的姿態(tài)。
“我談的女朋友還不算最多的,最厲害的據(jù)說有 200多個,因為他結(jié)婚以后還能夠博得女孩子的喜歡。當(dāng)然,那些漂亮的女孩子也能夠談很多的男朋友。在我們洛古鄉(xiāng),我算是最出名的一個了,我喜歡的女孩子基本都能到手,因為我長得帥。我剛才就談好了一個。她問我借礦泉水瓶子去小溪邊舀水喝,我看她的眼神就明白了她喜歡我,就故意問要不要給她介紹一個男朋友,她說我就要你,我注意你好久了。我們很快就約好了晚上見面的地方,在她舅舅家旁的山坡上。因為女孩子喜歡選擇自己熟悉的地方?!薄澳樒らL得好的找臉皮好的,丑的找丑的。不像你們漢族人,搞得很復(fù)雜。我們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在一起,必須要彼此喜歡。”“懷孕的問題?不會的,女孩子會算日子。我們不用那該死的套子。以前有女孩子胸前貼身掛著一個麝香囊,聞一下就可以避孕。但是平時不能掛著,聞多了會得不孕癥?,F(xiàn)在麝這種動物越來越少,就沒有人用了。如果不小心讓哪個女孩子懷孕了,麻煩就大了。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訂了娃娃親,而戀愛的對象一般都不是自己將來要結(jié)婚的那個。我們一般都不喜歡自己的定親對象,不管她多么漂亮。如果女方的定親對象知道自己將來的老婆已經(jīng)懷孕了,他們就會要求退婚,這對于彝族人來說是恥辱,因此可能會發(fā)生流血的報復(fù), 或者是要求肇事的男孩家陪錢,或者娶其為妻。因此,我們約會的時候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談心?!?“你談了那么多的女朋友為什么還不想結(jié)婚?”記者的問題可能打擊到了這位帥哥的要害,他沉默了很久。
28日中午,記者在拖覺的火把場又遇見了吉爾則俄,他笑容滿面,看上去更加英俊了,他告訴記者:我已經(jīng)決定了,準(zhǔn)備娶昨天約會的女孩。她的心太好了。昨天傍晚的時候下雨,我提出要住旅店,她說:住旅店太花錢了,還是到我舅舅家去住吧。她還讓我要節(jié)約用錢,說將來成家要花很多錢的。她說了這些話,我的心里面熱乎乎的。這個女孩是訂了婚的,如果我要娶她就要給他們家2萬塊錢,幫她退婚。我以后要多多地修房子掙錢,好早一點娶她。
被遺忘的愛情的含義
“自由意味著愛情藝術(shù)的土壤,在沒有男女交往自由的地方,愛情一定是一種稀有的物品,這應(yīng)該是人們普遍擁有的信念?!?9日,蘇嘎忽然變得深沉起來,他對記者說。
記者問:可是這幾天我并沒有看到愛情?!班?,愛情是看不見的?!?/p>
29日下午晚餐時,日勒介紹了一個朋友給記者認(rèn)識——縣民政局的阿以。日勒說:他也許可以告訴你什么是彝人的愛情?他寫過自己的一次戀愛經(jīng)歷,還在縣報上發(fā)表過。
阿以中等個頭,一張很憨厚誠實的臉龐,將一疊紙遞到記者手上。文章的題目是:“格桑的嘎踏”,嘎踏是追女孩子的意思。文章非常優(yōu)美,從阿以在談?wù)撨@次經(jīng)歷時臉上流露出的神往的幸福表情來判斷,文章寫的是真實的故事——在路上,阿以追上了當(dāng)年拖覺選美的冠軍——妞牛,試圖用自己的才智來博得這位鄉(xiāng)里公認(rèn)的美女的好感,為了這一刻,他已經(jīng)失眠了好多次,剛才他還喝了二兩50多度的苞谷酒才鼓足了勇氣。于是,圍繞著愛情,一場類似于古希臘哲人間的對話開始了。
“等一等,我倆一塊走好嗎?”
“我不認(rèn)識你?!?/p>
“不認(rèn)識沒有關(guān)系,沒有不相連的地,不同地方的兩塊石頭被人撿到一起便相識,鳥兒落到樹枝上它們便相識了,……,以前不相識,現(xiàn)在交談不就認(rèn)識了嗎?”
“我談不來口。(不善于說話的意思)”
“人類喜歡交流,虎豹喜歡食肉。我今天是特意來踏你的?!?/p>
“我不懂什么叫踏,我現(xiàn)在只知道吃飯長身體,其他的一概不懂?!?/p>
“你的言語如同鐮刀一樣婉轉(zhuǎn)?;ㄏs必熟樹木的枝葉,家父必知柴火的用處,母親必知牲畜的靈性。踏,你不懂誰懂?!?/p>
“你真會談口。你把話兒說到水里,我想把它撈到岸邊聽,你把話兒說到峭壁上,我想把它摘到平地聽?!?/p>
“青春不玩晚年悔,哪有怕鷹不喂雞,哪有怕狼不養(yǎng)羊,哪有怕羞不生子的呢?”
在非常激烈的辯論之后,妞牛終于同意與阿以交往,并留下了一支口弦給阿以作為定情物。在林間,3男3女點燃篝火,猜謎語、唱歌、彈口弦、朗誦彝族愛情詩,大家情投意合之后,開始玩起了摟抱、追逐的游戲。這時,與阿以同來的朋友也可以親吻妞牛(臉)。當(dāng)青年男女成雙成對地帶著各自的意中人散去時,阿以這樣寫道:“經(jīng)過幾番較量,她的防線崩潰了。天上的月亮見了都羞得躲到云彩里去了,我為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而陶醉”。天亮了,阿以急于離去,妞牛含情脈脈地看著阿以說: “蕨草下的野雞尚未鳴叫,你急什么呀?河里的青蛙還未跳躍,你急什么呀?”妞牛彈起了口弦,似乎在訴說離別時淡淡的哀傷。
記者盡管陶醉于這近乎完美的愛情描述,卻仍然質(zhì)疑這如遠古戲劇般的場景會發(fā)生在現(xiàn)代:戀人間說話有那么藝術(shù)嗎?阿以回答道:我們彝人從小就喜歡聽大人之間玩辯論游戲,我們稱之為“克哲”。盡管很多小孩都不讀書,但是他們卻會從爾比爾吉(彝族諺語)中學(xué)到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數(shù)千年來,我們彝族大部分的知識都是通過口頭傳播的。你們的語言藝術(shù)搬到了紙上,我們的語言藝術(shù)卻印在我們的腦子里,活在我們的嘴里。要追漂亮的姑娘 ,就得說漂亮的話。
回到游戲時代
8月20日,維安多教授端坐在那所大涼山依諾風(fēng)格的木質(zhì)平房里,等待著記者的到來。維安多教授辭去北京國家某部委的工作來到?jīng)錾窖芯恳妥逦幕呀?jīng)6年了,他已經(jīng)有了同彝族人一樣的萬物有靈的宗教信仰。
——嬉戲之中亦有清正之境界,亦有神靈透過人舞蹈之境界。我覺得布拖的彝人像小孩一樣對待人生,即使在漢族人最為嚴(yán)肅的兩性話題上。布拖的彝人的生活方式接近于兒童的 狀態(tài)。在1956年民主改革以前,大涼山地區(qū)的彝族人還處在奴隸社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 整個族群的文化還處于從母系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階段。因此,今天的布拖彝人仍然保留著人類社會發(fā)展初期的特征——率真、樸實、集體意識強。
現(xiàn)代個體的人不應(yīng)該遺忘掉童年的經(jīng)歷,否則他會出現(xiàn)像弗洛伊德所描述的精神病癥狀。而今天的人類社會也不應(yīng)該遺忘集體意識中的童年的經(jīng)驗和感受,否則人類社會將失去前進的方向和人類的初衷。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文化正在抹去人類童年時的記憶,而布拖彝族人的文化恰恰能夠提醒人類該往何處去。當(dāng)人類童年的記憶消失,當(dāng)人類已經(jīng)忘卻自己的初衷,他就是背離了神,人類必將受到上天和神靈的懲罰。我認(rèn)為,人類原本是沒有罪的,但當(dāng)他背叛了自身,他就成為了罪人。
記者明白了布拖火把節(jié)的啟示——人類不應(yīng)該背叛自己,應(yīng)該去大膽地追求已被遺忘了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