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人體健康有莫大關系,而中國人一向注重飲食補療之道。不過,有些人誤以為只有秋冬才是進補的季節(jié),其實,只要配以合適的食物及適當?shù)呐胝{(diào)方法,一年四季都是健身進補的時候。但在進補前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體質和需要,選擇好適當?shù)氖澄铮拍苁掳牍Ρ丁?/p>
那么春天來了,人們究竟吃什么才好呢?
誠然,春天是萬物生發(fā)的季節(jié)。中醫(yī)認為,春屬木應于肝,人體陽氣升發(fā),肝臟得以疏瀉。因此,我們首先就要貫徹《黃帝內(nèi)經(jīng)》里提出的“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也就是說,在飲食方面宜適當多吃一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并且在飲食上我們還得注意:宜多甘甜而少食酸,以養(yǎng)脾氣。祖國醫(yī)學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便可延年益壽。但春季肝的功能偏旺,根據(jù)中醫(y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這就會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醫(yī)又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腎等。倘若多吃酸味食品,便能加強肝的功能,使得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因此就會大大地傷害脾胃之氣。再者,由于春天肝陽上亢,人們最易頭痛失眠、頭暈目眩、血壓偏高等,所以還得需要著重地調(diào)理肝臟,這就有必要食些含有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以便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另外,時逢春季來臨,大地上各種傳染病也最易發(fā)生,如:甲肝、流腦、流感等,因此,我們還應該食些能夠預防瘟疫的食物才對。
總而言之,在春天,人們應該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好春夏養(yǎng)陽。少吃些酸味食物,以防肝氣過旺。另外還要多吃些甜味食品,以使補益脾氣。當然,除此以外我們還得經(jīng)常吃些新鮮的蔬菜及水果,以便加強人體的營養(yǎng)。
有鑒于此,筆者通過溫習一些有關的傳統(tǒng)食療理論和拜訪多位藥療專家,收錄到一些“點點滴滴”,就此借貴刊一席之地介紹如下:
蛋類:民間說蛋(以雞蛋為例)是“人類理想的營養(yǎng)庫”,營養(yǎng)家則稱雞蛋是“完全蛋白質的模式”。僅憑這兩點,我們便可以認定,它的營養(yǎng)最全面,是生活中良好的營養(yǎng)食品。
牛奶:牛奶種類較多,其中有:低脂高鈣奶、多維鮮奶、水蜜桃乳酸奶、草莓酸奶、內(nèi)含活菌的酸牛奶等等,牛奶里含有各種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瘦豬肉:瘦豬肉每百克里含蛋白質17.5克以上,其氨基酸組成接近于人體需要,是人類良好的蛋白質之來源。它能增加營養(yǎng)、刺激食欲、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韭菜:春天氣候冷暖不一,人們需要保養(yǎng)陽氣,而韭菜性溫最宜補陽益氣?!侗静菔斑z》有云:“在菜中,此物最溫而益人,宜常食之?!崩顣r珍還說:“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
大蒜:大蒜不僅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對于由細菌而引起的感冒、腹泄、胃腸炎以及扁桃腺炎都有明顯療效,它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欲,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等效能。
蔥:蔥有大蔥、小蔥、冬蔥之分。中醫(yī)認為,蔥一身都是藥,其葉能利五臟、消水腫;蔥白可通陽發(fā)汗、解毒消腫;蔥汁可散淤血,止痛、解毒;蔥根能治便血及消痔?!侗静菥V目》中就記載了用蔥治病的藥方,共54個。
大棗:大棗性味甘平,尤宜春季食用。國人一向把棗當作佳品,國外把棗稱為“天然維生素丸”,其維生素P的含量為百果之冠?!侗静菥V目》云:“大棗氣味甘平,安中養(yǎng)脾,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jīng),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山藥:可做菜。既是烹制炸豬排、素香腸、素排骨等菜的重要原料,又可制成風味小吃,如山藥蛋糕,山藥豆沙包,芝麻山藥焦脆餅等。山藥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氣,滋肺養(yǎng)胃,補腎固精,長肌肉,潤皮毛,尤宜春季食用。
菠菜:《本草綱目》中記載:“菠菜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diào)中,止渴潤燥,根尤良?!彼艽龠M胰腺分泌,幫助消化,是春季滋養(yǎng)湯菜。
薺菜:俗稱地菜。薺菜莖葉鮮嫩,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糖類、無機鹽類及鈣、磷、鉀、鐵、錳等,薺菜清香可口,鮮而不俗,清明前后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萵筍:又名萵苣,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還含一種能消除強致癌物質的酶——亞硝胺引起的細胞突變,它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洋蔥:有消炎殺菌之效,可預防流感。
蘿卜:能理氣順氣,助消化,防流感。
還有西紅柿、菜花、芹菜等,有涼血平肝、清熱解毒、降壓降脂及預防流感等功效。
另外,除以上之物外還有水果。但要說明的是,有人在蔬菜少的春天常用多吃水果來代替蔬菜,其實不然。因為水果不能代替蔬菜,盡管兩者有不少相似之處,但水果含的多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一類化學上稱為單糖和雙糖的碳水化合物,而蔬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則多是淀粉一類的多糖。攝入前者胃和小腸可不加或稍加消化便進入血液中,食用過多會精神不穩(wěn)定而出現(xiàn)頭昏腦脹,疲勞乏力等癥狀。而后者多是淀粉,需要各種消化酶消化溶解才能逐漸吸收,因而使體內(nèi)血糖穩(wěn)定,有利于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