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回歸真實
讓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回歸真實,原本是史學家和所有中國人最起碼的職責。但這一最起碼的職責,時至今日,對所有人,都還是一個艱重的課題。
將今年抗戰(zhàn)六十周年鎖定在老兵悲情傳奇之上,話題盡管艱重,卻也是別出心裁的切入,切入到一段幾乎被湮沒,或者被遺忘的記憶。
對那個“以三千多萬中國人鮮血和尸骨為代價構筑的歷史現(xiàn)實”,六十年過去了,我們都做過些什么?這個問題的提出,讓仍然活在當下的我們感到羞愧,汗顏。
只是因為錯綜復雜的政治,曾經(jīng)的英雄長期活在底層和邊緣,他們曾經(jīng)的浴血奮戰(zhàn),經(jīng)過漫長歲月之后,才勉強得到一個注目禮。本期雜志讓我無法掂量它的厚重,厚重歷史的背后,還有許多一言難盡的訴說。
讓歷史回歸真實,在“另一類民族英雄”的刻畫上找到了著力點。
歷史畢竟不全然是扭曲和悲哀,我們應該感到寬慰。
楊錦麟(鳳凰衛(wèi)視)
大學校規(guī)不宜泛道德化
重慶師范大學新出臺的《學生違紀處理管理規(guī)定》赫然規(guī)定:“發(fā)現(xiàn)當三陪、當二奶、當二爺、搞一夜情的將開除學籍。”這條“三二一”校規(guī)在試行階段就引起了爭議。站在正統(tǒng)的道德立場上,大學生去當什么三陪二奶、搞一夜情之類,的確是難以容忍的行為,高校也有責任端正大學生的道德觀念,但這決不意味著校方應該動用行政權力插足大學生的道德生活。
從法理上說,“三二一”校規(guī)的合法性是大可質(zhì)疑的。大學生作為成年公民,有權利,也有能力在不違反法律精神的前提下處理自己的道德生活——即使這種生活不符合主流道德習慣。高校通過出臺規(guī)定將道德不檢點納為開除學生學籍的理由,是校規(guī)的泛道德化,也是學校行政權力的僭越,容易造成對大學生權利的傷害。因為現(xiàn)行法律并沒有剝奪道德不檢點者的受教育權,對一名道德生活不合主流觀念的守法大學生開除學籍,于法無據(jù),于當事大學生來說,是其受教育權受到不當侵害。9月份即將實施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也已經(jīng)停止將“道德敗壞”當作處罰依據(jù),重慶師范大學卻重拾舊《規(guī)定》之唾余,恰恰違背了學生管理理念與時俱進的精神,不能不令人大感困惑。
吳天(北京)
懷舊婚禮之辨
據(jù)報載,為表達對父母的孝心和尊重,為使父母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南京一對年輕人身著“文革”期間最流行最時髦當然也是最革命的綠軍裝舉行婚禮。人家說這叫“懷舊”婚禮。但在我看來,懷舊懷到這份上,簡直是惡俗。
所謂“激情燃燒的歲月”,且不說它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乃至人類文明而言是人所共知的浩劫十年,即使對每個人來說,它真是美好得值得一代又一代人懷念和向往嗎?尤其是在那種“歲月”舉行婚禮的人,彼時燃燒的何止是所謂的激情,更有焚燒著文化燒掉了智能燒毀了思想。最具創(chuàng)造潛力的青春卻在“打倒一切”的瘋狂中破壞著所有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那時“懷舊”作為“小資產(chǎn)階級的頹廢思想”而被鄙視被深惡痛絕,今天卻成他們聊以自慰的惟一。當這些人激情燃燒得最狂熱的時候,可知道有多少人在饑餓與痛苦中悲情掙扎?可看透被掩映在“激情”的烈焰之下的曠世浩劫?
如此“歲月”如果真的值得懷念且向往,我想有一個建議這些懷舊者不該拒絕:請你們這些十分懷戀自己“激情燃燒的歲月”者,帶上你們那些向往“激情燃燒的歲月”的孩子,一起回到并生活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怎么樣?該不會出現(xiàn)葉公好龍般的驚慌失措吧?
馬先勇(河南唐河)
“浪費”也應納入官員政績考核
不久前,北京市對全市48家市、區(qū)政府機構2004年的能源消費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48家政府機關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電量分別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政府機構的人均年用電量最高值達到9402千瓦時,相當于北京居民488千瓦時的19倍。還有資料顯示,政府機構每年用于公車支出和公款吃喝支出超過6000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的1/4強。
政府機構表現(xiàn)出來的浪費現(xiàn)象暗合了經(jīng)濟學上的“公地悲劇”概念:公地是公共的,誰都可以使用,收益是自己的,問題是大家的,公共事物無人關懷,公共牧場必然遭受過度放牧。對于政府機構來說,埋單者永遠是“公家”,個人只是使用者和享受者。受益者與承擔者的無限期分離,正是政府機構浪費現(xiàn)象嚴重的重要禍因。
可想而知,如果不能把降低能耗節(jié)約開支與公務員自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誰也不會真正把“為公家省錢”當回事,“公地悲劇”也就不可避免。所以,把“公家的錢”變?yōu)椤八郊业呢熑巍?,把?jié)約資源、節(jié)約開支列入政績考核,是遏制政府機構浪費現(xiàn)象的必要手段。“浪費”必須納入官員政績考核。
盛翔(杭州)
告倒貪官,一個人的勝利
貪官葉秀河終于被告倒了,現(xiàn)年62歲的顧汝漢也因此而付出了8年的光陰。
8年中,在顧汝漢身上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故,先是被免除副校長職務并被開除公職、停發(fā)工資,后來徹底被趕出農(nóng)場,被迫乞討,接著妻子幼兒園教師的職位也被停,退休工資被扣,妻子差點跳樓自盡。在這一系列的變故中,顧汝漢一直在抗爭,并沒有屈服于權力的恐嚇,可是讓人遺憾的是,顧汝漢的這種抗爭顯得那么無助,以至于8年中的種種舉報對于葉秀河沒有絲毫的影響,最大的一次影響也不過是被上級批評教育了一番,許多次舉報都是石沉大海。顧汝漢樸實地認為,舉報沒有受到重視,是因為缺少證據(jù),所以最后干脆自己來進行“地下調(diào)查”,殊不知,對于一個平民百姓來說,自己調(diào)查將面臨更大的危險,而這種調(diào)查本是檢查機關的職責,可是當?shù)氐臋z查機關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沉默者。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要付出如此大的成本來監(jiān)督我們的官員,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付出8年的時間,歷盡艱辛自己調(diào)查并最終告倒一個貪官,我們該值得高興嗎?仔細想想,這于我們的制度是一種恥辱,因為這些抗爭者只能選擇赤手空拳和惡勢力搏斗,制度無法給他們以任何保護,可以說,顧汝漢的勝利是一個人的勝利,卻是當?shù)卣麄€監(jiān)督制度的失敗。
鄭忠明(廣州)
表達什么需要資格和權力嗎?
新書《希拉里真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野心勃勃、私生活一團糟、丑聞頻出、不擇手段的女政客。這些“猛料”勾起了美國人的獵奇心,所以,該書一出版就很暢銷,但卻惹火了希拉里。
《希拉里真相》的作者克萊恩曾是《新聞周刊》和《紐約時報》的記者,后來成為暢銷書作家,推出過不少揭秘類作品??伤粌H不顧前第一夫人、現(xiàn)國會議員和可能的下屆總統(tǒng)候選人這些余威猶存、潛力無比的“頭銜”,還一個勁兒地爆出“猛料”,簡直把個聲名顯赫的政要描述成一個兇神惡煞??磥?,他們那里的確沒有那么多“規(guī)矩”,表達起來也就不需要什么資格和權力了。那么,他就不需要顧忌和謹慎什么嗎?我想,惟一需要顧忌和謹慎的就是事實。
而希拉里被惹怒了,因為在她看來書中充滿著不實和誹謗。這該如何是好。別擔心,在美國,幾乎任何問題最終都會歸結到法律上。你有沒有誹謗也好,甚至是有沒有泄露國家機密也罷,法庭上見分曉。希拉里沒有封殺《希拉里真相》的權力,但有起訴作者的權利。所以,即使還不知道《希拉里真相》的真相,相信法律會給出一個大概的真相,假如希拉里決意起訴的話。
王永章 (汕頭)
新爸爸舊爸爸
有一天,妻子和4歲的兒子開玩笑,說給你找了一個新爸爸。新爸爸有別墅有奔馳還有大花園,大花園里還有你最喜歡的大泳池。兒子聽后很高興,連聲叫著“好啊好啊太好了”。但妻子說,爸爸不能和我們一起去,只能星期天來看看你。
“爸爸為什么不能和我們一起去?”兒子不解地問妻子。妻子說 :“你有了新爸爸,就不能和舊爸爸住一起。你還和媽媽一起去嗎?”兒子猶豫了,他望著我,嘴里不禁反問:爸爸為什么不能和我們一起去?然后憂傷地靠在我的懷里。我安慰他說,別當真,媽媽在跟你開玩笑。“什么叫開玩笑?”兒子忙問?!伴_玩笑就是編瞎話?!?/p>
幾天后,我下班回家,兒子告訴我,他和媽媽去了新爸爸家,新爸爸家很漂亮,真的有一個大泳池,新爸爸還想去抱媽媽,他一把就把他推到泳池里。
“爸爸,我是不是也會開玩笑?”
張草(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