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聲名顯赫的醫(yī)學教授,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回老家,除夕之夜,家人按照風俗,在堂屋擱了兩盆預示來年紅紅火火的木炭?;馃煤芡患胰藝炕鹫f話、看電視,其樂融融。
這時,他妹妹突然感到有些頭疼,身為醫(yī)生,他馬上反應過來,說:“這是煤氣中毒!”
父親說:“大家都沒事,怎么可能是煤氣中毒?”
他一邊開窗,一邊說:“肯定是煤氣中毒!”
父親不高興地說:“就你知道,你是醫(yī)生!”
家里的氣氛,一下子顯得有些尷尬。
他感到納悶:父親平時不是這樣固執(zhí)的,今天,怎么會不高興呢?
過了很多年,他才醒悟:當他發(fā)現(xiàn)妹妹是煤氣中毒時,開窗或者將她扶到屋外透氣,都是必需的,他是在履行一個醫(yī)生的職責。當父親反駁時,他沒有必要再次強調\"煤氣中毒\"的事實,在家里,他是在生活,不是在求證醫(yī)學真理。
有一對夫妻,平時恩愛,有一次,兩人卻為區(qū)區(qū)的家務事,爭執(zhí)得不可開交,最后鬧到離婚的邊緣。
那天,妻子加班去了,從來不做家務的丈夫,一時覺得心中有愧,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妻子下班回來,開玩笑地說:“今天怎么心血來潮做起了家務事?是不是在外面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俊?/p>
丈夫馬上反駁:“我就是想讓你高興高興!”
誰知妻子眼淚漣漣地說:“做了十多年夫妻,現(xiàn)在,你才想起讓我高興?”
想到這么多年的辛苦,她就覺得他的心里沒有自己,越想越偏執(zhí)。這場爭執(zhí),不但沒有爭出子丑寅卯,倒是將以前的陳谷子爛芝麻抖了出來,就像科學家求證真理一樣,最后鬧得天昏地暗,不得不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他們的悲哀在于,過分強調誰對誰錯,凡事都要弄個水落石出。其實,生活不是做科學實驗,沒有簡單的評判標準。享人間煙火,食五谷雜糧,需要的是寬容之心、友善之心,需要的是崇善不求真的這份睿智。
(郭波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