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有些國家以某種產品馳名全球,而有些國家則以“沒有”著稱于世。
沒有水的國家
中東的科威特,國內大部分地區(qū)是沙漠,國土上沒有河流和湖泊,連人們飲用的水也無法解決,因此農業(yè)不發(fā)達,糧食、蔬菜也全靠進口。
科威特成為世界著名的石油生產國,也純屬偶然。自古以來,科威特人民渴望找到飲用水,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處鉆井尋找,但飲用水沒有找到,卻找到了蘊藏在地下的石油。當時人們并不把石油當一回事,但正是石油幫了科威特人的大忙,他們依靠出口石油的收入,建造了一些大型海水淡化廠,解決了居民部分飲水問題。遇上炎夏高溫或旱季,科威特需進口淡水。一升飲用水要比一升汽油貴上好幾倍,科威特是世界上“飲水貴如油”的國家。
沒有統一語言的國家
大洋洲第一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356.1萬人口,98%是美拉尼西亞人。他們沒有統一的語言。
據考察,巴布亞新幾內亞境內,民族語言與“方言”至少有700多種,按人口平均,是世界上語種最多的國家,故有“走出10里路,語言各不同”的說法。
沒有酒店的國家
瑞典和沙特阿拉伯都是禁酒的國家。瑞典的一般餐館只準在晚餐時供應少量的酒;買酒需持有“購酒特許證”,到指定的地方購買。警察發(fā)現醉漢時,可以隨時扣留、檢查,若檢驗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過千分之一,要送到戒酒醫(yī)院進行為期3個月的強迫治療。
沙特阿拉伯當局則把酒精視為只能外用的有毒物質,那里有一條規(guī)定,在公共場所絕對禁止飲酒。海關人員對入境的旅客所攜帶的物品檢查很嚴,以防含酒精的飲料流入境內,醉酒上街者要監(jiān)禁7天,鞭笞40下;走私酒類者監(jiān)禁1個月,酒全部倒掉,運酒的交通工具沒收充公;秘密釀酒者則以梟首示眾嚴懲。
(錢文學薦自《南通廣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