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姨
我大姨今年50多歲了,可她從來不承認自己老。
瞧!大姨穿著藍地白花的上衣,黑綢的大腳褲,一雙高跟鞋,看上去神采奕奕的。老嗎?不老,不老。
大姨這把年紀了,可每天清晨都到龍泉山去練劍,一招一式都那么剛勁有力。老嗎?不老,不老。
喲,誰在唱歌?那是大姨,仔細聽,那決不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土”歌,而是張學友新專輯(jí)的主打歌。大姨呀,對明星熟悉得不得了。張信哲、任賢齊,隨口報幾個就可以把你驚得目瞪口呆。老嗎?不老,不老。
大姨偶爾也會搓幾圈麻將,打幾回撲克。別看撲克是年輕人玩的,大姨玩起撲克來也不賴。什么“紅五”哇、“爭上游”哇,她都會玩。老嗎?不老,不老。
咦,大姨在干嗎?她呀,正看著電視做健美操呢!蹲下,站起;蹲下,站起。大姨真厲害呀!老嗎?不老,不老。
這位新潮的“老頑童”就是這樣。老嗎?不老,絕對不老。(本文作者:葉丹)
老實說,這篇文章所寫的內容并不新奇,好多同學都寫過,而且文章對所選的材料并沒有作細致的、具體的描述,可以說都是一筆帶過。那么,這篇文章為什么能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呢?這是因為它的表達方式很新穎、別致,不多見。
文章的形式是為文章的內容服務的。既然是“服務”,就有個服務質量的好壞、高低之分,你不能只求把內容表達出來就完事。比如這篇文章,那些事實根本用不著具體描述就足以表現主人公“不服老”的精神,而且每個事實之后的設問,特別是“不老,不老”的疊用,更給人一種誰也不能否認、誰也不愿否認的感覺,更加突出了人物“不服老”的精神。
同學們學寫作文,千萬不能忽視了表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