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蚌類將偉大的生命濃縮成一粒粒閃光的珍珠,人類也將繁雜的語言濃縮成一個個成語。成語是語言的精華,它短小精練,它鏗鏘有力,它內涵豐富,它有血有肉。
中國古代寓言,通過成語這一集約化的方式,早已為國人熟知,如“自相矛盾”“亡羊補牢”“濫竽充數(shù)”“葉公好龍”等。成語的好處在于通過高度的歸納概括,使原本深奧隱晦的思想借助淺白和瑯瑯上口的方式走向普及,使粗通文墨者也能享用這筆豐厚的祖國文化遺產(chǎn)。
成語之所以能在寫作時得到人們的廣泛使用,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以下一些優(yōu)點:
(1)語言簡潔。成語一般都能把人們所要表達的豐富的思想,用十分簡練、非常概括的幾個字說出來,真正具有言簡意賅的優(yōu)點。適當?shù)剡\用這些成語,會使語句顯得格外精練。
(2)形象具體。有許多成語,含有顯著的修辭因素,看了或聽了以后,就會在頭腦里留下一個深刻的、具體的印象。成語中所用的修辭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比喻法、諷喻法、對偶法、映襯法、夸張法、截短法、鑲嵌法。
(3)可增強效果。成語是歷史的產(chǎn)物,具有群眾基礎,表達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說法更強。例如“群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齊起來反對他或者批評他、斥責他”更有力些。
由于成語有以上優(yōu)點,所以在文章中適當?shù)厥褂贸烧Z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能增強表達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語匯豐富多彩。我們選發(fā)在本版的四篇佳作,都分別運用了許多成語,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戎馬倥傯、三起三落、運籌帷幄、功勛蓋世、川流不息、如詩如畫、絡繹不絕、海闊天空、拍馬屁吹牛、茍延殘喘、歷盡滄桑、千姿百態(tài)、喜怒哀樂、萬事如意、海闊天空、虛懷若谷、過眼煙云、小橋流水、聞雞起舞、含笑怒放等。我們在閱讀時可深入地研討一下它們的作用。
不過也不能在文章中故意多用成語、堆砌成語,以顯自己知識的淵博,那樣就可能把文章寫得不文不白,不倫不類,矯揉造作,畫蛇添足。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