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收容了一個年方十六歲的流浪兒,這個流浪兒具有靈活的頭腦。他在剃發(fā)沐浴后,成了干凈利落的小沙彌。
方丈一邊照顧他的起居生活,一邊教他學(xué)習(xí)。在教他時,方丈發(fā)現(xiàn)了小沙彌的弱點———心浮氣躁、喜歡張揚、驕傲自滿。為了改變他的這些弱點,方丈想了一個辦法……
一天,方丈把一盆含苞待放的夜來香送給這個小沙彌,讓他在值更的時候,注意觀察一下花的生長狀況。
第二天一早,還沒等方丈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著那盆花一路招搖地主動找上門來,大聲對方丈說:“你送給我的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開放,清香四溢,美不勝收??墒且坏皆绯?,它又收斂了……”
方丈用一種特別溫和的語氣問小沙彌:“它晚上開花的時候,吵你了嗎?”
“沒,沒有!”小沙彌高高興興地說,“它開放和閉合時都靜悄悄的,哪能吵我呢?”
“哦,原來是這樣啊!”方丈以一種特殊的口吻說,“老納還以為花開的時候得吵鬧著炫耀一番呢?”
小沙彌愣怔片刻之后,臉?biāo)⒌匾幌戮图t了,訥訥地對方丈說:“弟子知錯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我們有時候像極了那個小沙彌,總喜歡炫耀自己。
都說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花朵是艷麗迷人的,也是芳香四溢的,可有誰聽到過花開的聲音?
花開的聲音別人是聽不到的,因為它在我們心中回蕩?;ㄩ_的聲音可以是雄壯的,可以是溫柔的,可以是渾厚的,可以是清脆的,但它決不應(yīng)該是炫耀的、張揚的、浮躁的、驕傲的。
有人說:山深愈幽,水深愈靜。真正有學(xué)問、有道行的人,真正成功的人,不見得張揚和炫耀。難道不是嗎?
【作者系河北省灤平一中高二(18)班學(xué)生,指導(dǎo)教師:孫麗華】
點評
文貴含蓄。文中的“方丈”高,高就高在看出了“小沙彌”的缺點后,并沒有當(dāng)面訓(xùn)導(dǎo)他,而是通過讓他觀察夜來香的開放領(lǐng)悟做人的道理。小作者也就高在“點化”上,作者想告訴人們做人不要張揚和炫耀的道理,卻借一個小故事來“談玄論道”,隱喻世人。這樣就比空泛的說教更耐讀,也更有效。
【特邀點評:褚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