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睈奂杭叭?,此為一境界。讓我們共同走近《鮮花與孤兒》,原來愛著別人與被人愛著一樣,都是種幸福。
(編 者)
一個守墓人多年來每周都要收到一位不相識的婦人寄來的錢,要他買一束鮮花放到她兒子的墓前,他都認真地照辦了。后來有一天,他們見面了。那天,一輛小轎車開來停在公墓大門口,司機匆匆來到守墓人辦公室,說:“埃特加夫人——就是那位每周都請你為她兒子送花的那個老人——在門口的車上,她病得很重,走不了路,所以請你去一下?!?/p>
一位老態(tài)龍鐘的婦女坐在車上,表情顯出幾分高貴,但極其衰弱,不久于人世的樣子,手上還捧著一大束鮮花。
“我就是埃特加夫人,這些年我每星期都請你買花……”
“放在您兒子的墓前,我一次都沒有忘記,請您放心。”
那婦人溫和地說:“非常感謝你,今天我親自來看看,是因為醫(yī)生說我已活不了幾天了。所以就親自來看一下我的兒子,并親手來放這些花。”
守墓人很同情地點了點頭,他想了想似乎下了一個決心,很小心地說:“我理解您的心情,一個慈愛的母親的心,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但是請恕我直言,我覺得這些花放在這兒多少有點可惜。”
“可惜?”
“正是,鮮花放在這兒,一兩天就干了,枯了,沒人看也沒人聞,那不是可惜嗎?其實如果說要悼念死者的話,每年放花一兩次也就夠了,您說是吧?”
“你真是這么想的?”
“是的,您別見怪,如果我說得不對,就算我沒說。我是想起了自己常常跑到孤兒院的情景,那里的孩子們可喜歡花了,可是因為經(jīng)費問題,院里沒法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夫人請想,那里可全是活人啊,他們能欣賞花,可這墓中的人誰是活的呢?誰能看見花呢?”
老夫人沒說話,她只是又呆坐了一會兒,默默禱告了一會兒,也不與守墓人打招呼就走了。守墓人這才有些后悔,是不是自己說話太直了,別人受不了了???
又過去了幾個月,很意外的,這位老婦人竟又來了,更讓守墓人驚奇的是,曾瀕臨死亡的她這回是自己開車來的。
她神采奕奕地說:“我遵從你的建議,定期把那些花送到孤兒院去了,你說得不錯,他們看見花可高興了。而看到孩子們高興我自己也高興起來了,我的病竟也漸漸好轉(zhuǎn)。醫(yī)生們不明白原因,可我自己明白,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有用,還不能去見上帝?!?/p>
不錯,她發(fā)現(xiàn)了我們大家都懂得卻又常常忘記的道理,活著要對別人或這個世界有些用處才能快活。
(選自2004年4月3日《新華日報》,小 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