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乘凱
全景照片的拍攝范圍廣,能夠反映出廣闊的場景氛圍,獲得宏大壯觀的畫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全景照片的獲得方法主要可以采用全景相機拍攝、回轉(zhuǎn)連續(xù)拍照法拍攝、電腦合成制作等多種方法。對于一名普通的拍攝人而言,使用價格昂貴的、對拍攝要求較高的全景相機拍攝全景照片常常是不夠現(xiàn)實的;數(shù)碼照片電腦合成全景照片在綜合其設備、制作成本、圖像品質(zhì)等因素來看也不一定能讓所有的人所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傳統(tǒng)拍攝中的回轉(zhuǎn)連續(xù)拍照法制作全景照片,無論是從設備、成本、還是從圖像品質(zhì)來看,都不失為一種值得推崇的方法。掌握了回轉(zhuǎn)連續(xù)拍攝法,對于利用電腦制作全景照片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所謂回轉(zhuǎn)連續(xù)拍照法,簡單地說,即是將相機固定在一點上,只轉(zhuǎn)動鏡頭改變拍照角度,不改變相機的位置,將景物分段連續(xù)進行拍攝,最后把所拍照片拼接起來,形成一張完整畫面的拍照方法。運用這種拍照方法,能夠?qū)M向延伸(左右回轉(zhuǎn))或縱向延伸(俯仰回轉(zhuǎn))的大范圍景物加以全面的反映,或者將左右回轉(zhuǎn)與上下回轉(zhuǎn)相結(jié)合,反映橫向與縱向范圍均較大的景物。所得景物照片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全景照片。
利用回轉(zhuǎn)連續(xù)拍攝法拍攝全景照片,要想取得好的畫面效果,必須靈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在拍攝和制作照片的過程中,主要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拍攝景物的選擇
該拍攝法適合拍攝大多數(shù)大范圍景物,但在拍攝時,要想獲得好的效果,在景物的選取上,仍需注意一些問題。首先,環(huán)繞相機的以平面景物為主的物體,不適合采用此法拍攝。因為,此法采用分段多次連續(xù)拍攝,對此類景物可能會有展開效果,不能反映景物的真實情況,如在房間內(nèi)拍攝四周的墻面;其次,盡量避免拍攝運動物體,特別是相鄰畫面拼接區(qū)域上盡可能不要出現(xiàn)運動物體,如飄動較快的白云,運動的車輛或人物等。否則,容易出現(xiàn)拼接不上的情況;最后,拍攝時,盡可能避開離相機較近的且位于像場邊緣的連續(xù)線條(特別是直線條)形物體。因為,一定程度上講,鏡頭成像的變形是絕對的,不變形是相對的,而成像變形又主要表現(xiàn)在像場的邊緣部分,如全景拼接照片在這些區(qū)域出現(xiàn)了上述物體,會給后期拼接帶來很大困難,即使拼接上了,也容易表現(xiàn)出失真的效果,如水平直線變成向上或向下彎曲的弧線等現(xiàn)象。
2.拍照點的確定
從相對宏觀的角度講,拍照點是指拍照的位置,即相機所處的空間位置。相對于被拍景物而言,由拍攝遠近、正側(cè)和俯仰角度等因素決定。在全景照片拼接時,從上述因素來確定拍照點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拍照點應選擇在所拍景物中央正對的位置上,這樣更有利于全景照片的拍攝。為了保證拼接效果,拍照點一旦選定,拍攝過程中不能改變。但從相對微觀的角度講,要真正做到拍攝時保持拍照點不動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如此,但仍要求必須做到這一點,才能拍好全景拼接照片。
上述拍照點的真正意義,應為相機鏡頭視角的角點。全景照片拍攝時,轉(zhuǎn)動相機的過程中,保持此角點的空間位置不動,才真正實現(xiàn)了拍攝點不變。
要在拍攝過程中保持拍照點不變,可按照以下方法來做:
首先,應找到相機視角的角點位置。對于某一定焦鏡頭的角點位置,一般均在鏡頭的某一固定位置上,但通常并未明確標示,需要在全景照片拍攝前將其找到并標示。尋找的方法很多,簡易做法如下:①將相機置于寬大的桌面上或其他水平面上,鏡頭前方稍遠處一前一后豎起兩根細棍或吊起兩條細繩。通過鏡頭觀察,同時調(diào)整細棍或細繩的位置,使其影像前后重疊,此時固定它們的位置。②以鏡頭光軸線上某點為軸心水平轉(zhuǎn)動相機,要求轉(zhuǎn)動相機的過程中細棍或細繩的影像重疊保持不變,轉(zhuǎn)動的軸心點即為鏡頭視角的角點,將其作好標記確定下來。對于變焦鏡頭而言,其不同焦距段視角的角點位置是不同的,但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加以確定。
然后,在確定鏡頭角點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通過如下方法實現(xiàn)在拍攝時保持鏡頭角點位置不變。①使用專用環(huán)攝云臺。這種云臺是專門為拍攝全景照片而設計制造的,可以保證相機在回轉(zhuǎn)連續(xù)拍攝過程中鏡頭角點位置保持不變。②在鏡頭角點位置捆上一根細線,下端墜一重物,指向地面某一位置,在拍攝時保持重物的指向位置不變,即能實現(xiàn)保持鏡頭角點位置不變。
選擇好拍照位置,并在拍攝過程中保持拍照點(鏡頭視角角點)不變,這是保證后期拼接照片成功的一個關(guān)鍵,不可馬虎對待。
3.焦距的選擇
如前所言,從一定程度上講,鏡頭成像的變形是絕對的,不變形是相對的。鏡頭在廣角端其變形是最為明顯的,在長焦端有強烈的空間壓縮現(xiàn)象,且不符合全景照片拍攝的實際需要。鑒于此,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在拍攝全景拼接照片時不宜采用,以免由于影像變形等原因給后期拼接帶來困難。而鏡頭在標準至中焦段咸像的變形和空間感的改變相對較小,成像效果較為理想,容易讓人接受。因此,為了保證拼接效果,全景拼接照片拍攝一般只采用標準鏡頭或中焦鏡頭的焦距段進行拍攝。
4.畫面的確定
首先是畫面橫豎和畫面多少的確定。畫面橫豎和畫面多少的確定原則上是根據(jù)所拍景物的范圍來確定。為了保證所拍景物最終有一個宏大壯觀的畫面效果,一般而言,在橫拍時如畫面數(shù)超過3幅才能拍完整個景物的情況下,則宜改用豎幅拍攝。這樣,所得畫面就能獲得比較合適的長寬比例,避免了過分長而窄的條形畫面的出現(xiàn)。但這也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其次是畫面景物范圍的確定,全景拼接照片的拍攝,必須要保證相鄰畫面的景物要有重疊部分,重疊部分要求盡量避開重要景物,且有明顯標志。重疊部分一般不少于整個畫面的1/5,以便拼接。
5.對焦與曝光
全景拼接照片的拍攝,整個拍攝過程中只對一次焦。根據(jù)有關(guān)成像景深理論,對焦點應選擇在所需整個景深的前1/3處的物體上。對于自動對焦相機,可先向?qū)裹c對焦后,再將對焦方式調(diào)到手動模式或直接使用手動對焦模式,即可進行多次拍攝而不改變對焦點位置。
全景拼接照片的拍攝曝光,對每一單幅畫面而言,其曝光只能采用同一曝光組合。拍攝時可對整體景物進行測光,確定曝光組合值后,拍攝時每幅畫面均采用這一曝光組合值。在確定曝光組合值時,由于所拍景物通常縱深范圍較長,還應注意盡量利用小光圈以保證景深。
6.照片的制作
照片放制時,每張照片的放大倍率要相等,校色、曝光、顯影等參數(shù)設定也要一致。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后期影像的對接,并且可以在保持影像整體色調(diào)一致方面也取得較好效果。
照片要對四邊進行修整,盡可能修整為矩形,也可根據(jù)景物本身的特點,照片的拼接與裝裱是最后一道工序,但也很重要。拼接時,每相鄰兩張照片的重疊部分只有一個最佳拼接線。這個最佳拼接線的確定標準,是以拼接影像的吻合程度來確定。拋開景物本身的特征而言,根據(jù)鏡頭的成像特點來看,最佳拼接線一般在重疊區(qū)域的中線位置,此處的影像可從理論上保證成像的一致性。拼接完成后,對接縫應作適當處理。由于接縫本身容易反映出拼接痕跡,可根據(jù)接縫處景物的色彩情況,調(diào)制相同的顏色的顏料對接縫加以修飾。對拼接完成的照片,靈活采用一些其他的形狀。最后,通過塑封或冷裱等工藝,可以對照片加以進一步的修飾,以求得更好的畫面效果。
利用回轉(zhuǎn)連續(xù)拍照法進行全景照片的拍攝,充分注意并靈活掌握上述拍攝與制作要點,定會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