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年年
吸脂手術,是六大醫(yī)療美容項目之一,據說減肥效率快、不反彈,很快被人們廣泛接受。“人造美女”熱潮中的“南京第一魔女”葛瑩、中國“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 “中原第一人造美女”22歲的洛陽姑娘曹媛,都進行過身體多部位的吸脂整形手術。
目前吸脂減肥術常見有以下幾種:超聲吸脂術、電子吸脂術和最常見的快速負壓吸脂術。
超聲吸引術 是通過超聲發(fā)生器產生一定頻率的超聲波,將之對準減肥部位,通過超聲震蕩將脂肪細胞或脂肪顆粒擊碎,然后再擠出或吸出,理論上不損傷血管神經,但實際應用起來產生效果慢,仍有血管神經的損傷。
電子吸脂術 是通過電磁發(fā)生器的兩極產生一定波長的高頻電場破壞脂肪團,產生乳糜樣液體,并將其吸出。此種設備的實際類型還需進一步在臨床實踐中加以總結和評價。
快速負壓吸引術 是近來發(fā)展的腫脹麻醉技術,它是通過向吸脂部位注射大量低濃度含腎上腺素的利多卡因鹽水,使之腫脹,甚至出現發(fā)白,之后脂肪細胞或顆粒內滲入大量鹽水而自行破裂溶解,再通過隱蔽小切口將連接真空負壓泵的金屬吸管放置皮下,通過負壓將脂肪吸出。
前兩種方法由于費時、費用過高,加之仍有血管損傷,因此并未廣泛使用。而快速負壓吸引術,要求設備簡單、費用少,且失血少,可在門診局麻下進行,快速、安全、有效,因而被認為是目前脂肪抽吸形體塑造的首選方法。
然而在對吸脂手術的種種神奇宣傳背后,人們卻忽略了這種手術的高風險。實際上相對于其它整形手術,吸脂并發(fā)癥發(fā)病率是最高的。根據《美國整形外科學會》期刊的一份調查指出,就算在正規(guī)的美容醫(yī)院,吸脂手術的死亡率仍高達5千分之1,是其它手術死亡率的20到60倍。而與此同時,社會上一些沒有醫(yī)療美容從業(yè)資質的美容院,在高利潤誘惑下,也做起了醫(yī)療美容,就更加劇了醫(yī)療美容市場的混亂。手術刀下,美容變毀容的事件屢見不鮮。
26歲的哈爾濱姑娘曹志華,于2003年3月兩次進行吸脂手術,先后從腰、腹部和腿部共抽出6000毫升脂肪。然而就在吸完脂的第二天,曹志華卻突然死亡。經司法部司法鑒定中心對曹志華的死亡進行鑒定,認為:曹志華死亡的發(fā)生,是在其原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基礎上,施行吸脂手術后,因為手術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內積血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急性循環(huán)功能衰竭。結論是曹志華的死亡和做抽脂手術有因果關系。
以下的一組事件更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些慘痛事實。
2002年,北京一名婦女腹部整形術后脂肪栓塞死亡。
2002年3月,40歲的崔某在遼寧營口一家美容院吸脂,因注射麻藥過量,引起肺、心等多處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003年5月,25歲的湖南姑娘劉琳來到沈陽杏林整形美容醫(yī)院,進行吸脂手術時突發(fā)意外,呼吸心跳停止。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目前吸脂手術存在的風險有:在吸脂過程中將血管損傷,脂肪進入血管后被帶進心臟,造成血管栓塞、肺栓塞,使消費者發(fā)生呼吸窘迫綜合癥;手術麻醉過量引起消費者呼吸驟停;因抽脂過量,出血過多,導致血液循環(huán)衰竭。
此外,因吸脂而產生的并發(fā)癥還有:
術后感染:正規(guī)醫(yī)院此類手術的感染率大約在2%~5%之間,其中主要取決于醫(yī)院的無菌條件,醫(yī)生的操作,患者的身體狀況,術后恢復條件、是否合理地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等諸因素。
術后術區(qū)皮瓣壞死:如果手術中皮下脂肪吸出過多,破壞了皮膚的血液循環(huán),可能出現皮膚水泡甚至壞死,術后遺留瘢痕,影響外觀,在這一點上,醫(yī)生的技術水平非常重要。
術后傷口延遲愈合:吸脂傷口一般數毫米,愈合較為容易,但如損傷過重、感染、積液等因素,可能出現延遲愈合,愈合后遺留的小瘢痕也較明顯。
術后術區(qū)麻木及異常感覺:吸脂術后,吸脂部位皮膚感覺必然受影響,出現麻木及異常感覺如偶有針刺感、蟻行感等,一般術后1~3個月逐漸恢復。
術區(qū)欠平整:吸脂不是絕對均勻的,故術后術區(qū)會有不平整感,此一點主要取決于醫(yī)生的技術,輕度的不均勻是必然的,術后穿彈力束衣,適當按摩1~3個月可逐漸平整,重度的不平整如在術后3~6個月后仍不能恢復,則需再次吸脂修整。
吸脂部位嚴重不對稱:此為術前設計及術中操作不當引起。
除了要注意避免并發(fā)癥外,也并不是所有人所有的部位都能通過吸脂達到減肥整形的目的。接受吸脂手術的人必須是體重超標范圍在30%以內,同時皮膚彈性要好,沒有過度松弛和太多皺紋。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人,身體未發(fā)育成熟的青少年,還有心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肺心病患者、肝病患者和腎病患者都不宜做此類手術。身體有上述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如果接受吸脂手術,就容易產生極為嚴重的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及血液功能障礙的肥胖人群也不適宜吸脂。
在抽脂前,醫(yī)生都會對前來抽脂的人進行一次超聲掃描檢查,這樣可以在熒光屏上清楚地顯示出此人的脂肪層厚度,以確定她是否可以實施抽脂。脂肪抽吸術最常見的部位是:腹部、臀部、髖部及大腿,上肢(上臂及前臂),下頜部、小腿和踝部等下肢部位,顏面及頸部,此外如乳房肥大和由于脂肪瘤引起的局部肥胖也可用吸脂術。 對于身體少數區(qū)域,由于有神經血管的分布而禁止或慎重進行吸脂,位于腹正中兩側、相當于腹直肌前鞘的縱行區(qū)域、腹股溝韌帶內外1/3交點及該韌帶斜向上方的腹壁,股內側沿大隱靜脈走向的區(qū)域或臀上、下緣中部為相對禁區(qū)。
脂肪抽吸量的多少應根據受術者的自身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并非抽吸量越多越好。抽吸量越多,并發(fā)癥出現的幾率也就越大,所以,抽吸量是應予控制的。
現在一般對患者的抽脂量控制在3000ml左右,對于體重較重的患者,可以適當放寬到4000毫升,5000毫升已是安全極限。其實抽脂量較大的患者大可不必急功近利,分次抽脂,亦能達到很好的塑身效果,同時又能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手術后除口服消炎藥,更換敷料外,應盡早活動,術后兩天可用超聲器在吸脂區(qū)進行理療以促進愈合,加快消腫,減輕疼痛,禁止吸煙。吸脂后可能會發(fā)現吸脂部位有腫脹和青紫,這是正常現象,一般腫脹在一周后開始消褪,青紫可持續(xù)3周或更長時間,某些區(qū)域可有麻木,需數周后才能恢復感覺。術后4-6周內避免陽光暴曬,以免延遲傷口愈合及色素沉著。
吸脂術是一種典型的整形外科手術,并非一般生活美容項目,適應癥選擇、術前準備、術中操作及術后處理均應嚴格進行,故而正規(guī)的整形外科醫(yī)療機構及受過嚴格培訓的、態(tài)度客觀的整形醫(yī)生才是此類求術者的唯一正確選擇,一定小心“打包票”的醫(yī)生。如此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吸脂術的風險及并發(fā)癥,并使偶發(fā)的并發(fā)癥得以正確處理,達到良好的體形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