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英 楊榮宇
(上接2005年第11期)
(三)小籠饅頭
小籠饅頭是古老的傳統(tǒng)名稱,與現(xiàn)在的小籠包子或包餃很相似,也叫“鹵湯饅頭”或“無錫小饅頭”,吃時咬開皮先吃其鹵湯免濺胸襟之慮。傳說當(dāng)年太平天國士兵攻打金陵城之前,購下許多可以攜帶在身的小籠饅頭,吃后一鼓作氣攻下了石頭城。翼王石達開有詩云:“天戟戳開日月明,萬里江山春花媚。布爽湯包戰(zhàn)金陵,龍旗一舞天變色?!薄皽睂嶋H上就是無錫特產(chǎn)小籠饅頭。這種小饅頭不僅可以熟食,還可作為贈送親友的禮物?,F(xiàn)在已有用多種菜肴制作出膾灸人口的小饅頭,如雞肉醬小饅頭、酸辣菜小饅頭、商山芝肉小籠饅頭、綠豆沙小籠饅頭。
原料:白面500 g,凈豬腿肉500 g,紅豬皮凍200 g,白糖120 g,酵面300 g,食堿4 g,醬油60 g,黃酒8 g,食鹽10 g,生姜20 g,香蔥15 g,味精3 g。
制法:先把豬腿肉及紅豬皮凍用機器絞茸,加入醬油、食鹽和轉(zhuǎn),再投入白糖、味精、香蔥顆及姜末和成肉餡;這時把面粉倒入盆用熱開水和為雪花面后,倒入食堿、酵面揉至軟緊面團并搓為長條,摘成一樣大的面劑50個,撒上撲面,用搟面杖壓為直徑為5 cm的圓片,放餡約30 g,捏為有20個折紋的饅頭生坯;用小蒸籠鋪入草墊或松針,每格為8或10個生坯,上大火蒸約10分鐘,取出品食;同時佐以改碗香醋和嫩姜蒜等佐料更有趣味。
特點:皮白形美,鹵多咸甜,皮薄鮮香,令人垂涎。
(四)肉丁饅頭
此為華北平原百姓常食的著名傳統(tǒng)風(fēng)味食面小吃之一,北京人謂“肉丁包子”、“裝餡饅頭”。竊國大盜袁世凱的12位妻妾及軍閥曹琨等人,最愛吃這種“肉丁饅頭”佐粥。清末軍機大臣李鴻章到美國造訪,即在唐人街大談北京小吃的好處,說得美國記者口水直流。據(jù)說他因牙口不好嗜吃這種肉丁包子,并派個太監(jiān)專門在東直門外守候,早上開堂的第一籠肉丁饅頭必須先給李大人送去,否則侍候不周密要遭一頓痛罵。當(dāng)時北京人愛說“李咂咂!燒煙王!李喝喝,吃肉包,白天夜里摟金鍋?!崩钸七萍蠢铠櫿戮b號,此人每說一句話必須咂口,并且是個大煙鬼。在日本談判時煙鍋燒了人家地毯,受到洋人哄笑。李鴻章勃然惱怒,拒不簽日本人割據(jù)香港的條約,后來經(jīng)慈禧調(diào)停說服,才同意讓英國佬借用香港100年。此種閑話說得太多耽擱時間,這里還是來談?wù)勥@種肉丁饅頭的具體做法。
原料:白面粉2 000 g,堿面6 g,瘦豬肉500 g,蔥子100 g,香油70 g,黃醬120 g,精鹽3 g。
制法:面粉加溫?zé)崴?50 g和勻發(fā)轉(zhuǎn),投入堿面(最好先倒水稀釋)再揉幾遍后,搓成4 cm寬的圓條,隨后揪為45個面劑待用;豬肉去皮斬丁,姜、蔥亦切碎,將這3種原料和入黃醬、香油拌為肉餡。
把面劑用手捏成圓皮,放上肉餡合攏捏成桃子形狀,放入花模子里用手揪一下倒放案板后,排放入籠,大火蒸一刻鐘取出即可品食。
特點:皮薄餡潤,醬香四溢,形態(tài)美觀,人人喜愛。
(五)保健饅頭
此為《衛(wèi)生與生活》一書里的菜譜,原為清代宮廷小窩頭演變過來的一種小吃食,極受廣大城鄉(xiāng)人民群眾的喜歡。因為它由滲濕利水健脾益心的茯苓、玉米、大豆及面粉組成,被視為大眾化滋補食品。尤其是茯苓多糖可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其卵磷脂能直接參與人體抗氧化延長壽命;玉米里的亞油酸及卵磷脂可以降低血清膽固醇,是防止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最好糧食,尤其是所含的維生素E,可以促進內(nèi)分泌的正?;顒樱淮蠖褂悬S皮、青皮、白皮、黑皮之分,其不飽和脂肪酸及磷脂也可以降低血里膽固醇,是防止粥樣動脈硬化的最佳食品。日本能作為長壽王國,主要原因就是當(dāng)?shù)厝藧鄢远诡悺爸参锶狻钡木壒省?/p>
原料:面粉500 g,茯苓粉30 g,玉米粉100 g,大豆粉50 g,堿面5 g,酵面50 g。
制法:先將精白面粉加水約150 g,和入酵面、玉米面、大豆粉揉轉(zhuǎn),半小時后用少量水稀釋堿面后灑入面團,再揉兩遍;然后將發(fā)好的合面搓為長條,用刀切成30個面劑,用干凈的木梳在表面上梳刮一下做出饅頭生坯,納入蒸屜開大火蒸約20分鐘,即可開籠品食。
特點:面白形美,松軟可口,消脂降醇,防癌健體,長期食用,益壽延年。
(六)生煎饅頭
此為上海地區(qū)著名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民間面食小吃,采用上蒸下貼鍋的成熟方式,在面食技法工藝上有所創(chuàng)新,問世以來頗受滬上及國內(nèi)外美食客的歡迎。這種生煎饅頭也叫生煎包子,亦與山東古時“炊餅”同宗,只是現(xiàn)在的制法有些特殊而已。這里將它的原料和操作方法簡述如下:
原料:精白面粉1 000 g,老酵面100 g,肉皮凍80 g,豬夾心肉400 g,醬油20 g,姜、蔥各10 g,白糖15 g,黃酒10 g,花生油50 g,白芝麻30 g,味精3 g,鮮肉10 g。
制作:把面粉投入面盆加適量水和進老酵面,揉至面團柔韌不粘手為止,發(fā)酵約半小時,放少許堿水再揉搓數(shù)遍,搓為長條,切成30個小劑,然后壓扁成中間略厚邊皮較薄的圓片;這時把豬肉斬片再絞為泥,放入鹽、味精、黃酒、白糖、姜、蔥攪勻后,傾入肉皮凍和轉(zhuǎn)成肉餡。
將面皮放手掌,皮上放肉餡包為有17個皺折的小饅頭,頂部沾少許芝麻,再粘少量蔥花塑形;平底鍋放火上,倒花生油燒熱,把小饅頭鋪其上,灑少量水蓋好,邊煎邊轉(zhuǎn),待水分煎干,把鍋斜放,每隔2分鐘再轉(zhuǎn)1次,約轉(zhuǎn)4次,直到能聞到香味溢出,則說明饅頭已熟。
特點:上白下黃餡多皮潤,咸甜適宜底脆上軟;美勝鍋貼餃子與鍋盔餅,香味誘人垂涎。(連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