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良
這是一場被賦予了濃重政治和種族色彩的比賽。
1936年6月19日,紐約洋基(Yankee)體育館,美國拳壇新秀黑人喬?路易斯正與德國拳王馬克斯?施梅林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較量。這場比賽已經(jīng)逾越了體育運動本身自由競技的精神,成了一場“膚色之戰(zhàn)”。當時,體育專欄作家諷刺施梅林為“納粹走狗”。然而,當施梅林經(jīng)過12回合打敗喬?路易斯后,數(shù)以百計的美國白人打電報向施梅林表示祝賀,慶祝白人的勝利。德國方面,希特勒致電施梅林“最誠摯的祝賀”;“興登堡”號的船長給施梅林安排了一個特等艙,他得勝一周后乘坐此輪衣錦還鄉(xiāng)。而路易斯則悄悄隱沒在白人的視線中。
事隔兩年,1938年6月22日,喬?路易斯東山再起,向施梅林發(fā)起了復仇之戰(zhàn)。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希特勒正在瘋狂地推行領土擴張政策,殘忍迫害猶太人,國際形勢劍拔弩張。當時美國的媒體號召美國人支持喬?路易斯打敗德國敵人,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為了鼓勵喬?路易斯打敗施梅林,破例在白宮召見了這位黑人拳王。他說:“路易斯,我們需要你這樣身強體壯的年青人打敗德國人……”而在德國,希特勒也叫囂“雅利安人種至上論”,稱施梅林一定能夠打敗喬?路易斯。雙方的敵對情緒一觸即發(fā)。這場比賽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更濃重的政治和種族色彩。
賽前,喬?路易斯曾對一位體育專欄作家說:“一個回合就能見分曉了?!?/p>
1938年6月22日美國紐約時間晚上10點,這場舉世矚目的“世紀之戰(zhàn)”終于拉開了帷幕。洋基體育館內外彌漫著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體育館外,反納粹的組織成員散發(fā)傳單,要求美國公民抵制德國貨;共產(chǎn)黨人也分發(fā)傳單,要求觀眾為路易斯加油。體育館內座無虛席,沒法到現(xiàn)場觀看比賽的人都靜靜守侯在他們的收音機旁等待比賽直播。年輕的吉米?卡特,未來的美國總統(tǒng),正在喬治亞州他父親的農(nóng)場里同許多工人一塊收聽比賽實況;喬?路易斯的父親在阿拉巴馬州西南部一家州立黑人精神病院里,焦急地等待兒子的戰(zhàn)況。
“女士們,先生們,本世紀最精彩最刺激的比賽即將開始,我猜各位的心情都和我一樣的,讓我們拋開種族、宗教和膚色的差異……愿強者勝?!苯庹f員麥卡錫開始他的現(xiàn)場播報?!爸剡_198磅,穿著黑色短褲的,來自底特律的新晉拳王黑人喬?路易斯挑戰(zhàn)前世界重量級拳王,德國人馬克斯?施梅林?,F(xiàn)在,請選手們上場?!?/p>
喬?路易斯站起來,熱身,然后準備進攻。觀眾席上一陣騷動?!奥芬姿?,好樣的,干掉這個納粹走狗?!?/p>
施梅林從座位上站起來,戴上手套,雙手握拳護胸,向觀眾席深深鞠躬。觀眾席上一陣嘩然,施梅林尷尬地笑了。
施梅林原本在美國享有很高的聲譽,但是,德國納粹把施梅林視為他們的象征和代表,這無形中引起了一場對抗。美國公眾輿論也逐漸把喬?路易斯視為美國官方力量的代表。賽前,當施梅林來到紐約時,美國公眾的敵對情緒上升到了極點。媒體也對此做出了強烈反應,強調這是美國人同德國人戰(zhàn)爭的前奏。據(jù)后來施梅林回憶:雖然25名警察護送他入場,但是他不得不用毛巾罩住頭部,遮擋觀眾擲過來的香煙頭、香蕉皮和骯臟的紙杯。然而現(xiàn)場的報道幾乎對這一幕只字未提,這是前所未有的。
誰也沒料到,短短的2分零4秒比賽就結束了,整個體育館沸騰了!
比賽正式開始,裁判阿瑟?多諾萬將兩名選手引到臺中,“勝者為王,預備,開始!”
施梅林是個典型的慢性子,他靜靜地站立著,等待時機;而跟他相反,路易斯是個急性子,他一踏上拳擊臺就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兩個人在拳擊臺3/4的地方停住,互相對視了7秒,然后路易斯開始主動攻擊。他一個箭步躥上去,使出了自己拿手的勾拳。他攻勢之凌厲迅速令人嘆服:第一記左勾拳把施梅林打得鼻青臉腫,另一記右勾拳打得對手的腦袋像個紡錘一樣左右搖擺。施梅林措手不及,方寸大亂。路易斯更是乘勝追擊,開始對其頭部以及身體進行一系列的猛烈攻擊,直將施梅林打到了拳擊臺的邊角。在這過程中,施梅林只出了唯一一拳直逼路易斯疏于防守的下巴,但是眼疾手快的路易斯幸運地躲過了這一拳。比賽僅開始1分鐘,施梅林就已經(jīng)被打得頭昏眼花、神志不清,除了躲閃,已無還擊之力。
施梅林多次被打倒多次試圖爬起來,但都被強大的路易斯牢牢控制了主動權。整個過程的攻擊動作完全合乎拳擊比賽的規(guī)則。久經(jīng)沙場的裁判多諾萬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出神入化的拳腳,特別是路易斯的勾拳是那么的迅疾又干凈利索,力量之大,落點之危險,幾乎要了施梅林的命。比賽只進行了2分4秒,施梅林便如一攤爛泥癱軟在拳擊臺上。裁判多諾萬停止了比賽,舉起路易斯的右手表示勝利,整個體育館沸騰了。
比賽這么快結束著實讓觀眾出乎意料。許多人因為出場買三文治,轉身清理座位上的塵土或是在撿帽子的空隙就錯過了這一精彩的瞬間而抱憾終生。
施梅林很快清醒,他很有風度地走過拳擊臺,擁抱了路易斯,那可能是當晚他的拳頭唯一一次接觸到路易斯的身體。然后,他靜靜回到自己的角落,失落地痛哭。
這場“世紀之戰(zhàn)”打破了希特勒的“雅利安人種至上論”,使反法西斯運動士氣大振。
對于黑人來說,路易斯的勝利就是他們黑人的勝利。黑人報紙把路易斯獲冠軍的消息放在了第一版顯著位置,并在當夜出了特刊,比白人報紙都快。在哈雷姆區(qū),成千上萬的黑人涌到城市的街頭通宵慶祝,場面極為熱烈。紐約警察局局長命令:“讓黑人樂吧,那是屬于他們的勝利?!北群谌烁d奮的是猶太人,不論是美國自由的猶太人還是當時歐洲面臨沒頂之災的猶太人,都為喬?路易斯祈禱,并賦詩贊美他。
與之相反,納粹德國的報紙此時對施梅林的失敗無不予以詆毀和低調處理。這場失敗再加上之前他拒絕加入納粹黨,拒絕與捷克裔的妻子、演員安妮?昂德拉離婚,拒絕解雇他的美國籍猶太經(jīng)理人雅各布斯、訓練師馬洪,再加上拯救和協(xié)助多名猶太人逃跑的前科,讓希特勒惱羞成怒。但是因為施梅林在國際體壇的名聲太盛,希特勒也只能對他睜一眼閉一眼。
但是,多年后,施梅林還是慶幸自己當年輸給了路易斯。1975年,施梅林在接受采訪時說:“輸給了路易斯,我很高興。假如我拿了冠軍,納粹德國再授予我榮譽稱號,那我真成了納粹犯了?!?/p>
海外星云 2005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