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耀
這次交易的本質是政府與官員用人換資金。
最近的一件新鮮事是上海的高官“下?!绷恕?瓷先ミ@是比“高官枉法”、“高官豪賭”要“好得多”的消息。但是,仔細想想,其中有許多值得回味的東西。
首先是突破的爭論。對于上海市虹口區(qū)區(qū)長程光辭去區(qū)長職務,就任三林集團中國區(qū)總裁一事,最大的爭論在于原來的規(guī)定還算不算數?200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黨政領導干部辭職從事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明確重申:“黨政領導干部辭去公職后三年內,不得到原任職務管轄的地區(qū)和業(yè)務范圍內的企業(yè)、經營事業(yè)單位和社會中介組織任職,不得從事或者代理與原工作業(yè)務直接相關的經商、辦企業(yè)活動?!边@就是所謂的官員下海的“三年兩不準”規(guī)定。另外,上海市1998年曾出臺的《上海市國家公務員辭職辭退實施細則》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還特別說了不得到外商企業(yè)任職。
程光無疑突破了這些規(guī)定。對于此舉采取懷疑、否定態(tài)度的依據是應該嚴格遵循原來的規(guī)定,不可以隨意改動。相反,贊成的意見則認為,過去計劃經濟時代,干部是組織任命的,溫州已經有所突破,上海市也應該采取靈活的機制,實現干部雙向選擇。
再者交易的本質。這次的“干部流動”,實現了“三贏”:三林集團在中國投資廣泛,得到了程光,更是如虎添翼;程光到了三林,掙得肯定比原來的多,其年薪據說超過百萬元;上海市政府已批準了程光的辭職申請,正所謂“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人家要的給了,為的是換回投資?至少是這樣的交易吧。
因此,這次交易的本質是政府與官員用人換資金,雖然算不上典型意義上的“賣官”,但本質上就是一個“賣”。
問題的要害是假如這個模式得以成立,一定會帶來這樣的格局:官員在位時為自己找好“下?!钡哪繕?,時間一到,搖身一變。那么,人們怎么會相信他們在“立黨為公”?企業(yè)之間的“公平競爭”又如何得到保證?
在“外商得到高官、政府得到資金、官員得到厚祿”的同時,卻有可能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