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王馨作品

        2005-04-29 23:38:40
        延安文學 2005年4期

        女兒經(jīng)

        我家鄉(xiāng)的舊宅是由巷道連接的兩座小院。下院臨街,青石鋪就的四四方方的院子,正對著院門是三孔石窯,東西兩側有陽房和凉房,而緊挨著大門的是兩間院內(nèi)有門街面有窗的屋子。下院舊時被喚作“義和當”,是小鎮(zhèn)頗有名的當鋪。上院建在下院的東北邊,院角有三間廂房,院中有花臺,順著花臺中央的石梯拾階而上,是三孔石窯,窯畔有木結構閣樓一座(文革被焚,后重建),站在樓上,憑欄遠眺,筆架山滿目青翠,秀延河蜿蜒東流,居住十分適宜。

        這上下院曾經(jīng)居住過一些優(yōu)秀人物,除了過去風云年代來去匆匆的過客,也有生于斯長于斯的自家兒女。曾和我一起在此居住生活的幾個女人,陪伴著我成長并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我感謝她們,也想念她們。

        我剛懂事的時候,一次,祖母非常嚴肅地告訴我,她不是什么“氏”,而是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一邊說,一邊撕下一張日歷紙,寫下了“白明珍”三個字。祖母一生養(yǎng)育了八個孩子,七個姑姑和我的父親,女兒們長大后全飛走了,不過書信很頻繁,尤其偶爾會專門寫一封給自己的母親,于是祖母的大名就會出現(xiàn)在白色信封上。這讓她很得意,因為像她那個年代的女人,大多失落了自己的名字,是很少有人能得此殊榮的。

        我從小跟祖母長大,小時候常想著要專門為她寫一本書,祖母一生的經(jīng)歷本身就是一本書,而且是一本很豐富很厚重的書,是她資質(zhì)鄙陋的長孫女所不能詳盡的。

        祖母十四歲的時候,乘一頂大紅琉璃轎從高懸著“進士”牌匾的白家嫁到相距僅一華里的我家。當時我家中和祖母差不多年紀的姑娘都在榆林或西安上學,這讓祖母十分向往。她五歲就同祖父訂了親,聽說王家女兒都不纏腳,也就沒有了被婆家恥笑的擔憂而被赦免。但過早的婚姻和生育還是束住了祖母的雙腳,祖母只能眼看著姐妹和侄女們假期像鳥兒一樣飛進飛出,而自己則開始了拖兒帶女的生活。

        祖母一連生了六個女兒,在那個大家庭里,這恐怕是一件無法交待的事。七八歲上私塾時就迷上賭博的祖父開始夜不歸宿,治家嚴謹?shù)脑娓敢慌屡c兒子分家另過,年輕的祖母在無奈中被迫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這個時候,正值國共拉鋸戰(zhàn),社會動蕩,匪盜四起。祖母最驚恐的記憶是一次又一次拉扯著女兒舉家逃難到鄉(xiāng)下親戚家,她親眼看著這個大家庭被一遍又一遍擄掠洗劫甚至綁票,終至于敗落。

        兒時的我,經(jīng)常要在睡覺前聽祖母講一段“古經(jīng)”。隨著她的回憶,我看到布衣荊釵的祖母為了省一點燈油,在院子的石床上追著月光搖著吱吱啞啞的紡車。在沒有月光的夜晚,她居然可以靠著一支香頭整夜紡線。從小錦衣玉食的祖母,僅為了賺點皮糠為女兒蒸幾個餑餑,幫人推米碾面,干男人們也不屑不愿干的粗活重活。就這樣也往往食不果腹,女兒們甚至沒有換洗的衣服。冬天來了,兩層單衣間充點棉花就是棉襖,春暖花開了,再把棉花取出來當單衣穿。

        在那些艱難的日子里,祖母始終抱著一個執(zhí)著的信念:讓孩子們讀書,讓他們成為有用的人。她將替人織毛衣?lián)Q來的一支鉛筆一裁三段當獎品分給三個上學的女兒,女兒們則躲過家人從樓上的藏書閣偷出一篋篋古書,裁開對折的書面,在背面書寫。家境的變遷讓她們很早就體味了世態(tài)炎凉,由家庭而社會開始思考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命運。于是,瞞著她,幾個女兒在高小時就悄悄參加了共產(chǎn)黨,到延安讀抗大,并先后奔赴抗日前線。

        祖母除了照顧老人,撫養(yǎng)幼子女,又開始為幾個在前線的女兒女婿帶孩子。一次,國民黨的軍隊占用了我家院子,祖母只得領著自己的孩子和三姑的大女兒在外租房。當時正在八路軍部隊的三姑因思念女兒而潛回了家鄉(xiāng)。白天,三姑和隨行的通信員牽一匹四蹄裹了氈子的軍馬藏在城外茂密的玉米林里,到了深夜,三姑一個人偷偷跑回祖母住的地方,抱著才滿周歲的女兒親了又親,涕淚交流。天快亮的時候,祖母開始催促了,三姑幾次走到門口又折了回來,祖母只得狠著心腸用笤帚硬趕著她走。只有十八九歲的三姑想必當時已肝腸寸斷,骨肉割離的痛苦令她忘卻了自己正身處險境,祖母的笤帚把一下一下落在她的身上,她死掰著門框不肯離去,用指甲在白灰墻壁上摳出了女兒的名字……。很多年后,三姑說起當年的故事,慨然道:如果沒有母親的笤帚把,只怕我早已身首異處。

        祖母去過很多地方,最讓她自豪的是六十年代初曾在天安門城樓觀禮臺上看國慶焰火,那是普通人不敢企望的禮遇。祖母一生生活簡樸,飲食起居都自己親自操持,全國解放后她曾在女兒家居住,女兒家保姆管家,吃穿用度都由人指揮,這令她覺得失去了自由,又由于我的出生,祖母最終從京城回到了家鄉(xiāng)。從此,除了幾次短暫的出行,她一直和我們住在一起,而我也有幸在她溫暖的羽翼下盡享呵護與關愛。

        我常想,祖母也是一個心氣很高的人,她對自己的生活有過什么樣的期望和設想?她喜歡什么?她憎恨什么?我們這些在她的庇護下長大的孫輩其實并不了解。在我們的印象中,祖母對自己簡樸的家很滿意,對當時社會上只屬于極少數(shù)人的特權生活很漠然。她似乎最喜歡親手烹制各種各樣的美食,讓孩子們一邊吃一邊說香。她的小爐子一年四季爐火不熄,她似乎總在等待著兒孫們向她討飯吃。她最憎恨的大概就是“成份”,成年后的祖母歷經(jīng)千辛萬苦,把子女一個個撫養(yǎng)成人,以一個家庭婦女的身份參與并支持了那場正義之戰(zhàn),卻終身背著一個“地主”成分,對此她一直無法釋懷。

        祖母常戲言:“親孫子,不如抱個木墩子”,小時候,我常常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將來一定強過木墩子。可事實是,祖母六十歲的時候才有我這個長孫女,等我們一個個能夠自立想要回報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沒有盡孝的機會和幸運了。跪在祖母已青草萋萋的墳前,我們常常因無法回報的遺恨和愧疚而流淚。雖然我們都明白,祖母之所以愛我們,完全是一種慈愛的天性,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她一生除養(yǎng)育八個子女外,還先后撫養(yǎng)過二十幾個孫子外孫,有的成年后再沒有回來看過她,但她卻時時記掛著這些與她有著無法割舍的血緣之親和養(yǎng)育之情的后輩。寫信和等信是祖母晚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她為自己的孩子們付出了全部的愛和所能給予的最大的幫助,帶著對他們無盡的牽掛和思念,我的祖母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她是我一生最敬愛的人,是我所見過的最堅強最無私最具博愛情懷的女性。

        祖母的名字,被醒目地嵌刻在一塊普通的青石墓碑上,這顯然與古老的習俗不符,但這是兒孫們的一致意見。祖母有知,當會頜首而笑。

        即便是今天,年過半百的母親在經(jīng)歷了歲月的無情剝蝕和病痛的肆意摧折之后,你仍然可以尋找到她年輕時美麗眩目的痕跡。

        母親結婚很早。她的父親1927年在延安中學讀書時就加入了共產(chǎn)黨,是清澗最早的黨員之一。外祖父為人十分正直,又較早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在當?shù)睾苡新曂?,但他畢竟是那個新舊思想劇烈沖突時期的人物,歷史在他身上烙下了鮮明的印記。六十年代,外祖父一手包辦了女兒的婚事,當時母親剛剛考取了高中。母親和父親的婚姻,是門第的攀扯和世親的延續(xù),性格內(nèi)向的母親和脾氣暴躁的父親格格不入,母親以柔韌對剛烈,從不退步。他們的前半生,爭斗不斷。母親的第一個孩子不幸夭折,我出生時,母親尚在讀高三。她是當時清澗中學最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校團支部書記,這對于一個已生育過兩個孩子的年輕母親來說,并不容易。母親的心愿是讀名牌大學,不幸的是,她恰恰畢業(yè)于1966年的夏季,一場鋪天蓋地的運動席卷了一切,幾乎全中國的青年學生都在那場運動中徹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母親也未能幸免。

        尤其不幸的是,外祖父家的成份被定為富農(nóng),外祖父本人歷史上曾有一段脫黨的經(jīng)歷,在歷次政治運動中總要因“歷史問題”被揪。母親的不幸還因為她從富農(nóng)家嫁入地主家,被烙上了雙料黑五類印記,打入另冊。她的前程頓時布滿陰霾。1969年,弟弟出生后不久,母親以一個有出身問題的知青身份插隊到農(nóng)村,不久因品學皆優(yōu)而被貧下中農(nóng)推選回城教書,成了一個賺工分的民辦教師。

        這期間,我有了一個妹妹,她的戶口隨著母親安在了農(nóng)村,而我和弟弟則隨父親是“城里人”,一個半城半鄉(xiāng)的特殊家庭在那個年代里似乎也很尋常。麻煩的是,母親經(jīng)常要去她所屬的生產(chǎn)隊分糧、開會。她所屬的生產(chǎn)隊有事兒總喜歡在晚上召集人,黑燈瞎火地走夜路,母親很害怕。我就陪母親去過好多次,那么小,又不頂事,只能給母親做個伴兒照怕吧。母親外表柔弱內(nèi)心堅強,生產(chǎn)隊分的自留地和菜地都是她自己栽種,一邊教書一邊學種地,她從未抱怨。去母親的菜地里摘黃瓜西紅柿是我們最快樂的事,決不亞于今天的孩子們?nèi)ソ加我按?。那塊菜地里今天已矗起了高樓,那兒有我童年生活的美好記憶。

        母親插隊的歷史隨著1976年大批知青返城而結束。高考恢復了,已有三個孩子的母親卻因工作和家庭的雙重負擔而放棄了。那一年她的很多同學接到了遲到十年的高校錄取通知書,拋家別子重續(xù)自己青年時代的求學夢。母親繼續(xù)教書,并成為第一批通過嚴格考試而轉正的公辦教師。

        整天行走在學校與家之間的母親,幾乎與社會沒有接觸,加之生性寡言慎語,于人情世故不甚了了。記得小時候去同學家玩,同學的母親總是十分熱情,忙忙地找一些好吃的東西,摸著我們的頭問長問短,臨了還要送出門,親熱得不得了。對比之下,母親對來客簡直有些冷淡,常常招呼一聲就不再露面,由著我們自己說笑打鬧。孩子們大多有些怕生,在長輩面前難免局促,母親的待客方式反使我們家成了最受歡迎的據(jù)點。

        母親是一個學生氣很濃的人,這不僅僅表現(xiàn)在她嚴謹認真總有一套規(guī)矩的言行舉止上,她還是我所見的最用功好學的人之一。印象中,母親總在看書寫字改作業(yè),很少與人話家常,即便我們犯了不可寬恕的錯誤,被祖母押到跟前,她也不置一詞,笑笑而己。祖母常為此生氣:“你媽媽是客,天塌下來也不管!”甚至一天到晚戴著老花鏡抱著閑書在炕角盤腿而坐的祖父,也會笑瞇瞇地說:“都顛倒了!念書的不念,教書的瞎念?!蹦赣H似乎不合時宜地好學成了我們受訓的一個重要緣由。然而母親的好學似乎又非常地盲目,成年之后的我曾為此困惑。為了檢查弟弟的作業(yè),母親曾溫習了全套中學數(shù)理化教材,并動手演算了全部習題。母親是一個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多年來一直承擔教學實驗和改革的繁重任務,在師資缺乏的年代,她曾教過英語、美術。她早年作了大量的筆記摘抄,內(nèi)容大都與自己的教學專業(yè)毫無關聯(lián),可能僅僅是為了喜歡那樣的文字,喜歡伏案抄讀的感覺,我只能這樣去猜測。

        最令我感動的是她多年來一直堅持寫毛筆字,用小楷記筆記、寫信。每逢有親朋自家鄉(xiāng)來,在一袋包裹得很細致的零食或衣物中,必有母親用小楷書寫得工工整整的短信。母親的字很一般,而且從我記事以來一直沒有變化。我后來也開始喜歡書法,并讀了一些有關的書,知道像母親一樣堅持不懈但不得要領的練習是難有提高的。然而母親不以為然,對她而言,只是選擇了一種自己喜歡的書寫工具,尋找一種安然專注,氣定神閑的書寫狀態(tài),沒有任何的企望或目的。與母親摒卻浮華平淡沉靜的心態(tài)相比,我的所謂廣博興趣,均有投機取巧、嘩眾取寵之嫌。真的慚愧。

        我們一個個離開家之后,須發(fā)全白的父親也漸漸地改了脾氣,以母親一向的簡樸和無所求,她的后半生應該是平安祥和的。想不到一直同我們一起生活,一家人提心吊膽悉心照顧了十幾年的七姑,在一次發(fā)病時用菜刀砍了母親十幾刀,若非上天眷憐,搶救及時,只怕我們早已成了無母之人。清醒時的七姑多次向我這個長侄女懺悔,母親對她而言,應是長嫂如母,這個家對她付出最多的,除了祖母,無疑就是母親。然而任何的愧疚都無法消除母親被剃光黑發(fā)送進急救室時我們所承受的世界末日般的恐懼和血肉撕裂的劇痛。面對時而瘋癲時而清醒的七姑,我只能忍痛割舍內(nèi)心的親情和憐憫,以求年高力衰、無人護佑的父母能得到平安。

        然而讓我無法接受的是,我的母親不僅在事發(fā)當時自始至終沒有一句怨言,在后來,又開始在暗中關心和幫助七姑一家,七姑孩子的戶口和入學等事,母親都去找過人,她本來是那種簡簡單單生活,從不開口求人的人。因為有母親的默許,善良的妹妹一直在幫助七姑上學的女兒。每每回家看到和聽到這些事,我的內(nèi)心都充滿了一種復雜的情感,為七姑的不幸,為母親的善良,因為這一份善良,使她們的安全問題至今是我心中的隱憂。

        母親在這場劫難之后,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頭部十幾處刀口所留的后遺癥,嚴重損害了她的健康,甚至性情也發(fā)生了變化。不過母親依然嚴謹認真,依然會給女兒給兒子寫六七頁的長信,雖然今天通電話已這么方便。劫后余生的母親,似乎重新開始生活,加之工作負擔也輕了,母親開始像祖母一樣地經(jīng)營這個家,與兒女的交流也多了,甚至開始向女兒學織毛衣。

        母親就要退休了,辛勤一生,平淡一生的母親擁有眾多學生的尊重和愛戴,這是她所從事的教師職業(yè)的最大回報,我很羨慕母親。

        在女兒的眼里,母親永遠是最高貴美麗的女性,是值得崇拜的偶像。我相信我所有的缺陷都是因為后天的懶惰和懈怠,而我所有的優(yōu)點都來源于她。

        七姑是我們永遠的痛。

        七個姑姑里唯有她與我一起生活過。七姑68年初中畢業(yè),沒讀多少書,字卻相當娟秀,十幾歲就去了那個有麥積山石窟的地方工作,二十來歲就患了病直到今天。

        七姑得病的原因很復雜。她當時在供電系統(tǒng)工作,有一天,同室的女友要回家給小孩喂奶,請七姑替她頂一會兒班,尚未成家的七姑勤快又熱心,就應了。心急火燎的女友匆匆跑了,什么都沒有交待,七姑便按正常情況操作。她不知道,有一個電工剛剛上了高壓電桿……事故發(fā)生后,單位組織了一次揭批會,人們翻腸刮肚地搜尋七姑“犯罪”的根源和動機,從下鄉(xiāng)幫農(nóng)民修電機時吃過農(nóng)民送的桃子,到反動的剝削階級家庭出身,幾乎人人都作了表態(tài)發(fā)言。七姑后來對我說,她總以為一向親如姐妹的女友會站出來說明當時的情況,承擔自己的責任。她低著頭,任憑人們無中生有的誹謗和抵毀,心里卻在等,等著女友為自己辯白。但是沒有,女友自始自終沒吭一聲。七姑絕望了,無助的她如羔羊任人宰割。那些惡毒的聲音越來越大,最后像雷聲一樣轟轟炸響,她覺得自己的腦袋要爆炸了,整個人要爆炸了。就在這時,她聽見自己的腦子里“錚”響了一聲,而后所有的聲音突然消失,四周寂靜得如同曠野。七姑說,她一下子輕松起來,覺得真好,真幸福。

        就在那一刻,世上多了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

        開始的時候,七姑只是不愛說話,老低著頭,因為她只在春節(jié)時回來呆幾天,大家也沒在意,只當她身體不適,還被醫(yī)生診斷為腎炎而吃了很多藥。其實那時她的靈魂已在另一個不為我們所知的世界里游蕩,她的思維已離我們越來越遠。直到有一天,兩個陌生男人來到了我家,他們把七姑送了回來,說她已經(jīng)不能上班了。

        七姑開始懷疑周圍的人都要害她,天天寫信狀告她單位的人剝奪了她工作的權利,無奈之下,父親找人把她調(diào)回離城百余里的東風水電站。

        七姑欣喜若狂地去上班,說她一定要把耽誤的時間補回來,不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損失,不能白白拿工資。這時改革開放已開始,但七姑的思想始終停留在文革時期,她的語言和行動無不帶著文革的印記,即可悲又可笑。沒過幾個月,骨瘦如柴的七姑再度被人送回來。原來,七姑上班后不僅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職工作,在業(yè)務考核中拿了第一名,還硬搶著承擔了整個宿舍區(qū)的清掃工作,而且每天挑水挑糞,澆職工菜園子,從早到晚,像個陀螺一樣,沒有一刻的消閑,汗水把皮帶扣都銹壞了。她說這一切都為了補回自己病休在家時耽誤的工作。為此她走路飛快,一陣風似的,常常招致路人驚詫的眼光。這還不算,晚上通宵達旦地看書學習,領導看著實在不忍,就按著她那樣的口氣,騙她說不能浪費國家的電,她覺得批評得很正確,從此每晚跑到宿舍區(qū)后門的路燈下看書。電站離城百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領導害怕一個女孩子深更半夜在外邊出什么事,只好再勸她回宿舍看,如此下來,在家還白白胖胖的七姑體重驟減,只剩個人模樣,嚇得領導趕緊派人把她送回來,千安萬頓讓我爸想法子留住她,千萬不要回來上班了,他們實在負不起這個責任。

        從此七姑便病退回家,雖然她幾次偷著去了電站,但最終還是不得不死了上班這條心。

        七姑的病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她能寫會畫,能裁會剪,周圍的鄰居都穿過她做的衣服,她很會勸解別人,說起話來有理有據(jù),因此總有不明真情的來客詫異:怎么能把這么聰明這么懂事的人說成了精神病呢?甚至年少的我也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十分反感祖父和父親強迫七姑吃藥打針,認為她的確是一個受迫害的正常人。七姑更是從不承認自己有病,經(jīng)常拒絕治療,父親為之不知操了多少心,費了多少力氣,請了多少人來輔助治療。

        病情穩(wěn)定時的七姑,除了幫人做衣服,就是看書,她是這個家比我的母親更用功的一個人。當然正常人都認為她那種真正意義的廢寢忘食是一種病態(tài)。但我還是不能不欽佩她。她以文革初中生的基礎自學了全部高中課程,演算了無數(shù)習題。我上高中的時候,就經(jīng)常和七姑一起演算數(shù)理化,并常常被她考住。尤其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她可以把一本十來萬字的書從頭背到尾,而且是相當專業(yè)相當枯燥的理論書,長期服用大劑量的鎮(zhèn)靜劑,她仍然能保持那么好的記憶力,讓人在驚異之余,不能不扼腕長嘆。

        然而七姑的病還是越來越嚴重,犯病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多。發(fā)病的時候,她會懷疑周圍的人都要害她。記得有一次凌晨兩點,一直和祖母一起住的我被猛烈的敲門聲驚醒,七姑形色慌張地闖進來說七姑夫殺了人,滿身是血,還拿了一包毒藥放進了水缸。半睡半醒的我信以為真,嚇得抖成一團……這樣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而且她的暴力傾向也愈來愈嚴重。常常在你不設防的時候,出其不意地襲擊你,動作非常迅速,等你回過神來時,你可能已經(jīng)倒在地上,而七姑,已坐回原處發(fā)呆,若無其事。七姑打的對象,是最疼她,最關心她,在她發(fā)病時也不忍離開她的親人。祖母是第一個,七姑犯病時祖母永遠是一邊流淚一邊祈禱,妄想喚醒已七魂出竅的小女兒。第二個是母親,長嫂如母,除了多年來共同生活培植的親情,還有一份無法推卸的責任,因此,母親也總守在一旁,陪著祖母呼喚。她們是被七姑傷害最多的人,而我是全家最少挨七姑打的人,一是因為我從小多病,是全家人的保護對象,二是因為我最膽小,我跑得最快。

        為給七姑治病,全家人絞盡腦汁,訪過無數(shù)醫(yī)生,試過無數(shù)辦法,甚至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都在幫忙打聽。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個鄉(xiāng)下的遠親告訴祖母,每晚備了香、酒向東方連磕九十九頭,要磕不知多少天,就可以治好七姑。這樣簡單愚昧的“秘方”,一個三代從醫(yī)的人家,居然會有人信。怕祖父和父親干涉,祖母和母親每晚都要等家人睡熟了,才偷偷摸摸到院里祭拜。祖母年紀大了,就由她念叨,而教了一輩子書,從不敬神拜廟的母親,則虔誠地代祖母磕九十九頭,每晚如此。那是一個無數(shù)廟宇被拆毀,無數(shù)神像被打碎的年代。一旦被人知曉,是會被當作牛鬼蛇神的。祖父也許早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只是不忍心打碎女人們的幻想罷了,也可能生活的殘酷使他也開始相信某種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在嚴酷悲慘的現(xiàn)實面前,任何高明的理論都可能受到質(zhì)疑。祖父還不斷地從醫(yī)院買回各種草藥,自己踩著藥滾子配制藥丸。每次七姑發(fā)病,家里能有辦法的只有父親,為了使狂躁的七姑不致傷害親人和她自己,父親不得不一次次請來西醫(yī),請來幫手給七姑灌藥打針。每逢這個時候,我和弟弟妹妹總是躲在角落,小心翼翼,大氣不出,生怕觸動了隨時可能發(fā)作的七姑而招致父親的責打。常常是正要開飯,七姑突然不對了,一家人哭的哭,喊的喊,跑的跑,找人的找人,誰也顧不上吃飯,我們姊妹三個其實餓得慌,卻眼睜睜看著飯菜放凉了,誰也不敢動筷子。

        不管一家人多么盡心盡力,多么虔誠恭敬,七姑的病仍然毫無起色。那么優(yōu)秀的一個人,就這么給毀了。那個年代,造就了無數(shù)的悲劇,我的一個姑夫,當時任湖南省勞動廳廳長,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一個剛剛十七八歲的表哥在上學的路上被武斗的流彈打死。但是,驟然失去親人的痛苦和打擊遠遠抵不上這么漫長的無窮無盡的折磨。七姑,是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最真切最深刻的創(chuàng)傷,是這個家庭永遠的痛。

        時代的洪流沖擊了中國最偏遠最平靜的角落,幾乎所有的中國家庭都感受到了它劇烈的陣痛。

        因成份問題,不光人受改造,房子也被“改造”了。上院里除了藏書樓被拆毀,幾代人收集的藏書被付之一炬外,樓下的右邊窯和三間房子“改造”給了房管會,房管會把房屋按公房租賃給個人。從文革直到八十年代末,二十多年里右邊窯一直住著一位帶著兩個男孩的美麗女人。

        我一直喊她“姨姨”。姨姨的娘家在黃河邊。她的大兒子與我同歲且同名,一聽就知道是文革出生的,我們從小一起長大,但沒說過幾句話。那時候校園里流行男女封建,嫡親的表兄妹說句話也會被人恥笑,因之,我與這位尊鄰即便狹路相逢在大門洞,也會一頭閃過,絕不搭話。他的弟弟和我弟弟同歲,是他父親“進去”之后才出生的。

        姨姨的丈夫在武斗時走火打死了人,被判了二十年。

        姨姨在銀行工作,銀行職員當時是很普通的職業(yè),收入很低,一個人要撫養(yǎng)兩個男孩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姨姨不僅端莊美麗,還很精干利落,把一家人拾掇得干凈整齊,尤其是教子有方,兩個半大不小的男孩子,進進出出端端正正,說話做事仁風禮儀,周圍的鄰居特別欽佩。

        也許是因為特殊的家庭情況吧,一家三口人都不怎么說話,雖然就住在我們隔壁,也從來聽不到什么聲響,安安靜靜的。她家那孔窯洞因在門前搭了灶棚,里邊光線很暗,幾乎沒什么擺設,幾只看不出什么顏色的木箱整整齊齊地碼在窯掌,十分簡陋。只有炕上鋪的那塊暗藍色的羊毛地毯泛著淡淡的光澤,顯示出這個家庭曾有的殷實。最引人注目的是挨門的墻壁上掛著的兩塊玻璃鏡框,里邊很精心地鑲嵌了一些發(fā)黃的照片,一個十分英俊的年輕軍人擁著他美麗的妻子微笑著。在幾乎所有的照片中,他們或相依相偎,或懷抱幼子,將一段短暫而幸福的時光濃縮在了小小的鏡框里。很多次我在照片前駐足凝神,但卻不敢說什么,問什么。那段有花有雨的日子已封存在女主人的心中,沒有人能夠觸摸到它。

        我至今記得有好事者專門上我家來說姨姨的閑話,居然問媽媽是否注意到有男人出入姨姨家,媽媽平淡地說:我們不知道。那人沒趣地走了。媽媽很同情也很尊重我們的鄰居,住在一個院子里的兩個年紀相仿的美麗女人,都不善言語,很少見她們說笑,相處得平淡而和睦。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她們母子三人相依而行的身影總能引來周圍人或同情或猜疑的眼光,善良的人們總在背地里嘆息: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才到頭?。?/p>

        1989年春天,就是我不慎跌斷了腰椎的那一年,姨姨的丈夫刑滿釋放了。我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非常吃驚,這個身材瘦長、滿頭白發(fā)的男人,面容俊朗清瞿,有著濃濃的書卷氣,你會以為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學者專家,而絕不是什么過失殺人犯。聽說,二十年來他從沒有認過罪,因為他的槍根本不可能走火(好像是一個機械裝置方面的技術問題),他從來沒有停止過上訴,姨姨及家人也一直四處奔走,但終因死主強硬而未果。那個年代有很多事情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況且誰也無法否認槍戰(zhàn)械斗致死人命的事實,他終因認罪態(tài)度不好,而得不到減刑的機會,一直服滿了二十年。一個英姿奮發(fā)前途無量的青年,終于被牢獄熬成了白發(fā)老人?;丶业臅r候,當年貌美如花的嬌妻已憔悴不堪,一雙深深的大眼睛噙滿了憂郁和無奈,當年學步的長子已娶了媳婦,而走時尚在母腹的次子也已參加了工作。不知老人有多少感慨啊。

        而令我感慨的,是他的妻子,我的姨姨,二十年,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一面要工作,要養(yǎng)家糊口,一面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難言的孤獨,在漫長而嚴酷的歲月里,在人們各種復雜眼光的注視下,在近乎無望的等待中,守著那孔破舊的窯洞,守著那個殘缺的家,磨蝕了青春和美麗,也磨蝕了希冀和夢想。

        叔叔回來后不久,一家人就喜遷新居,在寄居二十年之后,他們第一次擁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也第一次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

        我少年時代的女人,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女人,陪伴著我成長,給過我啟蒙和關愛,但從未與我有過真正意義的交流,我并不了解她們,對于我來說,她們?nèi)匀皇且徊坎侩y解的無字之書,我只是記錄了我所見到的她們各自生活的一些表象和碎片。

        此后,我也逐漸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女人,走進一個更豐富更多彩的女性世界,目睹了這個群體今日的風采。她們尊重生命,珍惜自我,熱愛生活,追求幸福,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尤其在某些女性身上,人性和人格的雙重輝映足以令人仰慕而起敬。這更讓我懷念那些以自己柔弱的身軀行走在荊棘中,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依然散發(fā)出女性的光輝和力量,給我們以震憾和指引的前輩們,特作此文為念。

        欧美大片aaaaa免费观看| 日韩性感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 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 免费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三| 蜜桃传媒免费在线播放|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97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av| 日韩精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亚洲高清无码第一|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妖精|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热|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 高潮 抽搐 正在播放 |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一区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国内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狠狠cao日日橹夜夜十橹|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乱码有限公司 | 无码手机线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本亚洲精品一4区| 高清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国产成人自拍小视频在线| 人成在线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人妻日韩精品|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超碰|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点播| 中国妇女做爰视频| 少妇高潮惨叫喷水在线观看| av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华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