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驪
莊子持竿不顧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边@兩個大夫就等在身后,等著他的回話。
莊子的機會到了!
只要他答應(yīng)一聲,從此就可以乘堅策肥,衣錦饜甘,結(jié)束住茅屋打草鞋的困窘生活了。也許還可以用手中的權(quán)力在楚國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鬃又苡瘟袊r有一個諸侯愿意給他治國的權(quán)力,縱橫家們更是搖唇鼓舌四處跑官卻經(jīng)常碰壁?!皩幙缮倩钍?,休得一日無權(quán)”,可見權(quán)力是多么可愛!可是莊子要的不是權(quán)力,他心中的最高價值是精神和心靈的快慰與寧靜。他是真心真意地在釣魚,不比早他700多年釣于渭水的姜太公,姜太公志不在魚,在相位。莊子困窮,他真的希望濮水中的游魚多多上鉤,給面黃肌瘦的自己補充營養(yǎng),好寫出閃耀著人生大智慧的華章。
但是莊子沒有讓那兩個風(fēng)塵仆仆的大夫難堪。他問他們,楚國的神龜已經(jīng)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精美的竹箱子裝著它,用漂亮的絲巾蓋著它,把它放在宗廟內(nèi)。你們說這只龜是用死來換取顯貴好呢,還是拖著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著好呢?那兩個大夫回答,寧愿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好啊!莊子說:“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你們走吧,我要像神龜那樣拖著尾巴在泥水中自由自在地活著!
莊子就這樣拒絕了。也許有人會為莊子惋惜,說他何不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去治理楚國,去為楚國人民造福,去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是,楚王就一定會讓他按自己的意志行使權(quán)力嗎?即使楚王對莊子十分信任,莊子身邊沒有妨功害能之輩嗎?他們不會向楚王進讒嗎?……未入仕途就冷眼看穿的,莊子是千古第一人!
在一個文化屈從于統(tǒng)治的傳統(tǒng)中有這樣一位文人真是了不起!他在楚王面前,自在
地舒展他的魚竿。
“以天下無意氣丈夫為餌”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秀口一吐就成了半個盛唐?!?/p>
李白,也曾去垂釣!
他以大鵬自居,用青蓮為名:才八斗,心雄萬夫;輕堯舜,笑孔丘;交諸侯,長揖萬乘。他想濟蒼生、安社稷、濟黎元。他說他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果然很有政治抱負(fù)。
李白在開元中謁宰相,送一封信給宰相,上題曰:“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問曰:“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釣線?”白曰:“以風(fēng)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庇謫枺骸昂我詾轲D?”曰:“以天下無意氣丈夫為餌?!?/p>
在聲名顯赫的宰相面前,李白居然稱自己是“釣鰲客”。李白就是李白。然而,坦若世間只有你李白,又要我宰相作甚?
他想兼善天下,卻又想遺世獨立;他想出將入相,卻又想精神自由;他想利用統(tǒng)治秩序去實現(xiàn)政治理想,卻又蔑視當(dāng)時存在的秩序;他想通過權(quán)貴者的薦拔步入仕途青云直上,卻又不想“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己“不得開心顏”;他追求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狂放不羈;他“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狂”,真是李白真實的自我寫照,是李白真實的心理表白?!翱瘛痹诶畎啄抢餂]有絲毫的貶意,是一種勇于反抗,勇于追求生命個性的象征。
他太浪漫了。憑心而論,李白并不是一次機會都沒有得到。40多歲時他被朋友吳筠薦給了玄宗。他因之到了長安,起初玄宗也很優(yōu)遇他,將他供奉翰林;他本可以由此出將入相的,但他不改狂放,相傳曾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瀟灑則瀟灑矣,可是如此狂傲,皇帝和近臣焉得不怕?“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fēng)流肯落他人后?”
最終李白遭到了排擠,他只好離開長安。此時他嘗到的不僅是破滅的滋味,還有世態(tài)炎涼和人情澆薄:“一朝謝病游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前門長揖后門關(guān),今日結(jié)交明日改?!崩畎自f自己不是貪戀榮華富貴之人,立志像范蠡、張良那樣“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的,可是事與愿違,他痛切地感到“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
沒有人能容納李白的獨特個性,也沒有誰敢用他那天縱之才,所以,歷史最終苛待了自己的長子!
于是,他哀愁,他散發(fā)弄扁舟,去垂釣。垂釣,有幸在歷史上成了一種文化,一種林泉隱逸的象征,一種壯志難酬后寄托情思和聊以安慰的好風(fēng)景,多虧了李白這樣的人也曾“垂竿”!也只有李白方有如此豪氣,自不量力,他釣的是社稷江山。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南的明山秀水中孕育了多少人杰地靈,江南的河湖汊港里又隱逸了多少“煙波釣徒”!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p>
這首詞是張志和回答他哥哥張松齡的。張松齡召喚陶醉于山水的弟弟,其詞云:“樂在中波釣是閑,草堂枯檜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fēng)浪起且須還?!钡珜賵鲈缫咽膹堉竞蛯ζ湫謪s斷然道:“不須歸!”西塞山前的美好景致,包含著更多的含蓄否定。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v然一夜風(fēng)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p>
幾百年后,某個天高云淡蘆花盛開魚兒正肥的金秋,“釣者”司空曙至晚收竿,直到月兒要落了才歸來;一不上岸,二不系舟,三不忙著把魚送回家,或叫魚販子來買;月落天暗,江村寂靜的時候,就在舟中坦然無憂地睡了。連船都不用拴系,一不怕船隨風(fēng)飄去,二不怕浪將船打走;因為釣者憑他的經(jīng)驗深知,現(xiàn)在風(fēng)平浪靜,船能穩(wěn)穩(wěn)地停在岸邊。即使夜里風(fēng)起浪生,浪推船走,最后還是飄蕩在蘆葦叢生的淺水邊。
司空曙名列“大歷十才子”,他磊落有奇才,但因“性耿介,不干權(quán)要”,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家貧,也許司空曙真的需要釣些魚來充實他和家人的轆轆饑腸,他從早釣到晚,那時生態(tài)環(huán)境好,一定釣了不少吧?可是他卻又不急不忙得如此逍遙如此毫無牽掛!到晚上就在小舟上睡了。從容、曠達、自由自在,任憑風(fēng)浪起,我自泰然處之。
也許,垂釣只是他選擇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一種讓生命讓心靈獲得自由的生存狀態(tài)!未必真的就是為了魚。
文人大多命苦,悲劇的根子則在文人自己身上。布羅茨基說“他們的悲慘命運反過來證明了他們精神自治的程度?!笨傆幸恍┥穷B強的,他們最終還是保持住了生命獨立自由的天性。塵世的一切羈絆斬斷,中止向上的欲念,沖出牢籠,泛舟江湖,讓大自然讓青山綠水洗滌心靈的塵垢,讓生命與自然融為一體,保持心靈的輕松和自由。
“怕將姓名落人間,買斷秋江蘆荻灣。幾度招尋尋不得,釣船雖小即深山?!笨纯矗∫恢恍⌒〉尼灤褪且蛔钌?!此中深味,大概只有司空曙們能解吧!
“且占丹楓系釣舟”
淳熙十年(1183年),詩人陸游回到故鄉(xiāng),領(lǐng)著朝廷的“祠祿”卻無事可干。詩人眼望鏡湖,只見樹木茂盛,蒲葦瑟瑟;白鷺翩飛,錦鱗歡躍;碧水映著藍天,輕風(fēng)鼓蕩湖水;漁翁們披蓑戴笠,搖著小舟,在鏡湖上邊唱著粗獷的漁歌邊自由自在地撒網(wǎng)。于是詩人想到了垂釣。為了垂釣詩人特意買了件蓑衣,自述“甚妙”:“新買一蓑苔鮮綠,此生端欲伴漁翁?!?/p>
從此我們就看到,在清流回旋的曹娥江上游的岸邊,有一位目光睿智的老“漁翁”,陽光燦爛時,戴著斗笠,煙雨溟■中,披著蓑衣,從容不迫地投餌下鉤,神情專注地手執(zhí)鉤竿,目光聚集于浮漂;突然浮漂顫動,或下沉或上浮,詩人猛地抖腕提竿,一條金色的鯉魚中鉤了!魚兒活蹦亂跳,詩人的臉上隨之現(xiàn)出的卻是愁容!
這年詩人在《北渚》詩中再次描寫了自己的秋釣之興:“新秋漸近蟬更急,殘日已沉鴉未歸,一蓑一笠生涯在,且醉蒼苔舊釣磯?!?/p>
聽急急蟬聲,望殘陽暮鴉,披蓑戴笠,置身清流,在布滿蒼苔的石頭上,詩人手執(zhí)釣竿,身邊放著一壺濁酒。能醉且醉吧!好不自在的詩酒垂釣人生!可是,詩人心中真的就那么寧靜嗎?
“百戰(zhàn)鐵衣空許國,三更畫角只生愁。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
白發(fā)快要布滿頭了,身體也不好;回到故鄉(xiāng)又已三年,故鄉(xiāng)秋天的山水依舊明媚;登上高閣手執(zhí)酒杯佇望北方不知乾坤誰屬,穿上鐵衣為國征戰(zhàn)的宏愿是白許了;夜深了,傳來的畫角聲卻不是征召熱血男兒去殺敵,由此又添一段新愁;明天早上還學(xué)嚴(yán)光到煙雨籠罩的桐廬富春江邊那棵葉兒已紅的楓樹下系好小船去垂釣吧!
報國無門,詩人只好將愛國之痛隱寓于釣,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州煙雨。那些只知飲酒作樂茍且偷安的人,一個個都取得了封侯,而自己志在抗戰(zhàn)卻為朝廷所排擠,只好“獨去作江邊漁父”,到湖邊江畔消磨大好時光了。
此時陸游的復(fù)國雪恥實在也是自作多情!飲酒賦詩臨流垂釣才正是朝廷所希望的。因為陸游從淳熙十年到淳熙十三年“歸來三見故山秋”后又接到了任命,讓他去“知嚴(yán)州”,為此孝宗特地諭曰:“嚴(yán)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看看,“職事之暇”,叫他“賦詠自適”,沒叫他去操心什么收復(fù)失地!垂釣在陸游那里,少了逸興,只是一種無奈。
垂釣,在中國古時的文人那里,有的是為了舒展自己的生命個性;有的是志不在魚,釣的是社稷江山;紛紛繁繁之中,不知這些釣者,釣起了多少喜悅,多少無奈。
(閑云摘自《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