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青
手機已逐漸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享受手機方便快捷的同時,一些人也深受隨之而來的諸多負效應的困擾。當手機通話時間長的時候,人們感到半個頭就會有點痛。也有人反映曾有過失眠、記憶力減退、脫發(fā)等癥狀。而一些敏感人群甚至出現過臉部紅腫,起紅斑等現象,嚴重者還患上腫瘤疾病。
迄今關于手機輻射危害的爭議顯然已塵埃落定,專家認為:“手機對健康無損”的片面報道是不負責任的……
手機輻射到底有害還是無害,多年以來專家一直對此爭論不休。一般認為,手機的電磁波很弱,對人體影響微乎其微。但是,據德國《圖片報》報道,歐盟科學家最近的研究結果證實,手機輻射能夠破壞細胞和帶有人類遺傳信息的DNA。
來自7個歐盟國家的12個研究小組就電磁場對人類細胞的影響這一課題進行了為期3年的研究。專家們測定,如果手機對每公斤人體組織的輻射值大于1.3瓦,那就會對人的遺傳信息造成破壞,而現在輻射的極限值則是每公斤2瓦。此外,電磁場還會使人體產生一種有害的蛋白質。而來自于維也納的呂迪格爾教授則建議:“請不要為自己的健康冒險,可能的話盡量少用手機打電話;如果非要用的話,請在屋外或者窗戶旁邊使用手機,或者最好使用耳麥。這樣輻射就不會直接接觸到大腦。”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份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的手機輻射問題嚴重,手機輻射屬微波輻射,因其使用方式特殊,輻射源就在耳邊。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委托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31種品牌手機進行了測試,其中有19種GSM手機,12種CDMA手機。結果表明:手機接通的最初幾秒鐘內輻射最大隨后逐漸減??;待機狀態(tài)下電磁輻射很小一般在1微瓦平方厘米以下;CDMA類手機電磁輻射較低,是GSM手機的幾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天線內置式手機的電磁負電輻射較低,是同類天線外置式手機的十分之一......
SAR值:手機輻射的標準
手機輻射這個概念隨著手機的普及已經廣為人知,但是,手機輻射大小的標準是什么,手機輻射的大小又是怎么來測量的,卻有很多人不太清楚。
有不少知名業(yè)界專家以為手機輻射主要是測量手機發(fā)射的峰值功率;也有專業(yè)人士認為主要取決于基站對手機的功率控制。其實,手機輻射的大小,在國際科學界有一套比較完備的計量標準,就是所謂的SAR值。
SAR是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縮寫,中文意思是“比吸收率”,也就是單位時間內單位質量的物質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通俗地講,就是測量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大小。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歐洲標準2w/kg,一個是美國標準1.6w/kg,其具體含義是指,以6分鐘為計時,每公斤人體組織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不得超過2瓦。
目前大家使用的和市面上正規(guī)渠道所出售的手機,都是根據這個標準來設計,并經過了有關機構測試的,平均的SAR值大約在0.2w/kg到1.5w/kg之間。
由于手機輻射屬于近場電磁輻射,因此在測量手段上與一般電磁輻射有所不同,測量的方式要盡可能地模擬用戶使用手機時的現實情況。目前使用的測量方法是,使用一個人體模型,模型的表面與人體皮膚組織相似,模型內部充滿了仿照人體組織液成分配制的液體,頭部則充滿了仿照人體腦組織配制的物質,在人體模型的各個部位放置探針,然后通過測量儀器分析手機待機、通話等各個狀態(tài)時探針接收的信號。
專家解讀: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佳木斯大學物理學教授謝宜臣先生認為,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可從眾所周知的能量守恒定律來理解。手機主要通過天線向外輻射微波。這種輻射其本質是能量的傳播,這些微波能量具有很強的穿透力,當它們進入人體器官后,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它不會消滅,它將把這些能量傳遞給人體器官,轉換為其他形式的能量:產生致熱效應和非致熱效應。謝教授對人們的一些模糊認識作出了解釋。
人們根據微波的致熱效應,發(fā)明了微波爐。有人會理直氣壯地說:“沒看見誰的大腦被手機微波烤熟呀!”
謝教授解釋說,這是由于功率的不同,然而由于手機天線在使用時緊貼頭部,發(fā)射的微波非常集中,因此反復長時間地使用手機,必將引起局部病變。關于手機輻射引發(fā)眼癌、腦癌的報道屢見不鮮,值得一提的事,最新一期的歐洲防癌雜志發(fā)表了專家對1617名腦癌癥患者的研究報告,長期使用手機的人患眼癌的機會比不用的人患腦癌的幾率高出80%。
更有人可能會說:“我都用了這么多年手機了,什么事都沒有?!睂Υ藗惗卮髮W研究人類大腦神經細胞的科學家蓋布爾指出,手機致癌有一個很長的潛伏期,人們很難一下子看到它的危害,致使許多人對使用手機的危害置若罔聞。
大量的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微波能量轉化為非致熱效應的那部分能量對人體危害更為嚴重。英國的實驗報告指出,老鼠以手機微波照射五分鐘就會產生DNA病變,對人類的危害可想而知。
鑒于手機輻射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共識,世界各國均對手機輻射制定了安全標準,英國政府明令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機;日本政府規(guī)定出售手機必須連同手機防輻射裝置一同出售等等。
我國手機用戶已逾二億,相當數量的手機輻射嚴重。為保護數億國民的健康,謝教授呼吁政府有關部門盡快頒布我國的手機防輻射安全標準并認真執(zhí)行。
決定手機輻射的因素有哪些?
其一,和手機本身的設計緊密相關,不同的設計就會導致不同手機的輻射大小有一定區(qū)別,所謂手機的天線和外觀,是對這兩方面的綜合考慮。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手機的輻射肯定在國際標準允許的范圍之內。
有人認為手機把天線放在機身里面,會加大輻射量,還有人以為塑膠殼的手機比金屬殼的輻射要大,這也是不正確的。
手機輻射量的大小只與天線的材料及尺寸有關,只要尺寸沒有改變,手機本身的形狀比較小,不會使它的輻射量有任何增加。即使是塑膠外殼的手機,內部也有一層金屬涂層,同樣對電磁波產生遮罩,除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其實與金屬殼沒有什么區(qū)別。
其二,手機輻射的大小還與在實際使用中手機與基站之間的距離、使用者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基站的設置情況等因素有關。
一般來講,手機離基站越近,手機輻射就會越小。相反,手機處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等對電磁波有很大影響的建筑中時,手機就會迫使自己加大發(fā)射功率來和基站取得聯系。大家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如果開著電源,在沒有手機信號的地方,手機的電池電量會很快耗盡,這是因為手機持續(xù)以大功率發(fā)射信號聯系基站時會消耗更多的電量。
怎樣減輕手機輻射的危害
國家環(huán)保局電磁輻射環(huán)境影響審評專家委員會委員趙玉峰解析:手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把人說話的音頻信號轉換到高頻信號,通過天線發(fā)射出去,構成空間電波與對方進行通話?;谶@種原理,手機的主要工作部位不在受話器和工作回路,而在發(fā)射天線,它發(fā)射的電磁波由于距離人的頭部太近,所以構成對人體的危害。
另外,當手機接通時,輻射量會達到正常通話時的三倍。為了減少手機輻射的危害,專家提出如下建議:
(1)手機呼出時與網絡最初取得聯系的幾秒鐘內電磁輻射最強,因此在最初幾秒,最好不要馬上將手機貼耳接聽。
(2)在信號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機,拉出天線可以改善通話質量,并使手機在比較低的功率水平上工作,功率越低,電磁輻射強度越低。
(3)身邊如有其他電話可用,就不要使用手機。
(4)盡量減少通話時間。使用手機者應盡量長話短說,盡量減少每一次的通話時間。如一次通話時間確需較長,那么中間不妨停一停,分成兩次或三次交談。
(5)當你常持手機的一側頭部或面部感到有些發(fā)熱、發(fā)燙時,應立即停止通話,并用熱水擦洗這一部位,再用手掌來回按摩幾次,以增加受傷害部位的血液流量,促使受傷害組織愈合。
(6)如果你頻繁使用手機,忽然感到失眠健忘、頭暈心悸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時,就應減少甚至停止使用手機一至兩周。
(7)可以使用手機耳機。使用耳機可有效降低輻射危害,應提倡使用。
貼心提示:
金絲邊眼鏡幫手機害眼
英國劍橋的一個權威實驗室最新研究顯示,戴金屬眼鏡框的移動電話用戶,容易因為手機的輻射而導致眼睛損傷。
這項研究報告說,移動電話的輻射,也穿透手機用戶的眼鏡,由于金屬框架是一種導電體,使輻射更有效地投射在頭、眼兩個部位。因此,移動電話能夠令大腦溫度上升,影響腦部運作,進而損傷眼睛。
報告還說,金屬眼鏡框可導致電磁場增強,而使用者對輻射的吸收會增加63%。
我國現有二個億的手機用戶,其中戴眼鏡者很多,應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