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等
別致的“不教之教”
“望子成龍”可謂天下做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停留在“言傳身教”的單一方式上。這本身并沒有錯,可問題是孩子是“這一個”。也就是說,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的個性化的人。如果能發(fā)揮孩子自身能動性,讓他們自己積極地投入去做某種事,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
錢鐘書先生的女兒錢璦說,小時候她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父親并沒有手把手依葫蘆畫樣教她,而是推給她十幾部詞典,叫她自己查找,實在遍尋不得,父親才給予指導。這造就了她極強的獨立性和良好的自學習慣。錢璦后來在英國進修期間,一開始瀆不懂導師指定的某部英國古代典籍,正是靠了父親“不教之教”培養(yǎng)起來的功力,廣搜博覽,終于攻克難題取得了好成績。
也許您會說錢璦是錢鐘書的女兒,有其獨特的成才條件??慑X璦卻不這樣認為,她說父親并沒有要求她做什么和怎樣做,只是尊重她的興趣讓她自己去選擇。父親的態(tài)度是,你既然選擇了就必須做下去,絕不能半途而廢。如果說影響,錢鐘書對錢璦也僅此而已。實事求是地說,北大、清華每年招收的學子中,出身寒微的不乏其人,他們更沒有因“影響”而影響,他們的父母只能“不教之教”,孩子從中獲得感情進而才去努力的。
反之,如果我們只停留在“喋喋不休”的簡單教子層面上,就很可能事與愿違。因為孩子對家長的嘮叨缺乏新鮮感,繼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時家長的再投入肯定是“白搭”。所以說,對孩子應該首先分析他的個性,尊重他的個性,在此基礎上再實施“因才施教”。總的來說,注意了這些,方法與目的就能夠統(tǒng)一。
如何對待孩子的異想天開
幼兒天真爛漫,愛說好問,富于幻想,常?!爱愊胩扉_”,提出各種想法和要求。家長和教師如能對幼兒的“異想天開”因勢利導,多加鼓勵、贊揚,讓幼兒擁有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幼兒的創(chuàng)新愿望就會漸漸地被激發(fā)出來。
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音樂熏陶幼兒喜歡音樂,好的歌曲可以喚起他們的美感,萌發(fā)求知、進取、創(chuàng)造、奉獻的愿望與激情。例如一位年輕的母親教4歲的女兒唱《在媽媽身邊》。歌中唱道:在媽媽身邊我是一只小船,飄飄蕩蕩總搖不出她的臂彎;在媽媽身邊我只是一只風箏,高高低低總飛不出她的視線……剛學兩遍,女兒突然問媽媽:“媽媽你為啥當小船當風箏,牽著我不放呀?我可不愿當風箏,我想當海燕,飛到遠遠的天邊!”
剪貼構想幼兒喜歡玩積木與變形金剛,是因為他們可以滿足好奇心,將其組合、變換成各種形狀。但一組積木的構件必然是固定而且有限的,無法“千變?nèi)f化”。為了滿足孩子的求新心理,可以把廢舊兒童畫冊、賀卡以及圖片上的人物、動植物、物品等剪下來,讓兒童根據(jù)自己的設想,把獨立的“構件”貼在一張規(guī)定的紙板或紙上,以組成布局、內(nèi)容各異的圖畫。
故事感染兒童聽故事,極易被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所感染,表現(xiàn)出喜怒、愛憎的思想感情。家長可以有選擇地給兒童講些富有思想性、趣味性的故事,講述時或結尾多設置一些懸念,給孩子留有充分聯(lián)想與想像的空間,鼓勵孩子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讓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有效發(fā)揮。
設疑求答幼兒喜歡“尋根問底”,這是兒童強烈求知欲的表現(xiàn)。家長主動給孩子設疑,以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例如,你從雞媽媽捉蟲喂雞寶寶想到了什么?淘淘不愿上學怎么辦?怎么幫助迷路的小花找到媽媽?等等。
設疑的問題要符合幼兒的認識規(guī)律,并體現(xiàn)由點到面、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原則。
游戲求新愛玩是兒童的天性,家長或教師要給孩子游戲的空間,引導他們將游戲內(nèi)容和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比如,在組織孩子玩“找朋友”游戲時,要求找到朋友后,要和朋友一起再編出一個新的游戲……
幫孩子管好“小金庫”
現(xiàn)在的孩子幾乎人人有個“小金庫”,這些小金庫里的錢大都是逢年過節(jié)家長、親戚給的零花錢。有點心計的孩子悄悄把這些零花錢攢起來,一來二去就成了氣候,少的百八十,多的好幾千,甚至上萬。有許多家長認為這說明孩子善于理財,是個好現(xiàn)象,而我卻不這么認為。
我認識這樣一個孩子,他手頭比較寬裕,花錢大手大腳,一點不知道節(jié)省。有個高年級的壞孩子知道他有錢,在小學時就總是找碴兒跟他要錢。他因為手里有錢,因而每次都是如數(shù)“賠付”。但他卻不以為侮,還認為自己能獨立解決問題,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上中學后,他還逃學并自己掏腰包請同學到距學校近百里的縣城玩電腦游戲。更為嚴重的是“金錢至上”的思想已深深扎根在他的頭腦中,只要一遇問題,就想拿錢擺平。正因為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他非但學習不努力,還總愛惹是生非,對待老師的批評也總是一副油滑的態(tài)度。
分析以上事例,我以為,孩子攢錢雖不能說是件壞事,但也未見得有多大好處。因此,做父母的還是別讓孩子自己管錢的好;就算是父母想鍛煉孩子的理財能力,也一定要認真對待這筆錢的管理及使用,對這筆錢的數(shù)額及來龍去脈一定要做到一清二楚,絕不能讓孩子無原則地自由支配。否則就會出現(xiàn)以上例子所提到的情況,甚至于更糟。
現(xiàn)在的孩子總希望家長能多給他們點自由,許多家長也希望能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思想還很不成熟,自覺、自制的能力還很有限,處理問題的方式大多簡單、幼稚,因此做家長的始終要認真履行自己監(jiān)護人的權力,幫助孩子管好他們的“小金庫”,全方位地關注孩子的成長。
國外定翁如何教育子女理財
能省不如會賺
摩根財團的創(chuàng)始人摩根當年靠賣雞蛋和開雜貨店起家,發(fā)家后對子女要求嚴格,規(guī)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錢都必須通過干家務活來獲得,幾個孩子于是都搶著干,最小的托馬斯因年齡小老搶不到活干,于是每天買零食的錢都沒有,非常節(jié)省。老摩根知道后對托馬斯說:“你用不著在用錢方面節(jié)省,而應該想著怎樣才能多干活多掙錢?!边@句話提醒了托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能干活的點子,廣開財源,零花錢漸漸多了起來。他最后明白了,理財中開源比節(jié)流更重要。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很多人敝帚自珍,以為這樣節(jié)約能省錢。美國波音公司創(chuàng)始人波音卻對他的子女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如果你有買新東西的欲望,你就有拼命工作的動力,扔掉舊東西反而能刺激人更多地創(chuàng)造財富?!?/p>
“辛苦錢”最值得珍惜
錢如果來得太容易就不會珍惜,所以理財中,如果心中覺得這是“辛苦錢”就會覺得這些很珍貴、會更好地珍惜。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創(chuàng)始人約翰·洛克菲勒16歲時,決心自己創(chuàng)業(yè),便開始研究如何致富,但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宣稱有發(fā)財秘訣的書,便急匆匆去買,打開一看,全書僅印有“把你所有的錢當作辛苦錢”這幾個字,他感慨萬分,并把這當作祖訓要求子孫后代牢記。
金錢不能換來感情
在家庭理財中切忌將錢擺在超越一切的第一位,這樣會傷害夫妻、父母與子女的感情。美國“鋼鐵大王”卡內(nèi)基就曾對他的孩子說:“金錢不能換來感情?!彼f:“如果我特別大方,給你們很多錢,那你們可能只記得我的錢,記不住我這個人。如果我特別摳門,可能也得不到你們對我的感情,所以我寧愿多花些時間關心你們,培養(yǎng)彼此之間的感情。因為在關愛面前,金錢變得無能為力了。你們應該牢記,最能打動商人心的不僅是價格,還有情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