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燊昌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現(xiàn)在的青年人生活大都平順很多,面對逆境往往不知如何自處。在我的想法里面,事情沒有絕對的成功或失敗,失敗當中有很多成功的種子,成功當中也存在許多危機。建議各位青年朋友在面對逆境的時候用比較正面的態(tài)度,將來會比較有機會成功。
第一個態(tài)度是,逆境是“有運氣”才有的。我們常??吹胶芏嗳顺晒?,做事情很順利,這其實是他們通過難關之后才得到的。所以,面對逆境應該看成是好的運氣。
第二個態(tài)度是用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逆境。因為樂觀,不管什么事情發(fā)生,都會覺得有機會在里面,才會想辦法去處理不如意的事情。即使這個方法不一定成功,但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得多。
第三個態(tài)度是領導改變。世界一直在改變,挑戰(zhàn)是給我們好機會用另一種方法解決問題,不用怕去面對生活中的逆境和改變,應該養(yǎng)成習慣去領導這個改變。
有了健全的態(tài)度去面對困境,接著來談談創(chuàng)新?!埃停幔耄?Difference”是我的口頭禪,翻譯成中文有兩層涵義。一是“凡事都要與眾不同”;另一層涵義則是“這個世界因為有你我而不同”。
在年輕的時候更要有勇氣去做不一樣的事情,才有機會成功。但是做不一樣的事情并不是不經(jīng)思考,而是要深思熟慮之后大膽去做。世界上因為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你,只要能發(fā)揮自己的專長,沒有人可以跟你比較,大家都不要擔心會被其他人比下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的公家機關做事。我一向喜歡“動腦筋、出新招”,每天下班后,辦公室只我一個人留下來,試著將白天所做過的事情一一整理、歸納和分析,思索怎樣改善幾個公務部門的工作流程。半年后一份洋洋灑灑的改革報告出爐,令主管大吃一驚,因為在公家機關待久的人,很少有人像我這樣積極、主動地求表現(xiàn)。
常問自己怎樣做才會與眾不同,勉勵自己不一樣才能拿第一,做起事來才會有趣、有沖勁。我常說,如果十年以來每天工作的內(nèi)容都一樣,那其實你的工作經(jīng)驗和一天是一樣的。不斷地去做不一樣的事,才能不斷地進步。
最后,累積知識。我年輕的時候在香港,克服了大家都覺得很難的精算,成為香港第一位精算師,也因此改變了我的人生。但是有一點我要提出,年輕人都希望能念一個專門的學科,就像我以前念精算的動機一樣,希望可以學以致用,希望社會需要我這種人才。但是,從大學到畢業(yè)有四年的時間,社會改變很多,我們不可能四年前就計劃好四年后這個社會需要什么,所以在專門以外還要獲得其他的知識,讓自己的眼光不是單獨在一個專業(yè)上。
各位年輕朋友,要知道自己所肩負的使命,在這逆境之中,應該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困境。在順境時也要求新求變,累積知識和經(jīng)驗,才會成功。
(選自臺灣《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