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淑賢
猴郵:尼日利亞的貝喀薩地區(qū),使用猴子來送信。這種猴子的母猴和子猴形影不離,人們分別把母猴和子猴送到不同的地方,并常常把子猴放出去找母猴,使它們熟悉郵遞路線。通過訓練后,如果需要同母猴所在地通信,便將信放在竹筒里,讓子猴背上竹筒去見母猴。
鴨郵:美國多佛訓練野鴨,讓它們傳送氣象表和科技情報,并送到報社。目前,在得克薩斯州的20個郵區(qū)中,有近100只野鴨從事郵遞工作。
馬郵:俄國在10世紀就有了馬郵,1824年有馬郵達到5600匹,通郵最遠距離為1386公里。
魚郵: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周圍的居民早在1880年就利用扁魚來傳遞郵件了。這種魚生活習性非常有規(guī)律,他們成群結隊從海峽這邊游到海峽那邊,棲息一夜后又返回來,終年不變。當地的居民利用這一特性,早上把裝有信件的小袋放在水里,讓扁魚頂到對岸,第二天便將對岸的信件頂回來。
貓郵:比利時郵局馴養(yǎng)了30多只貓,機靈可愛,能往返30多公里為人們傳遞信件,并且相當迅速。當人們收到“貓郵差”送到的信件時,只要賞它一頓魚食即可。
鴿郵:在18世紀,英國有很多人用鴿子通信。據說,美國柴門霍夫就是利用鴿子傳信的辦法首先得知法國在滑鐵盧戰(zhàn)敗的消息。他立刻收羅股票債券,等股票價上漲又拋出去賺了大錢。
狗郵:我國正式大規(guī)模地用犬送信是在700年前的元朝,當時在黑龍江下游設有24處“狗驛”,用狗來傳送官方的書信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