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如月 尹 非
水鄉(xiāng)小鎮(zhèn)在作者筆下,仿佛是江南的一個個盆景,撫慰著渴望走出都市回歸鄉(xiāng)村的游子。
城市里的樓宇越建越高,大多方方正正的,鋁合金窗以及同樣用鋁合金封閉出來的陽臺,遠遠望去宛若蜂巢。樓下是精心修剪過的花木,一年四季拘謹(jǐn)?shù)孛利愔?/p>
凝視著眼前的家園,心中常常會浮現(xiàn)另一幅畫面,她是有著唐詩宋詞的意境,有著水墨畫的含蓄唯美,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中國風(fēng)韻。那些小鎮(zhèn)啊,當(dāng)你輕輕呼喚她的時候,唇齒間流露的呢喃,仿佛是在叫著兒時摯友的乳名。
那是我們遺失在異鄉(xiāng)的家園,走進她,溫暖的感覺會充盈我們的心間。
一、周莊
周莊的名氣太大,大得與她的氣質(zhì)迥異。
去看她是在一個初春的雙休。柳條兒才吐綠芽,又下著蒙蒙細雨,一切都美的恰恰好。似乎應(yīng)該會有一個直得回味的旅程。然而,剛一進景區(qū),就只聽見不同的導(dǎo)游在演繹著千篇一律的說詞。橋上,巷子里,包括著名的沈廳、張廳,全是摩肩接踵的人群。這己經(jīng)不是陳逸飛畫里空靈的周莊,也不再是使三毛驚艷的周莊,更不是沈萬三那個安謐的周莊,真正的周莊己經(jīng)不存在了。我忽然覺得有些悲哀,在合適的時間里,邂逅了合適的對象,并不一定有美好的回憶,旅游如此,人生亦如此。
我有些憂傷地與同伴避開人群,專找人空人閑處走。當(dāng)然,那些并不是所謂的旅游景點,卻也有同樣深長的青石板小巷,在細雨中獨自寂寥。突然就想起了那個我出生的小鎮(zhèn),也有這樣的小巷子,只是兩旁的民居大多逼仄而狹小。一個連一個的小小鋪子,老虎灶,麻油店,裁縫店等等。與周莊不同的是,一個消失于時光的推陳出新里,一個在市場經(jīng)濟的過度開發(fā)中僵死。對于周莊的原住民來說,這個曾經(jīng)的家園必定已經(jīng)面目全非。那些老年人,會一遍遍地囈語他們年少時的小鎮(zhèn),那時候鎮(zhèn)上幾乎沒有外來人,春花秋月,不著痕跡地開謝、盈虧。然而,他們的孫輩己經(jīng)見不到這樣自然的景致,他們將和我一樣,在家鄉(xiāng),懷著一個思鄉(xiāng)的夢。
二、同里
去同里是在一個陰霾的冬日。
那時候我正在一段感情中左右搖擺,不知是取是舍。在一間綠野仙蹤般的茶室,我坐在秋干似的椅子上,聽見對面的男人提議說去旅行吧。在這樣一個蕭條的冬季?我遲疑著。同你去同里,他說。正是因為這句話,我答應(yīng)了。
感覺上同里比其他水鄉(xiāng)要大氣一些,亮堂一些,街道比較寬闊,空地也比較多。小橋,流水,人家是古鎮(zhèn)共同的特點,誰也不比誰遜色??墒?,同里卻更有一處令人嘆為觀止的絕妙景致—一退思園。退思,所謂“退思補過”也。這座園子面積不大,全靠構(gòu)思精密取勝。亭臺樓閣皆貼水而建,在清風(fēng)明月的撫摸下?lián)u曳生姿,宛若自然天成。我相信,擁有這樣精美園林的人,是絕不會產(chǎn)生厭世之心的,紅塵多么美妙,單這園子就有賞不完品不盡的風(fēng)情。在書房內(nèi)讀一陣子書,閑了花園里看看花賞賞魚,悶了叫個戲班子唱一臺戲,是舊時期文人們夢寐以求的生活吧。
說實話,在同里完全是走馬觀花,他總是索然無味地看了這邊走向那邊,我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步子。突然就覺得倦了。有些東西,比如花,比如酒,比如裙裾上的蕾絲花邊,沒什么實用價值,可是缺少了這些,日子會變得寡味許多。生活情趣亦如水與空氣,不可或缺罷。
我想我回去以后不必再搖擺了,同里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愛的涵義。
三、烏鎮(zhèn)
一部《似水年華》,烏鎮(zhèn)聲譽鵲起。
我喜歡她的清晨。街道靜悄悄地,小狗淘氣地跑過,留著清脆的鈴鐺聲,兩旁的店鋪還上著木板,只有那些住家洞開著門,早起的老人坐在小凳上,目光平靜地注視著路人。
這時的烏鎮(zhèn)是一杯功夫茶,可以細細品。
一座座的小橋,一條條小巷,一間間老房子,詮釋出一種懷舊的感傷。
可是依舊有些美中不足。
太精致了,精致到似乎缺少人味兒。或者說,她太飄逸了,缺少煙火味兒。
幸好愛上了一座茶樓:訪盧閣。在景區(qū)內(nèi)走累了,也餓了,穿著中式服裝的小伙兒一招呼便信步上樓。藍色的桌布,竹椅,竹制的茶壺架子,頭頂是一浪一浪的藍印花布。若有若無的絲竹聲。安閑而恬靜,再看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竟似有些禪的味道。
真好。
四、宏村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樣的景致,竟在眼前?
宏村是個神秘的小鎮(zhèn)。據(jù)說當(dāng)年建村時,為了使子孫枝繁葉茂,曾專門請風(fēng)水先生精心設(shè)計。整座村子成牛型,村前的南湖是牛肚,村中的月沼是牛胃,那從家家門前潺潺而過的小溪就是牛腸了。南湖里有大片大片的荷花,雖說不是花開季節(jié),那片搖曳著的翠綠也依舊令人心怡。然而最美的卻還是月沼。穿過那些古老的民居群,眼前豁然開朗,這一泓碧水就是月沼。它的四周環(huán)繞著徽派民居,青磚墻,斑駁中帶著光陰的痕跡。卻又有綠色的藤蔓、黃色的小花從圍墻中探出頭來。蒼老、鮮活。據(jù)說,這月沼旁的民居曾經(jīng)印行在八分郵票上,走遍大江南北。
同樣走遍華夏的還有徽商。他們風(fēng)餐露宿,一路艱辛。富貴還鄉(xiāng)不興土木,似乎亦是錦衣夜行。著名的承志堂,人稱“民間故宮”,雕梁畫棟,石雕的漏窗,磚雕的門額,室內(nèi)隨處可見的木雕。前廳迎來送往,講究喜氣貴氣,橫梁上刻的是“唐肅宗宴官圖”,中門福字上方是“百子鬧元宵”,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后廳為日常起居,求得是和睦與長壽,于是木雕的內(nèi)容就選擇溫馨的“郭子儀慶壽”與“九世同堂”。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這些木雕上都涂以金粉,如果走入當(dāng)年初建成時的宅第,怕是亦如劉姥姥般,不知如何舉手投足了。幸好,時光洗去了那份金碧輝煌的浮躁。
五、西塘
這是我最喜愛的一個小鎮(zhèn)。她與烏鎮(zhèn)靠得很近,本來說完烏鎮(zhèn)該緊接著說西塘的,可是,最好的東西總要放在最后,是吧?
我喜歡西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吃。西塘有家響堂飯店。夫妻店。臨河。最愛吃他們做的椒鹽南瓜。南瓜片切得極薄,裹上放入椒鹽的面粉糊,在油鍋里炸一下,起鍋。再看盤里的南瓜,金黃,夾一片入唇,粉粉的很糯。主人很厚道,會送一點自釀的黃酒,結(jié)帳時零頭照例是抹去的。
初秋的夜,風(fēng)不是很涼,臨河而坐,桌上有搖曳的紅燭,幾道小菜,微辣的黃酒。對岸古老民居朦朦朧朧的影子,屋檐上挑出的紅燈籠,象是一串串紅色的省略號,又映在水中隨著水波搖晃一閃一閃的,似極艷麗的花。還有嘈雜的人聲。一點世俗的快樂。
早晨很早就起來,趕去永定橋吃水豆腐。那套行當(dāng)真可以進博物館了,竹制的架子,一個個小抽屜內(nèi)各種作料。老伯問:鹽的還是糖的?一楞,轉(zhuǎn)而笑成了花。又想起房東人家,叫茄子為落蘇,詫異莫名,回來一查,這別名居然出自《本草綱目》。眼前的老伯一邊忙著,一邊夸耀著說,前幾天一個旅行團的老外,每人吃了他兩份水豆腐。對面一個攤子賣小餛飩,有客來,將竹抽屜內(nèi)做好的小餛飩點著數(shù)下鍋煮,乘著這當(dāng)口拿起一次性的食盒,放入配料,等一切準(zhǔn)備妥當(dāng),餛飩也差不多熟了,連湯帶水地舀進盒內(nèi),白得幾乎透明的皮子里可以見到隱隱約約紅的肉餡,湯上飄著黃色的蝦米,黑色的紫菜,綠色的香菜,那個饞啊。
至于可以帶走的更多了,一口粽小巧玲瓏極為可愛,荷葉粉蒸肉味道獨特過唇不忘,芡實糕聞著吃著都是香噴噴的……再是口刁的人,到了那兒,一定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
更令我欣喜的是,那里樸實的民風(fēng)宛若世外桃源。進西塘不象其他小鎮(zhèn)需買景區(qū)票,背著行囊走進去好了,就象回自己的老家。也因為這個原因,到處可見美院的學(xué)生拿著畫夾臨摹寫生。那些當(dāng)?shù)厝耍銎鹕鈦硪彩且桓遍e散的樣子,買一些送一些,不買也沒關(guān)系,再見面照樣朝你點頭微笑,毫無急功近利的商販氣息。真想在這買一套房子,與一個兩情相悅的人兒,吃一輩子椒鹽南瓜,看一輩子小橋流水,此生夫復(fù)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