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一詞最初見于《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北疽庵笢\薄瑣屑的言論。后擴展為“街談巷語,道聽途說”(班固《漢書·藝文志》)?!靶≌f”在其生成過程中,很早就有了“通俗化”、“個人性”的特征。據(jù)有關專家考證,“小說家”作為目錄學的一個名目,班固在其《漢書·藝文志》中列為“九流十家之末”。這個名目并不是班固所發(fā)明,而是西漢文學家劉向、劉歆父子。他們在整理皇家圖書館藏書籍時發(fā)現(xiàn)一大堆書(包括竹簡、木牘、帛書等文獻)沒法歸類,就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小說”名目,最后通過與當時的大學問家、文獻學家揚雄、桓譚商議并確定下來。為什么要將這些沒法歸類的書籍、竹簡、木牘等文獻以“小說”的名目定義下來呢?這是有其深切的含義的。從語義學的意義上分析,“小說”一詞包含有五個層面的意思 :“小”字有兩層意思,一是短小,指“尺寸短書”,因為古代受重視的經(jīng)書、史書等均是采用二尺四的規(guī)格做成的竹簡或木牘連綴成的,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大開本”,以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其它的書籍就只有一尺八或一尺二的規(guī)格了,用這樣的尺寸做成的短書當然就不是重要的書了,小說在古代不受重視,也當然屬于其列,而且當時的篇幅也比較短小。二是小道也,小技也,指的是小道理、小技藝,不是圣賢之道、孔孟之道,而是非圣賢之道的個人性的東西。“說”包含有三層意思,一是講故事,從韓非子《說林》到劉向的《說苑》到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其間的“說”都是講故事的意思。二是解說,也就是通俗化,許慎《說文解字》就是通俗地解釋文字的意思。三是娛樂,這是從文體功能的層面來說的,古代“說”、“悅”相通,“說”也就是喜悅、愉悅的意思,即娛樂性。把上述語義學的還原性分析綜合起來,“小說”名目就是指一種講故事的、通俗的、娛樂性的、開始是篇幅短小的、帶有作者個性的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