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在中文報刊稿的標題和正文中夾用外文字,呈逐漸增多態(tài)勢。不僅全國性大報這樣做,省市報乃至縣(市)報也這么做。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信息交流的不斷擴大,中文報刊中出現(xiàn)部分常見的外文單字和外文縮寫的專用名詞在所難免。諸如現(xiàn)今中文報刊稿中出現(xiàn)維生素A、B、C和縮寫的專用名詞COP、WTO等,讀者已視為正常,大多數(shù)讀者看了也懂。需要引起中文報刊記者、作者和編輯注意的是,凡事都有個度,在中文報刊稿中夾用外文字應做到:一是要嚴肅。非用不可的則用,可用可不用的宜仍用中文;二要謹慎。不能濫用,一篇稿中夾用外文字不能太多,出現(xiàn)次數(shù)不宜太頻繁,外文字縮寫專用名詞在稿中初次出現(xiàn)時,要像新華社主辦的《參考消息》那樣,在縮寫外文專用名詞下用括弧注上漢字。待過了一段時間廣大讀者習以為常了再略去加注的漢字。這樣做能保證廣大讀者讀懂,時間長了也就自然接受了。那種為了趕時髦或搞笑將標題中的字搞“土洋結合”的做法,不利于祖國語言文字的純潔,是不嚴肅、不可取的。我們希望各家中文報刊對采用稿標題和正文中夾用外文字持謹慎嚴肅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