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中國青年報》報道了濟南市出臺新聞應急預案,支持記者第一時間報道新聞的消息。消息說,濟南市委辦公廳、濟南市政府辦公廳聯(lián)合印發(fā)文件,明確提出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負責處置事件的市政府主管部門和事發(fā)地黨委和政府要履行好新聞發(fā)布的責任,濟南市委宣傳部門還專門制訂了突發(fā)事件新聞宣傳應急處置預案,明確規(guī)定對驅逐記者、隱瞞事實真相、蓄意封鎖消息造成重大消極影響和嚴重后果的,要嚴肅追究責任。讀罷這條消息,筆者在欣喜之余也不禁產生了一些“更進一步”的期望。
喜的是記者的工作再次得到理解、尊重和支持,雖然這只是濟南一個地方的文件精神,但也頗具代表性,再聯(lián)系到近幾年來新疆、深圳等地一些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支持記者工作的文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讓記者真正充分行使職能”已經呼聲日高,有的地方甚至已經形成了文件,具備了一定的約束力。這種氛圍對記者而言是可喜的,是值得珍惜的。濟南市出臺的這一政策更是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針對性。我們應該記得遼寧海城學生集體中毒事件和河南平輿黃勇殺害17名中學生事件,在這兩起事件中,媒體的采訪無一例外地遭遇種種阻撓,或是主管人員語焉不詳,或是記者找誰誰不在,甚至還有派人混在群眾中阻止群眾向記者介紹情況的事情發(fā)生,這樣一來,不但記者的工作受阻,廣大群眾也無法得知真相,而且當?shù)乜嗫嗑S持的“形象”只會“雪上加霜”。更讓人深思的是,對待記者的工作其實就是對待群眾知情權的一個重要方面,支持記者工作無疑是尊重群眾知情權的重要表現(xiàn)。在“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不斷深化的今天,那種不支持甚至阻撓記者工作的做法無疑是落后的,是與這個社會的發(fā)展大潮格格不入的,更是與“以人為本”的理念相違背的。
濟南市的這個文件明確規(guī)定了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當事單位應該采取的行動,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都規(guī)定得一清二楚,這樣既讓當事單位有了可以遵照執(zhí)行的依據,也有了追究責任的依據,這樣做的結果不但支持了記者工作,滿足了群眾的知情權,明確了當事單位應該承擔的責任,避免了突發(fā)事件的“小道消息化”,而且在社會上也起到了以正視聽、以儆效尤的積極作用。
在欣喜之余,筆者也有了一些期望。首要的期望就是盼著濟南的這個文件能夠落到實處,讓人們真正看到它在發(fā)揮作用;其次,筆者也盼著有更多地方能像濟南這樣來關注這個問題,對我們的新聞事業(yè)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
當然,筆者深信在越來越尊重個人價值,越來越傾向于公開、透明的今天,將會有更多人認識到支持記者工作與尊重群眾知情權這二者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對記者工作的支持,也肯定會越來越趨向于拓寬與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