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年前,第一份中文雜志——讓人開眼看世界
《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1815年8月5日(嘉慶乙亥年七月初一)在馬六甲創(chuàng)刊,署名“博愛者纂”,實為米憐主辦,梁發(fā)協助,木板雕印,月刊,每期7張,14面,每面8行,每行20字。初?。担埃皟?,三年后增至1000冊,免費在華僑中散發(fā),也有一些由人帶至廣州,與其他宗教書一起,分送給參加縣試、府試和鄉(xiāng)試的讀書人,1821年停刊,共出7卷,八十多期。這是傳教士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以華人為對象的刊物,現在中國國內已很難尋覓,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有收藏。
《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以下簡稱《察世俗》)的80%以上篇幅,刊載的是基督教教義以及與宗教有關的內容,不到20%的篇幅刊載世界歷史、地理、天文、民情風俗等方面的知識。
自然,我們研究西學傳播,感興趣的主要是《察世俗》所介紹的關于天文、地理、歷史、民情風俗等知識,而不是神理神道。綜合起來,這方面的知識主要有西方近代天文學說,包括《天文地理論》、《論行星》、《論侍星》、《論地為行星》、《論地周日每年轉運一輪》、《論月》、《論彗星》、《論靜星》、《論日食》、《論月食》、《天球說》等。關于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內容有:《論有羅巴列國》、《論亞西亞列國》、《論亞非利加列國》、《論亞默利加列國》、《法蘭西國作變復平略傳》等?!恫焓浪住匪榻B的天文學說,已不是托勒密的地心說,而是哥白尼的日心說。雜志以淺近的文字,清晰地說明,不是太陽圍繞地球轉,而是地球圍繞太陽轉,說明太陽、靜星(即恒星)、侍星(即衛(wèi)星)的特點,說明日食、月食發(fā)生的原因,同時輔以插圖,揭明其理。
《察世俗》介紹的世界史地知識、民情風俗,語多簡略,但新鮮知識卻不少,例如,其介紹美洲年輕的國家美國,文雖簡短,但準確,且有預見性:
花旗國,其京日瓦聲頓。此國原分為十三省,而當初為英國所治。但到乾隆四十一年,其自立國設政,而不肯再服英國。如此看,則知其年年來廣東做生意,那花旗船之國為新國,蓋自其設國至今道光元年,只有四十五年。但雖為新國,而其亦有寬大之盛地也。其民人年年繁殖加增。蓋初立國時,其人數未有三百萬口,而至今其人數卻約有八百萬之口。四十五年之間,此算得為甚大之加增也?;ㄆ靽穹譃槟?、北、中三地,而共有十八省也,日后此國諒必為亞默利加全地之最大者。蓋其人有智有力,其今所有之地為寬大,好為耕織,又盛產各物,又其海邊之港為多。
這是中文書刊中,第一次如此準確地介紹美國。文中對美國潛在力量的洞察,表明了作者睿智的世界眼光。
還值得指出的是,作為第一份中文刊物,《察世俗》已將西方標點符號系統(tǒng)引入中文,不但有斷句,而且“、”、“,”、“?!焙偷孛?、人名專用號“———”都已使用,這較五四時期新式標點符號在中國的推廣要早一百年。這也是一種西方文化傳播。
摘自熊月之著:《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