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琪
記者:蔣總,你好!目前國內藝術品市場十分火爆,特別是名家書畫收藏投資氣氛日趨濃郁,使得藝術品市場十分活躍。浙江皓翰作為浙江最大的藝術品拍賣公司,而你本人又是一個收藏家,借此機會。請你談談拍賣與收藏的關系。
蔣頻:世界上先有收藏家,然后才有藝術品拍賣行。但人類的拍賣行為可能要早于收藏行為,在古羅馬時期,就有拍賣市場。不過,那時所拍賣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奴隸。
歷史到了21世紀、市場經(jīng)濟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拍賣已經(jīng)注入了全新的概念,作為中介行業(yè),可以說它是市場的樞紐,商品經(jīng)濟的潤滑劑。拍賣對于日趨活躍的藝術品的收藏、投資和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拍賣行與收藏家之間,應該是互相信賴、互相合作、互惠互利的關系,收藏家是拍賣行的資源來源,也是拍賣企業(yè)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基礎之一。作為一個收藏家來說,拍賣行則是藏品流通的最佳平臺,如何利用拍賣這個平臺,為自己藏品的出讓和豐富收藏疏浚渠道,則是收藏家所十分關注的。
記者:你能比較一下中西方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基本狀況嗎?
蔣頻:西方藝術品我們通常把它分為純藝術品和亞藝術品兩大類。純藝術品主要有繪畫、雕塑、攝影、唱片、郵票等,其中繪畫是最主要的部分。亞藝術品從某種視角分析不屬藝術品范圍,比如鉆石、錢幣及各種紀念品,只是在西方,很多有名的拍賣公司,如佳士德、蘇富比等公司在拍賣中往往將它們與藝術品放在一起,所以難以分別。
構成西方藝術品拍賣市場主體的是西方油畫、珠寶和名人紀念品,約占到市場總量的70%左右。其中西方油畫又分成古典繪畫、印象派油畫和現(xiàn)代派油畫,這當中一些傳世的經(jīng)典作品,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拍賣紀錄。如梵高的《向日葵》1987年拍賣成交價2475萬美元,《沒有胡子的藝術家》1998年成交價7100萬美元;雷諾阿的《散布》1989年成交價1758萬美元,《紅磨坊街的舞會》成交價7810萬美元;畢加索的《自畫像》成交價4790萬美元。前不久,畢加索《拿煙斗的男孩》則以1.04億美元的天價成交。
中國是世界上藝術品門類豐富并最具特色的國家。主要有繪畫、書法、瓷器、碑帖、文房用具、竹木雕、彩陶、玉器、金銀器、攝影、古書、信札以及家具、錢幣、珠寶等。但從目前境內外拍賣市場中國藝術品的結構分析,成交額比較大的還是中國的書畫和瓷器這兩個門類。
在北京、上海、香港、紐約的中國藝術品拍賣中,書畫占30%-50%的比例,尤其是北京、上海以及浙江的拍賣,書畫幾乎成了市場的主導,高價位拍績不斷涌現(xiàn)。如張先《十詠圖》成交1800萬元人民幣,傅抱石《麗人行》1080萬元人民幣,宋徽宗《寫生珍禽圖》(手卷)2530萬元人民幣。前不久,陳老蓮《花卉寫生》冊頁以2860萬元成交,而陸儼少的一套《杜甫詩意圖》百開冊頁更是創(chuàng)造了6930萬元的天價??梢哉f中國明清書畫以及近現(xiàn)代書畫家如傅抱石、徐悲鴻、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吳湖帆、任伯年、吳昌碩、陸儼少等大師級人物的作品近兩年的漲勢大有讓人“目瞪口呆”的趨勢。
而古董類的瓷器、家具、雜項、古版書、手稿以及緙絲,近年來同樣也受到市場的追捧,最貴的瓷器目前價格也已達到數(shù)千萬元一件。
記者:近幾年,一些流失海外的藝術品紛紛被國內買家收回,為什么藝術品的價格會上漲的如此之快?
蔣頻: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藝術品無論是字畫、瓷器,還是郵票、錢幣等等幾乎都有可觀的漲幅。以名家字畫為例,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吳昌碩、潘天壽、齊白石、張大千的作品只有十幾元、數(shù)十元,精品也只不過上百元,時至今日,上述頂級人物的作品動輒數(shù)十萬至上百萬元,甚至數(shù)百萬元。同樣,李可染、陸儼少、謝稚柳、陸抑非、唐云、沙孟海、啟功等名家的作品也有很大的漲幅。甚至一些名頭不大的作品幾年之中也翻了數(shù)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建國后三十年藝術品市場一直處于封閉狀態(tài),特別是“文革”浩劫,給藝術品市場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使其一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只有在改革開放以后,國內藝術品市場才呈現(xiàn)出蓬勃生機。導致藝術品價格出現(xiàn)大幅飆升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受供需關系的影響,而影響供需關系最大的因素是社會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老百姓手里有了多余的錢,許多人開始加入到收藏藝術品的行列中。因此,市場對藝術品的需求量明顯增大,而藝術品又不可能像產(chǎn)品一樣批量生產(chǎn),特別是已故老一輩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在市場上只能買一件少一件,其作品上漲也就勢在必然,不少投資者當年買進的藝術品,僅隔一二年拋出,就獲得了可觀的贏利。如果說,八九十年代中國藝術品價格上漲是“小試牛刀”的話,那么這兩年的藝術市場可以說是大有“井噴”之勢。
記者:為什么藝術品會出現(xiàn)“海外回流”現(xiàn)象?
蔣頻:近兩年,盡管中國股市、郵市疲軟無力,但是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卻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火爆。除了人氣旺盛、買勢強勁的北京、上海、杭州、廣州以外,天津、鄭州、福建、西安、武漢、沈陽、濟南等地各種規(guī)模的藝術品拍賣也此起彼伏,而活躍其中的民間資本引發(fā)了民間藝術品的“海外回歸潮”。據(jù)統(tǒng)計,2001年拍賣市場成交的7800余件文物藝術品中,從海外回流的文物藝術品有2000多件,約占25%左右。去年開始,文物藝術品回流現(xiàn)象更加普遍。以2002年春拍為例,最為耀眼的當推中國嘉德從海外覓得的一件宋徽宗《寫生珍禽圖》,經(jīng)著名鑒定家徐邦達、啟功等鑒定,一致認為是宋徽宗真跡,這件國寶上拍后得到了海內外各路買家熱烈競投,結果以2300萬元價位成交。創(chuàng)造了中國書畫拍賣的新記錄。通常來說,出現(xiàn)“回流現(xiàn)象”有三個原因:
一是散失在海外的藝術品在國外很難賣出理想的價位。以日本為例:由于該國從事中國藝術品收藏的藏家很少,特別是許多人對中國藝術品價值還沒有充分的認識,故中國藝術品在市場上沒有很好的行情。即使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一般人只知道中國有個張大千,至多還有齊白石、徐悲鴻,而對古字畫就知之更少。所以,物主若要出讓這些藝術品,必須要尋找有行情的市場。
二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持續(xù)火爆,促進海外藝術品回流。記得1995年北京故宮博物院以1980萬元和880萬元成功地在翰海拍賣會上收購了北宋張先的《十詠圖》和沈周的《仿黃公望春山居》,此后,中國藝術品在市場上大放異彩、連創(chuàng)佳績,這不僅標志著我國的經(jīng)濟實力已今非昔比,同時也標志著國家博物館開始介入藝術市場,這恐怕是導致海外藝術品回流的重要原因。
三是國內機構、收藏家、投資者對回流作品鐘情有加、需求很大。從回流的作品看,不少東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甚至是稀世珍寶。如北京華辰拍賣公司從歐洲一位收藏者手中征來一對康熙私印。歷史上,中國皇帝璽印曾被視為國家之代表、朝代之象征。這對康熙皇帝晚年的御用印,選用壽山芙蓉石,溫潤細膩,雕工精致,拍賣時,受到各路藏家的踴躍競投,最后在355萬元的價位上一棰定音。創(chuàng)下了中國皇帝璽印的市場最高價。同時也使這對康熙璽印重新回到闊別已久的故土。
記者:據(jù)了解,目前拍賣市場對于海派畫家的作品特別看好,是什么原因造成海派名家作品成了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新寵?
蔣頻:眾所周知,所謂海派畫家,指得是清末民國年間活躍在上海的畫家群體。上海俗稱“海上”,自海上畫派誕生以來,海派畫家始終在中國畫壇上占據(jù)重要地位。90年代初,當國內字畫拍賣興起后,我們常??梢钥吹胶E擅易髌氛紦?jù)了拍賣市場很大的分量,許多名家的作品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尤其是趙之謙、任伯年、虛谷、吳昌碩、吳湖帆等人的作品都是市場上的搶手貨。現(xiàn)在拍賣場上只要有這些名家的精品亮相,勢必會吸引海內外藏家的競投。以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藝術品拍賣為例,任伯年的《無量壽佛》成交123.2萬元(上海敬華);趙之謙的《花卉、書法》成交價110萬元(朵云軒);吳昌碩的《芙蓉花開》四尺中堂成交價187萬元(浙江皓翰);虛谷的《瓶梅圖》成交價92.48萬元(香港蘇富比),至于中小名頭的海派名家,同樣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如去年江寒汀的《百花百鳥冊》成交價41萬元(中國嘉德),創(chuàng)下了江氏作品的市場新高;張善〉摹凍綬逅汕濉煩山患32萬元(上海敬華),這些佳績的誕生,進一步鞏固了海派畫家在市場上地位。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海派藝術沒有固定的風格,但有各自的個性。如任伯年的繪畫,兼工帶寫,雅俗共賞;任熊的人物銀勾鐵畫、清新活潑;虛谷的動物虛實相間、情趣動人;趙之謙的花鳥筆墨酣暢、設色濃艷;蒲華的繪畫筆意奔放、風韻清雋;吳湖帆的山水秀麗豐腴、清雋雅逸;因此,海派畫家創(chuàng)作自由,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具特色。所以,他們的作品能滿足不同口味藏家的需求。
二、海派畫家陣容龐大、實力雄厚。海上畫派歷經(jīng)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期,先后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的畫壇高手,《海上墨林》記有畫家七百余人。一百多年來,海派在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四大科目上均涌現(xiàn)出不同凡響的大家。如山水畫家有蒲華、胡公壽、吳湖帆、張大千、馮超然、賀天健、吳石仙、鄭午昌等;人物畫家有任伯年、任熊、任熏、錢慧安、胡錫圭、沈子丞等;花鳥畫家有趙之謙、張熊、王震、朱屺瞻、謝稚柳、江寒汀等等;可謂實力雄厚、人才濟濟。從目前中國畫壇上看,其它畫派很難同海派分庭抗禮。
記者:皓翰國拍作為浙江最具影響的藝術品拍賣企業(yè),你們立足浙江,面向全國的經(jīng)營理念,實踐證明是非常成功的。作為浙江本土的拍賣企業(yè),你們對“浙派”作品的市場如何定位,又是如何把握浙江市場的?
蔣頻:由于中國美術學院和西泠印社的歷史淵源,浙派代表人物如吳昌碩、潘天壽、黃賓虹、陸儼少、周昌谷、陸抑非、余任天等大師的作品倍受藏家追捧。而新浙派代表人物的的不斷涌現(xiàn),使得目前浙江市場呈現(xiàn)出一派繼往開來的繁榮景象。浙派作為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造型生動、用筆到位、注重筆墨意趣,尤以文化氣息濃郁深受人們的普遍歡迎。無論寫實的、細膩的、以工為主略施寫意的作品,還是大筆墨、大構圖追求雄強奔放的,其精髓在于有傳統(tǒng)有創(chuàng)新。從目前的市場情況,凡是題材品相較好筆墨功夫到家的作品,成交率都很高,價格也都普遍節(jié)節(jié)上升,甚至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度出現(xiàn)火爆局面。
之所以出現(xiàn)火爆現(xiàn)象,一方面是浙江大地文化底蘊深厚,收藏氛圍濃郁,大量藝術精品散藏于民間,使得拍賣市場有如此充足的精品力作和供貨渠道得以選擇。其次,浙江的民營經(jīng)濟發(fā)達,民間資本充盈,眾多企業(yè)家既有經(jīng)商頭腦,又有藝術需求,他們在商海中奮力拼搏,叱咤風云,積累了財富,然后又把大量的資金投入書畫市場,享受精神的愉悅。過去浙江的藏家喜歡組團進北京、上海的大拍賣會搶購拍品,如今浙江市場日趨活躍,精品不斷推出,吸引大批原先外流的本地藏家。尤其是以周邊地區(qū)如溫州、寧波、臺州、紹興等地,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一大批民營企業(yè)常常出入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各大拍賣會場,爭拍浙派名家的書畫作品,使得浙派名家作品迅速升溫,大有洛陽紙貴之勢。他們在拍賣場頻頻出擊、叱咤風云、風光無限。而且浙江藏家隊伍一直在不斷壯大,他們喜歡強強聯(lián)手以整體規(guī)模進入市場,這無疑給書畫拍賣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然,隨著書畫拍賣市場的成熟,浙江的收藏隊伍對書畫知識的積累也愈加深厚,拍賣也越來越理性。使得今后書畫拍賣的價格上升趨勢不一定會象近年來升幅如此之大,其上升的幅度會呈現(xiàn)出平穩(wěn)而有序的態(tài)勢。
記者:你們對客戶委托拍賣的藝術品是如何估價的?
蔣頻:藝術品的價格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比如齊白石、張大千一生的作品都有數(shù)萬件之多,從成交情況看,價格低的只有幾萬元,最高的可以幾百萬。一件拍品定在哪個價位,是個難度較大的問題。因此對于藝術品的估價,要根據(jù)如下依據(jù)比較合理地確定價格:
一是要分析藝術品自身的價值。這是估價的根本前提。即從某件藝術品真與偽、名家與非名家、精品與非精品、品相好與差,以及玩賞性強與弱等幾個方面作出分析,從而作出相應的估價。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這幾個方面都好的藝術品只能相比較而存在,切不可按圖索驥,去找十全十美的東西;在估價時,也要從每件藝術品的總體進行把握,不能拘泥于某一個方面。
二是要參考市場的行情。首先可以參考以前的拍賣價格和市場上比如畫廊、文物商店的流通交易價,建立起價格資料庫,以避免完全的主觀性。同時應經(jīng)常去畫廊、文物店和藝術品博覽會參觀、交流,了解一般市場的價格行情。把這兩者綜合起來作為參照系,當面對一件藝術品時,根據(jù)同類藝術品以前的價位,再參照近幾年物價、藝術品的上下指數(shù),出價也就比較準確了。
其次,對當前行情的分析十分重要。同一件東西或同一類藝術品,在審美口味、經(jīng)濟環(huán)境和供求規(guī)律的影響下,價格落差很大,今不如昔和今勝過昔的情況都是存在的。如在經(jīng)濟環(huán)境不好的情況下,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不是貨不好,是市場不好;而在藝術市場購買力旺盛,需求大于供給的情況下,普通的東西也賣出了好價錢。比如近10年,進入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的資金充裕,藝術品價格普遍上揚,價格可以比以前高估。又比如上世紀80-90年代初期,國際上印象畫派、現(xiàn)代畫派的藝術品價格暴漲,除了藝術品本身的價值外,主要受到國際藝術品市場來自歐、美、日特別是日本雄厚資金的支持。日本泡沫經(jīng)濟的高峰時期,每年從西方購入的藝術品不計其數(shù),造成價格暴漲;但最近幾年,同樣的藝術品大致只能估到原價的50%。所以研究行情很重要。
藝術品與別的商品不同,沒有嚴格的價格規(guī)則,某種情況下兩相情愿就是價格。如果說估價要有什么原則的話,那就是特高價位、高價位、中價位和低價位四個區(qū)段的藝術品不要弄顛倒,在此原則下在同一價位段內的藝術品相互價格有上下,都屬于正?,F(xiàn)象。
總之對價格要綜合分析,過去價格與現(xiàn)實價格,必然性價格與偶然性價格,要結合起來把握,這樣就比較全面,且符合實際。
記者:當前藝術品市場哪些拍品最受歡迎?
蔣頻:一是名人或收藏家的藏品。由于收藏家和名人大多有著很高的鑒賞水平,他們所藏的東西都是有一定藝術水準的,因此,各大拍賣行都會物色此類拍品。像1994年臺北蘇富比覓得了張學良定遠齋藏書畫,上拍時均拍出相當理想的價位,其中宋代謝元的《桃花》手卷被拍至1655萬元。在2002年朵云軒春拍會上,集中推出了一批弘一法師弟子劉質平收藏的弘一書法,共19件。這是大師作品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的出現(xiàn)在拍賣會,因而這些作品上拍時競爭相當激烈,19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為380余萬元。
二是出版或發(fā)表過的作品。這類作品主要是指近現(xiàn)代畫家的作品,如果被某出版社編入畫集中出版發(fā)表,往往會成為拍賣場上的搶手貨或是熱門品種。如浙江皓翰去年春拍時陸儼少的《金羅店》立軸曾出版于《陸儼少精品集》結果該立軸從25萬起拍,以97萬元成交。
三是知名畫廊或收藏機構提供的拍品,由于畫廊和收藏機構都是從事藝術品收藏,對它們提供的拍品,買家一般比較放心。如浙江皓翰去年推出的臺北松泉書屋藏品專場、香港《集古齋》舊藏以及徐杰明收藏專場等等,都拍出了意想不到的成績,成交率高達98%。
記者:請你談談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現(xiàn)狀?你認為藝術品市場的投資前景會怎樣?
蔣頻:目前國內的藝術品市場發(fā)展較快,但不平衡。主要原因有幾點,一是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藝術品市場相當興旺,達到了火爆的程度。但在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西部地區(qū),藝術品市場卻是剛剛起步。目前國內藝術市場發(fā)展最火爆的地區(qū)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還有一些省市,如山東、江蘇等。這些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人們觀念更新,對藝術品的需求十分迫切,市場非常活躍。當然除了經(jīng)濟發(fā)展等因素外,另一個則是文化底蘊和市場氛圍的因素。
藝術品投資近幾年可以說是繼房地產(chǎn)和股票投資后的第三個投資熱點。這個投資有它的獨特性,藝術品投資對專業(yè)知識的要求非常高。從近幾年的市場行情來看,藝術品投資的增長平均達到30%左右,大大超過了房地產(chǎn)和股票的投資。當然也有一些人會投資失誤,比如買進增值空間不大的作品,甚至膺品??梢哉f這個投資難度較大,但空間很大,前景更大。關鍵要看你的投資方法和步驟,要通過實踐逐步來理解藝術品投資的方法和竅門,而且有必要聽取一些專家和行家的意見,避免投資失誤??傊捎诜康禺a(chǎn)和股票市場的不盡如意,使得藝術品市場成了績優(yōu)股,很多人將原本投向其他方面的資金轉向投入藝術品市場,這正是市場火爆的原因之一。從投資升值角度來說,這項投資能產(chǎn)生一定的利潤,并具有相當大的刺激性。這比其它任何投資更具吸引力。與國際藝術品市場相比較,中國的藝術品價格遠遠還沒達到應有的地位,它的升值空間很大,潛力也很大,對此我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