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惜
一直很得意自己的大嗓門。上學(xué)時曾有將進錯了教室的同學(xué)從十樓叫下來的歷史??上В痪们吧虾5腒歌伙伴中有一MM,第一回引吭高歌時就把我活生生震住了。我知道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那陣子頗為懊喪,甚至還好好地練過一陣蘇芮大姐的《一樣的月光》,唱是能唱得上去,效果么,不提也罷。
總在高音和中音之間徘徊,K歌時永遠不知道置音于何處更為合適。
也曾經(jīng)和人探討過這方面的問題,我說我有時候唱歌很追求那個力度,但好像很不得法,就像打桌球總追求一桿進洞球還要在洞口唰唰唰地轉(zhuǎn)上幾圈后才落袋的那種力度,有時候勁兒使得大了那球反而進不了,同理,使勁兒唱某些歌反而不好聽。
我自己平時說話聲音和唱歌聲音是不大一樣的,自己早就知道。尤其是唱某些歌的時候。北京一朋友過生日那天特地電話獻歌一曲《你的眼神》,她聽了訝然曰:你唱歌和平時說話聲音不一樣的,絕對可以以假亂真蔡琴。
剛剛聽了一春天的黃小琥,好喜歡那張《現(xiàn)場演唱會全記錄》,好羨慕她有一副張弛自如而又別具個性的嗓子。但真要自己去試試即使在下面小聲哼哼某些地方仍是繞不過去。在KTV里唱過之后絕對要唱另一首拿手的來找回場子。于是又想起自己那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tài),最怪異的是唱南方二重唱時前面能起大南方的調(diào)兒,后面則自動降了半個調(diào)和小南方一起混和聲去了。
上周六在上海市內(nèi)出了一個很遠的門,遠到上海人可以稱之為“出差”的地步,回來時的路上不曉得為什么哼起了《告別的搖滾》里的《夜色》,一遍搖滾版一遍鄧麗君版地這么在腦子里過著。漸漸就覺得小鄧有點吃不住勁兒,前面一句“夜色正闌珊”字正腔園,咬字清晰,后面一句“微微星光點點”就放縱成鼻腔和胸腔的共鳴,下一句“一遍又一遍”忙又改回來,但下下一句仍是信馬由韁地跑了。事兒就是這么鬧騰出來的,等到那天晚上K局里再唱《張三的歌》時,一張嘴就覺得不對,怎么今天唱的和蔡琴那個版那么像?好像發(fā)音的地方不對,聲音好像從喉嚨深處唱出來的,聽是從耳朵后面聽出來。哇,這什么事兒???心想自己這不真成了女中音了?大學(xué)時是女高音,現(xiàn)在是女中音,難不成老了老了要變女低音?
忐忑不安下再找黃小琥和蘇芮來唱,感覺聲音仍然從耳后出來,高處倒也拔得上去,而且唱得遠比原來自如得多,某些地方爆發(fā)力差點,心想也就夠了,欣喜之余不由得想:
我這是翻了個跟頭落在地上了么?
沒準(zhǔn)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