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亦斐 楊中旭
一位觀察家說,“中國的崛起就像另外一個太陽進入了太陽系,她影響著這個系統(tǒng)的重力以及磁場,也影響著周邊的每一個小星球”。“中國崛起之后,每個國家都要重新計算自己的政策得失”。通過科學有效的外交,創(chuàng)造并鞏固一個好的國際和周邊環(huán)境,是保障中國和平崛起的應有之義
“和平崛起是一個新的提法?!泵绹鴳?zhàn)略與國家問題研究中心(CSIS)總裁、原美國國防部常務(wù)副部長何幕禮在2004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對記者說。不僅是何幕禮,各國外交家都注意到,“和平崛起”,正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理論指引。
“‘和平崛起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第二次豐富?!敝醒朦h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姜長斌教授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第一次豐富是在20世紀80年代,小平指出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而‘和平崛起同‘和平與發(fā)展是一脈相承的?!?/p>
外交評論人士們相信,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外交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外交進入新階段
學界認為,中國的外交從1949年之后主要分三個階段。在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外交并沒有融入當時的國際體系,因為那個體系是由美國和西方主導的,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作用也主要限于投否決票和棄權(quán)票。
改革開放以后的20多年,中國經(jīng)歷了一個努力加入各類國際體系的過程,是中國外交的第二個階段。“這個過程以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和申辦奧運成功為標志,表明中國正式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鼻迦A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楚樹龍說。他還開玩笑說,參加世界小姐選美比賽是中國進入的最后一塊國際體系的林子。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由于中國的崛起,“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在一些國家成了熱門話題。今年2月,全國政協(xié)外委會副主任、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以國際展覽局主席的身份訪問了歐洲。在意大利時,有人對他說:“中國要起來我們非常欽佩,但是我們也害怕。”
“我問他們?yōu)槭裁磁?,他們問我,中國強大了會不會統(tǒng)治別人?我說,不會的。但是他們又問,過去很多國家強大起來了就統(tǒng)治別人,中國為什么會例外?”
“中國并沒有像以往那樣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而是采取了正視的態(tài)度?!背潺堈f。中國正是看到了崛起中有不同的道路,以一個宣言的形式向全世界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和承諾?!斑@無異于給世界吃了一顆定心丸。”日本《朝日新聞》首席記者船橋洋一對本刊記者說。
因此,從2002年中共十六大開始,中國進入了外交的第三個階段: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世界體系中如何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半S著中國國力的上升,世界對中國的期待也上升,中國能夠發(fā)揮的作用也在增加,中國的外交可能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眳墙裾f。
大國的自制與自信
諸多跡象表明,中國從國民到國家的心態(tài)和姿態(tài)正在發(fā)生變化。
美國對外關(guān)系委員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注意到,近8年里,中國代表團每年都來這里(美國對外關(guān)系委員會),“以前他們和我見面,總是說到中國在過去的150年里遭受屈辱的歷史,但是從兩年前開始他們不這樣說了?!?/p>
美國《外交》雜志一篇文章稱,“中國應克服長期以來的‘受害者心理,轉(zhuǎn)而采用‘大國心態(tài)”。因為沒有什么比懷著受害者心理的大國崛起對世界造成更大的威脅了。
心態(tài)的變化,是中國國力的上升所帶來的。相應的,國力的上升也為和平崛起道路上的中國外交帶來了若干機遇。
“最近幾年,與美國在外交上的笨手笨腳相比,中國游刃有余地開展著外交活動。”CSIS專家羅伯特·恩浩認為,中國外交中的軟力量用得很好。
中國崛起的基本舞臺在亞洲。現(xiàn)在中國已經(jīng)成為維護亞太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的建設(shè)性力量,而不是挑戰(zhàn)地區(qū)秩序的破壞力量。
易明對中國推動三方會談到主持六方會談印象頗深,她認為這是中國在外交思維上的一個積極轉(zhuǎn)變,也抓住了做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機遇。
日本《朝日新聞》首席記者船橋洋一也從中國當代的外交官身上看到了中國外交的新活力。他以主持六方會談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毅為例,說他代表了中國新的一代外交官,年輕、信心十足并具有國際視野;而六方會談這樣棘手卻頗具挑戰(zhàn)的外交舞臺對于王毅這樣的外交官來說,則是一個最好的訓練營地。
“和平崛起的核心是自制,”船橋洋一說:“尤其是當你有這個能力時,如何做到自制是關(guān)鍵?!?/p>
如何自制有度且及時抓住這些機遇?“我認為,‘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這個外交戰(zhàn)略方針要貫穿中國崛起的全過程?!眳墙裾f。而蘭德機構(gòu)國際問題專家梅代羅斯則如此判斷:“在核心國家利益方面,中國會竭盡全力‘有所作為,并最終施加極大的影響力。而在對中國國家利益并非至關(guān)重要的‘邊緣問題上,中國會‘不當頭和‘韜光養(yǎng)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