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兩歲生日的時候,媽媽初次給小寶買了一盒積木,小寶當然也就興致盎然地在長茶幾上壘起來,一塊上面壘一塊,再壘一塊……但他稚嫩的小手實在太笨拙了,到第四塊就無論如何也放不安穩(wěn),總連帶把第三塊也一起搞塌。他雖也再接再厲地試,但信心和興致顯然是愈來愈受打擊。終于他的耐性達到了極限,他忽然發(fā)起性來,狂怒地把所有積木都撥落茶幾,灑滿一地。
我冷眼旁觀,感到此事雖小,卻還真可以喻大。
原來人的破壞沖動,推究根源,也是來自他的建設(shè)欲望。他實在是由于建設(shè)不成、失望傷心,然后才訴諸破壞的。同樣,學生是由于成績趕不過同學才去搗蛋,沉迷于戀愛中的人是由于對方拒絕他的愛才潑硝酸,乃至大魔頭們也是因為自忖無法流芳百世,然后才遺臭萬年的啊!
因此,建設(shè)欲望越強的人,當他一旦顛倒,自然破壞力也就越大;愛之越深,恨之越切。善與惡的關(guān)系,真是恰如湖邊的高塔與其倒影,當知正面的實體有多崇高,他負面的虛相也就同樣有多幽深。
然而,是什么因素使人舍善就惡,舍愛就十艮,舍正面的實體而取負面的幻相的呢?我們將說,這便是由于人心的一種誤認,誤認那水中的倒影為他自己了,遂如希臘神話中的那株水仙,無端地生出一份虛妄的自戀情結(jié)。
原來,真實的自我,本就是一番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歷程,浩浩無窮的關(guān)懷付出,我們原就只當,也只能從這創(chuàng)造與愛的呈現(xiàn)中,肯定自我的存在。如果我們的創(chuàng)造活動受到挫折了,愛的付出遇到阻難了,也只能當下知是知非,面對眼前的實況去調(diào)整自己的態(tài)度或做法,以其待重新煥發(fā)自我的創(chuàng)造力,重新舒暢自我深心的愛,而讓自我的存在再一次得到真實的肯定。
但,人若不能透澈掌握自我的本質(zhì),便立時會誤把自我在創(chuàng)造歷程中所自然浮現(xiàn)出來的成果當做自我本身,卻不知那所謂自我,其實只是自我向外投射出來的影子。如果美人一照鏡子便誤以那張面龐為我,人們也常以他的既有財產(chǎn)、既有名聲、既成學問為我?;蚋纱伺蛎?,預想一份更多的財產(chǎn)、更高的聲名、更深的學問為我。從此對既有的極力維護,對欲有的全心求取。稍遇挫折,便構(gòu)成自我的痛切損傷,而為此不惜拼命。在他心中真以為是在維護自我的尊嚴,卻不知已掉進虛無的陷阱,釀成日深的罪惡。
而自然的,當初創(chuàng)造力越強的人,他所塑成的假我形象也會越龐越大,同樣他所承受的虛妄壓力也就越沉重。此所以天才往往會淪為瘋狂,美人也常不免薄命。
因此,真正不止聰明而且更有智慧的人,何不冷靜下來,反求諸己?試想想:當創(chuàng)造與愛都已不能自我的時候,破壞與恨難道反而可以?而當人到了要用毀滅自我來凸顯自我的地步,他心中所真正擁有的,恐怕反而是一份亙古的絕望與凄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