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關注的朝鮮半島核問題第二輪六方會談,經(jīng)過為期4天緊張而務實的磋商,于2月28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作為會談的主要成果,會議發(fā)表了一份包括7點內(nèi)容的主席聲明。這是六方會談進程啟動以來發(fā)表的第一份書面文件。聲明強調(diào)說,與會各方一致認為,第二輪六方會談啟動了實質(zhì)問題的討論,通過會談,各方增進了對彼此立場的了解,同時也存在分歧;各方表示將致力于朝鮮半島無核化,并愿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xié)商的精神,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核問題,維護朝鮮半島和本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各方表示愿和平共存,并同意采取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步驟解決核問題及其他關切的問題;各方原則同意今年6月底之前在北京舉行第三輪會談,同意成立工作組,為會談作準備。
輿論指出,盡管會談沒有在要解決的問題上有突破性進展,但能一致同意發(fā)表一份書面聲明,特別是能將會談繼續(xù)下去,并確定了未來談判的大體期限,與6個月之前無功而返的首輪會談相比,顯示了會談主要方面立場的變化,第二輪六方會談的重要意義在于啟動實質(zhì)問題的討論,這標志著和談進程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步。
與會各方都持向前看態(tài)度
分析家指出,鑒于與會各方事前都對此次會談有自己的目標,而且會談結果與自己確定的目標相去不是很遠,為此,各方都對會議結果表示基本滿意。俄羅斯代表團團長洛修科夫會后直言:應該承認會談的成果是不夠顯著的,不過各方在來北京之前并未對會談的成果抱有過高的期待。重要的是本次會談為各方繼續(xù)保持磋商、減少分歧奠定了良好基礎;保持這一勢頭,將有助于推動和談進程。俄方將派出7至10人參加工作組,其中包括外交和核問題專家。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說,六方會談各方同意繼續(xù)進行磋商,并同意成立一個工作小組,確定在今年6月舉行第三輪會談,并且日朝兩國決定繼續(xù)對話,這都說明會談向前邁進了一步。
韓國表示,在會談中,朝鮮和美國都沒有表現(xiàn)出過分強硬的態(tài)度,彼此都打出了協(xié)商牌。盡管美國和朝鮮在棄核問題上尚存分歧,但這種情況與此前相比已“取得了相當?shù)倪M展”。
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鮑徹說,美國方面在這次會談中與其他伙伴密切合作,并對彼此之間的“高度合作”感到滿意。盡管主要分歧仍然存在,需要在今后的討論中加以解決,但本輪會談在通過定期會談以和平和外交方式解決朝核問題方面取得了進展。
朝鮮對會談結果不甚滿意,但也表示了積極的立場。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指出,第二輪六方會談因美國缺乏真誠態(tài)度而沒有取得令朝鮮滿意的成果,但朝鮮從和平解決核問題的堅定立場出發(fā),同意繼續(xù)舉行六方會談和成立工作組。但六方會談一結束,朝鮮外交部發(fā)言人通過朝中社指出,“如果美國政府不改變對朝鮮的敵對政策,那么既使再召開六方會談,也不能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問題”。
中國外長李肇星強調(diào)指出,本輪會談的意義在于進行了實質(zhì)性對話,為實現(xiàn)半島無核化的目標邁出了新的一步。
中國是會談取得進展的關鍵
第二輪六方會談結束后,國際社會發(fā)表了許多看法。盡管因立場不同而看法各異,但都對中國的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美國之音報道說,中國國家領導人多次派特使在美朝之間斡旋,在促成這次六方會談方面起了關鍵作用。會談舉行前夕,作為東道主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韓國總統(tǒng)盧武鉉電話交換了意見;中國外長李肇星分別和美、俄、朝、日、韓五國進行了接觸和斡旋。2月21日晚,李肇星在外交部會見了朝鮮駐華大使崔鎮(zhèn)洙,當晚還和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通了電話,就即將在北京舉行的六方會談交換了意見。22日晚,李肇星和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通了電話。美、俄、朝三方均對中方為推動北京六方會談的舉行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贊賞和感謝,愿與有關各方合作,為會談成功作建設性努力。另外,李肇星還對日本和韓國進行了穿梭訪問。他在東京會見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并與外相川口順子就六方會談進行了討論。李肇星在漢城會見了盧武鉉總統(tǒng),雙方就朝核問題等交換了意見;李肇星還和韓國統(tǒng)一部長官丁世鉉和外交通商部長官尹永寬舉行了會談。
美國《洛杉磯時報》也發(fā)表文章說,中國是六方會談的關鍵角色,它所處的位置最有利于彌合華盛頓與平壤之間的分歧。它與朝鮮的密切關系仍然是其它大多數(shù)國家無法比擬的。與此同時,中國越來越重視國際交往,它與華盛頓的關系處于若干年來的最佳狀態(tài)。
法新社報道說,中國在朝鮮半島核危機中扮演著斡旋的角色,使得中美關系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中國不僅積極尋求和平處理核危機的方式,同時更在重要國際議題上開展了中美合作新的一頁。
美國政府指出,中國對六方會談所做的貢獻“非同尋常”,不僅是會談的東道主和參與者,還是“推動者”和“調(diào)停人”。在中方積極斡旋下,朝鮮和美國已經(jīng)在北京參加了3次多邊會談,其中包括去年4月的朝美中三方會談和8月的第一輪六方會談。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鮑徹評價說,中國作出了示范性的外交努力。
問題復雜,各方都有打算
對于未來會談前景,輿論界做了許多分析。日本《讀賣新聞》評論說,朝鮮在會談中使用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認為繼續(xù)進行會談就是勝利,至少希望制造有利于本國的局面。朝鮮依然堅持同時行動原則,就是在從對方獲得補償時,逐步采取放棄核開發(fā)的措施,同時對枝節(jié)問題,例如凍結核開發(fā)的程序等,則顯示出“靈活性”。可以看出,朝鮮的目的是通過繼續(xù)進行會談來緩和緊張狀態(tài)。報道指出,美國的目標依然是朝鮮必須徹底、不可逆轉(zhuǎn)的撤除發(fā)展核子計劃,且須接受外界查證。據(jù)參加會談的有關人士稱,在核問題上,美國認為軍事利用和和平利用的區(qū)別應該由國際原子能機構來判斷。此外,美國還提出即使朝方放棄所有核計劃后,在導彈、常規(guī)武器、生化武器、人權等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美國也不能和朝鮮實現(xiàn)關系正?;?。
德國《柏林日報》分析說:“目前雙方都缺乏加快談判進度的動力,美國總統(tǒng)選舉是拖后腿的因素之一。朝鮮領導人希望美國‘換馬’,換一個像克林頓那樣對平壤妥協(xié)的新總統(tǒng),這已是公開的秘密。所以,在11月美國大選之前,朝鮮想拖時間,也不會考慮布什再次當選后無所顧慮、可能采取更強硬行動的危險。另外,由于伊朗問題,美國目前只能把朝鮮問題放在小火上慢慢燉。美國大選之前,無論形勢激化還是與其簽訂協(xié)議都不符合白宮的意圖?!?/p>
另外,俄羅斯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科若金還做了這樣的分析:美、朝雙方都不想進一步激化朝鮮半島緊張局勢,這為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不久前巴基斯坦曝出的“核走私”丑聞,又給解決半島核問題添了難度。從這一角度看,朝鮮半島核問題實際上已經(jīng)關系到東北亞地區(qū)安全,已經(jīng)超越了半島核問題本身。因此,必須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研究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觀察家強調(diào)說,中國外長李肇星說得好:半島核問題與諸多歷史和現(xiàn)實矛盾相互交織,不會有人指望通過一兩次會談就能徹底解決。朝鮮核問題涉及的問題廣泛,而且錯綜復雜,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堅持談,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