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的閱讀,從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看,所選文章以課外為主;內(nèi)容更關心環(huán)境保護、高科技或身邊的人文環(huán)境,以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精神。尤其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反映科技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掌握科技作品的閱讀方法,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所不可或缺的一種素養(yǎng)。
考試中常見的毛病及原因有:閱讀時一目十行,事物特征抓不準;分析概括能力缺乏,不能篩選出文中的重要信息;語言表達能力欠缺,超 過規(guī)定字數(shù)解答簡答題;辨析浯言能力不強,對 語言文字的刪留說不出所以然;還有的把說明方法 和修辭方法混為一談等。
科技類作品閱讀命題以主觀題為多,解答時除注重語言的簡潔明確外,還要重視如下幾點。
(一)明確說明對象。閱讀科技類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人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說明的對象是什么;閱讀科普事理說明文,要弄清文章說明了什么事理。如何找準說明對象呢?①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 ②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說明順序??萍颊f明文,要想把科技知識準確明白地傳輸給讀者,當然離不開恰當而有條理的說明順序。說明對象的特征和順序,因說明對象的類別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介紹事物及事物發(fā)展變化類的作品,常用時間或空間順序,其特征往往表現(xiàn)于外,可從形狀、構造著手把握其特征:介紹事理類的作品,常用邏輯順序,其特征常常隱藏于內(nèi),須從性質(zhì)、成因、關系著手把握其特征。
(三)辨識說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萍颊f明文,要注重運用恰當貼切的說明方法,把科技知識深入淺出地化深奧為易懂。因而在中考語文試卷中常會有辨識說明方法并指出其表達作用的試題。中考常考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引言論等,這幾種說明方法必須熟記并正確書寫。
這類試題常見的形式有以下三種:①分析選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此類題目要求考生考慮周全,完整回答出選段所有的說明方法,不要遺漏。有時還須分清主次,由主到次依次寫出。②指明劃線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此類題目要求學生細心辨析,因為劃線的句子雖然只有一二句,但運用的方法卻常常不只一種,不仔細辨識,容易漏答。③先指出說明方法,而后說明其表達作用。此類題目要求學生辨識說明方法之后,在理解說明方法的一般作用的基礎上,再結合具體語境回答表達作用。
(四)體會說明文語言,尤其是修飾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所起的作用。說明語言的準確嚴密,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shù)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zhì)、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特別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的術語和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修飾語看似模糊不確定,卻往往是語言運用準確嚴密之所在。解答諸如此類的試題,不能游離具體語言環(huán)境只作出“是”或“非”的簡單判斷,還要根據(jù)命題要求,結合具體說明內(nèi)容,講清運用某種說明方法和文字刪留的具體作用,達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傊忌诮庾x科技類說明文時,不要把科技作品當作數(shù)學或科學來解讀,而應把它當成語文作品中的知識可以什么都不懂,但只要你具備理解與思考能力,并能注意以上幾點要求,相信在解答富有科技含量的說明文時定能游刃有余。泡沫塑料做衣服提起泡沫塑料我們大概都不陌生,它有些像咱們常說的海綿,但比海綿結實多了,用它搓澡、擦地板,特別耐人尋用。泡沫塑料有很多種,并不是所有的泡沫塑料都能用來做衣服,用于衣著的主要是聚氨基甲酸一類,它是好幾種化學原料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它相當于軟木的1/10那樣輕,又象海綿那樣軟。它的彈性很大,一聲跟普通桌子差不多大的泡沫塑料,貴州省能承受40噸的壓力。40噸有多重呢?假如一個同學體重40千克,它就能承受1000個同學的重量。去掉壓力后,泡沫塑料又能很快恢復原有的厚度。泡沫塑料內(nèi)部充滿了氣孔,所以透氣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氣升到200℃,或是降低到-32℃時,它也變,保持著柔軟性。泡沫塑料最大的特點是何暖。50克泡沫塑料相當于550克羊毛的保暖效果,這是因為泡沫塑料內(nèi)的無數(shù)氣孔能容納大量的空氣,而空氣是不易導熱的。織物纖維中的空氣越多,導熱性就越差??諝馐菬崦浝淇s的,用泡沫塑料內(nèi)的空氣就會膨脹;空氣的壓力使泡沫塑料伸展開來,擠住了透氣孔,空氣對流量減少,增強了衣服的保暖能力。所以用它做宇航服、飛行服、航海服或普通人的冬裝是再合適不過了。同時,它還可能取代棉、麻、絲等天然纖維,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又好洗又好干。到時候,服裝家族就又添了一個新成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