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多·貝爾托魯奇(Bernardo Berotolucci)
幾年前,一本叫《知識分子》的書廣泛的行銷,里面翔實的羅列著那些文化大師們的劣跡,致力于拯救陷落在知識分子迷狂中的青少年。很多年輕人終于知道了原來人都是要吃飯做愛上廁所的,頭上頂著光環(huán)的我們這個時代的寵兒們---那些大師也是人。貝托魯奇顯然很早就完成了對這個時代文化偶像的精神批判。他一向在關注知識分子的存在狀況,事實上,他曾經是個著名的詩人。他深知知識分子的怯懦和脆弱,他拍了《巴黎最后的探戈》,讓馬龍·白蘭度這樣的硬漢痛苦地蜷縮在巴黎破爛公寓的地板上,死得不明不白,毫無價值,像條垂暮且喪家的狗。他懂得知識分子都迷信尋根,他紀錄那些作曲家,畫家,詩人,作家的頹糜生活,他告訴我們青春勝過一切甫一完成就行將死去的藝術,他讓我們明白這些令人沮喪的真相。
主要作品:《巴黎最后的控戈》1972
《末代皇帝》1987
《天空的庇護》1990
《小活佛》1993
《偷窺》1996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伍迪·艾倫氣質猥瑣不容爭議。生活中最近的證據嘛,就比如說他和養(yǎng)女的古怪婚姻。除了用這樁黑色的緋聞震撼了一下我們的耳目,這些年來伍迪·艾倫也就是個愛嘮叨、擅長抱怨、多愁善感、喜歡自嘲又常常憤憤不平的美國說書人。猶太人從來沒有革命的意識和沖動,更何況是他那樣出類拔萃的猶太人。喜歡伍迪·艾倫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搞笑,早年他就以顛覆和嘲弄好萊塢惡俗的類型電影為己任,在他的作品中人物都蠢得要命,故事也是荒誕得離譜。套用他拿科幻電影開涮的《傻瓜大鬧科學城》,整個就是傻瓜大鬧好萊塢。(因為影片愚蠢的主人公往往都由他自己來演。)當好萊塢要拿刻薄陰毒的他開刀時,他又毫無前兆的顛覆了自己,變得溫和正經。雖然后來的《開羅的紫玫瑰》、《百老匯上空的子彈》、《名人》,同樣是在抨擊好萊塢百老匯,但比起《香蕉》、《性愛寶典》、《傻瓜大鬧科學城》,這些作品已經罹患了重度肌無力,完全沒有顛覆一切的力量。當然他讓你別當真,他說:“基本上我是個文化層次很低的人,比起和別人討論電影或者文化,我更喜歡喝著啤酒吃著肉丸看棒球賽?!?/p>
主要作品:《安妮·霍爾》1977
《香蕉》1972
《性愛寶典》1972
《傻瓜大鬧科學城》1973
《開羅的紫玫瑰》1985
《出了什么事,老虎百合?》1996
阿爾莫多瓦(Pedro Almodovar)
他扒光了我們努力裹在欲望外面的那幾件厚毛衣,他把西班牙式的奔放情欲像種子一樣撒在了全世界的電影院里。阿爾莫多瓦這個長得像法式面包一樣的男人,以他激光一樣銳利的眼光看透了女人的心。在他的電影里,她們的生活充滿憤懣和絕望。他喜歡表現兇殺、偷窺、家庭暴力、婚外戀、同性戀這些有話題性的題材。他的電影真是應了麥子的那首詩:“當我靠近歷史巨大的乳房,真相令我暈眩。”可在他童年的時候,他卻說:“電影就好象一扇夢幻的窗戶,我很確定我從中看到的世界比我生活的世界更為有趣?!笨此碾娪?,讓人重溫成長的經驗:驚喜中裹挾著淡淡的哀傷。
主要作品:《關于我母親的一切》1999 /《顫抖的欲望》1997
《我的神秘之花》1995 /《琪卡》1993
《綁著我,捆著我》1989 /《欲望的法則》1986
《斗牛士》1985 /《為什么我命該如此》1984
《黑暗的習慣》1983 /《激情迷宮》1982
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
他說最廉價的心理治療就是去當演員,結果很多偉大的演員在他身后鼓掌。他的黑色品位說明了另外一些問題,但有關他的那些猜測始終沒有可靠的證據。因此,這位黑暗影帝的生活就象一則無解的方程。流傳最廣的一則故事是:他在光天化日之下,用槍打死了兩個搶劫他的惡棍,然后一言不發(fā)地離開現場。10分鐘后,幾個幫派分子出現,干凈利落地把尸體處理掉。據說這是他家附近的一個肉店老板親眼目睹的事實。另外,這位大人物幾乎從未受到好萊塢其他名人經常受到的那種騷擾,最敬業(yè)的娛樂記者都不敢跨越雷池一步。他的私人生活是一個不容窺視只能猜測的世界。但我們最近通過法院對他的家庭有所了解:羅伯特的新婚妻子在結婚后的第二天就打了他,因為他當著妻子的面和年輕姑娘調情;離婚后為了得到孩子的撫養(yǎng)權,他指責妻子患有精神病。
主要作品: 《殘酷大街》1973
《出租車司機》1976
《憤怒的公?!?980
老大靠邊閃》1999
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
讓·呂克·戈達爾的外形和氣質都是非常主流的,微帶輕薄的帥。像那種對女人很有想法和辦法的中產者。作為“法國新浪潮”的骨干成員,半個世紀以前他的確算得一個風云人物,他把存在主義引入了電影,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起改變了電影此后的命運。戈達爾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走過一段平穩(wěn)的路之后,他就會主動的撞向一面墻。好在,沒有頭破血流的經驗。他是為“藝術而人生”的,所以戈達爾的作品形式要大于內容。他是比斯皮爾伯格更徹底的電影頑童,不管他是怎樣的離經叛道,他還是在嬉鬧中編織他的電影語言。對于這些曾經驚才絕艷的不合作分子,世界一向保持著最不可思議的寬容。因為他們的美,他們早就被這個時代寵壞了。
主要作品:《精疲力盡》1959
《女人就是女人》1961
《卡賓槍手》1963
《阿爾法城》1965
《我知道的關于她的兩三事》1966
《中國姑娘》1967
《卡門》1983
《瘋狂的比埃洛》1995
《愛的贊歌》2000
大島渚(Nagisa Oshima)
大島渚以一部《感官王國》在影迷心中獲得世界級的名譽。在這位日本導演身上幾乎體現了日本電影的全部內容,包括人性化的,非人性化的和旨歸曖昧的種種東西。大島渚在選擇題材上更符合日本人的陰柔和細膩,不比黑澤明的大氣磅礴。拍情色電影的導演如過江之鯽,但是少有大島渚這樣達到了庖丁解牛的境界,游刃有余。他在游戲和儀式之間縱橫,在菊花與刀之間流連。在他的電影中,欲望不可悲也不可恥,它既不張牙舞爪也不欲說還羞。大島渚是以旁觀的姿態(tài),以心翼翼的口吻,講述男女生活中一部分真實的常態(tài)和合理的變態(tài)??此淖髌罚艽碳ぷ钌畹目峙逻€不是我們的感官世界,而是我們那做壁上觀的靈魂。
主要作品:《青春殘酷物語》1960
《絞刑》1968
《少年》1969
《感官王國》1976
《愛之亡靈》1978
《圣誕節(jié)快樂,勞倫斯先生》1983
《馬克斯,我的愛》1986
《御法度》2000
北野武(Kitano Takeshi)
北野武身高167cm,體重64Kg,1995年因駕摩托車發(fā)生意外造成半邊面部癱瘓。雖然只有半邊有情緒色彩的面孔,但是北野武電影的風格卻是跋扈鮮明,毫不含混。是北野武的發(fā)揚蹈厲,讓暴力美學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當你真的以為這個小個子男人的心是由黑冰鑄成的時候,他又會讓你從他的背影中嗅到一絲溫存的氣息,讓你有靠近他的沖動。很多人因此而熱愛《花火》或者《菊次郎的夏天》。他的電影充滿了愣愣的人和冷冷的幽默,充滿了讓你猝不及防的瞬間的暴力渲泄,還有只屬于男人的那種隱秘的哀傷。這是個心地單純的不合作者,雖然他看起來像一個通文墨的打手,或者一個有來頭的混混。
主要作品: 《兇暴的男人》1989
《壞孩子的天空》1996
《花火》1997
《菊次郎的夏天》1998
《兄弟》2001
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
接手《天生殺人狂》后,斯通說:“我就是想拍一些完全是恐怖主義的東西?!彪娪巴瓿芍?,他又說:“即便是這個世界上最平和的人,在看過這部影片后都想殺人”。有人說他的作品是淪喪的天真,所以他無論選擇走向哪個方向,都徑直奔向黑暗盡頭的光明。他為自己辯白:“我并非要故意揭露,我只是拒絕隱藏?!睂τ谏钪形拘锞埔约皠e的劣跡,斯通根本無心辯解,當年因為《天生殺人狂》吃官司,也都被他輕描淡寫為癡人說夢。在他看來,生活比電影更像一場夢,其中清醒者的呼喊和呻吟總會被沉睡者的鼾聲和抱怨所淹沒。斯通的理想歸途在我們的對面。所以他致力于走向極端,同時一路注視并不時抽打彼岸那些五官清潔表情正常的人們。無法評斷他的對與錯。有時候,真理的對面也是真理。
主要作品:《華爾街》1987
《生逢7月4日》1989
《刺殺肯尼迪》1991
《天生殺人狂》1994
《尼克松》1995
《不準掉頭》1997
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
格林納威的電影不適合周末抱著爆米花去影劇院謀殺時間的人。他也很得意他從來都不是普羅大眾的文化旗手。他說:“美國人不明白電影里的隱喻為何物,他們只擅長拍直來直去的片子,因為這類玩意兒最能討好大眾。此外他們幾乎無所作為。我拍電影孜孜以求的就是探討隱喻和象征?!彼钥此碾娪澳阕詈糜形膶W士以上的學歷,或者有文藝理論的功底,而且要有一個運轉正常且相對堅強的胃,因為那里面有骯臟腐敗的裸體展示和血腥的食人場面。格林納威是個極度喜歡人功斧鑿的電影導演,他刻意營造的影像世界充滿了反諷和隱喻,電影對他而言,是最貼心的玩具和最佳的私語場地。
主要作品:《魔法圣嬰》1990
《廚師、竊賊、他的太太和他的情人》1989
《8又1/2女人》2000
《枕邊書》1999
《挨個兒淹死》1988
《一個Z和兩個O》1985
《畫師的合同》1982
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
鼓吹暴力和無視道德是昆汀·塔倫蒂諾的文化商標,正是這兩點讓他的電影充滿了魅力。昆汀· 塔倫蒂諾是一個非常樂意解構一切的人,在他的電影中,不存在偉大的意義,不存在需要正面塑造的人物。只要能讓觀眾爆笑,他絕對不會假惺惺地憐憫他的角色,所以在《低俗小說》中堂堂黑幫老大會被人抓住雞奸,神氣活現的打手會被人打死在馬桶上。對于從日常生活和影片里,我們學到并且堅信的那些常識,他很平靜的表態(tài)說我不相信。他也從來不是個講究語言美的人,在《落水狗》獨特的開場就充斥著一大堆粗口。比如說對麥當娜生理痛的探討,態(tài)度隨意得讓人心驚肉跳。只要你不自詡為正人君子,不反感塔倫蒂諾對暴力的熱衷,看他的電影就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而且你也能發(fā)現,正是在塔倫蒂諾的引領下,濃艷與傖俗的拼貼成了最頑強的電影時尚。
主要作品:《低俗小說》1994
《落水狗》1992
《殺死比爾》2003
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
1975年11月1日晚上,意大利作家兼導演帕索里尼在羅馬郊外被一個17歲的男妓用棍子打死,時年53歲。這個著名的異類一生桀傲不馴,他用他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電影犯上作亂,他借傳統文學名著里的日常生活故事來顛覆當代西方主流的官方意識。他是個瀆神者,他是個出色的作家,他是個同性戀,他是個性生活混亂并引以為豪的人。他和他電影里那些邊緣人物一樣屢遭非議,活得坎坷艱辛。但是他終生熱愛驚世駭俗,他說:“以保護他人道德為名禁止色情,是為禁止其它更個危險性的事物找借口?!彼恍庞嘘P天堂的神話,不知道他現在是在煉獄的哪一層對著獄警翻白眼。
主要作品: 《索多瑪120天》1975
《一千零一夜》1974
《坎特伯雷故事集》1971
《十日談》1970
《美狄亞》1970
《愛與憤怒》1969
《豬圈》1969
《俄狄浦斯王》1967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所有天才都有對別人思想施虐的愛好。斯坦利·庫布里克是其中的高手。 他有一顆促狹的心和一雙刁鉆的眼。有別的混蛋拍馬難追的文化修養(yǎng),有其他影人望塵莫及的無賴精神。怎么來形容庫布里克呢,只有他才像上帝那樣強烈的熱愛人類,同時詛咒人類。
主要作品: 《洛麗塔》1962
《2001:太空漫游》1968
《發(fā)條橙》1971
《亂世兒女》1975
《閃靈》1980
《全金屬外殼》1987
《大開眼界》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