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創(chuàng)新基于思維的活化,要想使作文產(chǎn)生新奇的效果,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全國中學語文教學法研究會會長朱紹禹教授指出:“語文教學要適應三個面向,最基本的問題是進行思維訓練,發(fā)展智力,這是當前的世界性課題。”提高學生智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應是作文教學最基本的問題;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訓,更是其核心問題。下面介紹創(chuàng)新思維的六種訓練方法。
1、對臺唱戲法
對臺唱戲法即唱反調(diào),指運用逆向思維,從既定語言的反面去尋找思路,闡明某種新觀點,也稱“反其道而行之”。例如:
班門弄斧———“弄斧”偏到“班門”
眼見為實———“眼見”未必“為實”
良藥苦口———“良藥”應該“甜口”
忠言逆耳———“忠言”應當“順耳”
近水樓臺先得月———“近水樓臺”偏不“得月”
知足常樂———不知足才常樂,或知足未必常樂
2、望文生義法
“望文生義”這個成語的本意是只從字面上附會,做出錯誤的解釋。這里指運用解析思維的方式,對特定的詞語概念,靈活解釋,望“文”巧而生真“義”,從而獲得形象、風趣的效果。例如:
聰明:用耳多聽、用眼多看、用嘴多說、用心多想,日積月累,人就自然聰明。
全才:社會沒有全才,所以我們只好把“全”字下的“王”拿掉,時代需要的是人才。
食:人字下面加個良,若要人家說你好(良),就得請來吃(食)喝。
仁:只要兩(二)個人認識,他們之間就會產(chǎn)生雙方必須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即友愛和諒解。
訓話:訓字從言從川,信口開河也。
商人:生意人會說話,比如你買衣服嫌大了,他就說會縮水;你嫌小了,他又會說,穿穿就大了,正合適。所以“商”字內(nèi)“八口”。
3、置換反應法
“置換反應”是化學用語,指一種單質(zhì)跟一種化合物經(jīng)過化學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這里指運用多變的思維方式,打破原來語言的次序,重新組織語言的形式。這就如化學中的置換反應,往往能表現(xiàn)一種更新的觀念。例如:
有的損人利己———有的損己利人
不可隨處小便———小處不可隨便
人家是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名聲躲避追求它的人———名聲卻追求躲避它的人
4、舊瓶新酒法
舊瓶新酒法,顧名思義就是用舊瓶裝新酒,是一種模擬寫作,即運用仿擬的思維方式,在既定語言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更換某些語素,從而賦予新的語言含義。這樣,瓶是舊的,會使人感到親切;酒是新的,則令讀者覺得新奇。例如:
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三個“空談”諸葛亮,抵不上一個“實干”臭皮匠
見義勇為———見利勇為
虎頭蛇尾———虎頭豹尾
鳳頭豬肚豹尾———雄魚頭瘦狗肚老鼠尾
一言堂———眾言堂
又如,《考試銘》:學不在精,作弊就行;功不在深,能抄則靈;斯是考場,惟吾機動。前排伸頭看,后排踢腳跟。左桌對答案,右座抄方程??梢愿銑A帶,翻書本。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心。六十分萬歲,理想在文憑。小子云:何愧之有?
再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前不見輕舞,后不見飛揚,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5、移花接木法
“移花接木”原指把帶花的枝條嫁接到別的樹木上。這里指運用嫁接的思維方式,將看似毫無關(guān)系的詞語強制聯(lián)系在一起,借以顯現(xiàn)事物的特征。例如:
0的聯(lián)想
哲學家說,0是辯證法的否定;
天文學家由0會想起宇宙間無窮無盡的天體;
文學家看到0,會聯(lián)想到明月和朝陽;
數(shù)學家認為0的內(nèi)涵豐富無比;
化學家識0為氧元素;
力學家會說0,車輪滾滾,快速省力;
只想索取的人說,0不值得一提;
攀登者說,永遠從0開始。
再如《笑》:
笑是嘴邊的一朵花,
笑是臉上的一朵云,
笑是美的姐妹,
笑是藝術(shù)家的寵兒,
笑是愛的伴侶,
笑是美好與和諧的標志。
6、鑲金嵌玉法
“鑲金嵌玉”原義為把金玉嵌入另一物體內(nèi),這里指運用擴展思維的方式,在既定語言的結(jié)構(gòu)中嵌入一些語素,將原有的含義重解或擴展。例如:
斯文掃地———“斯文”(腦力勞動)不如掃地(體力勞動)
改革———不改不能革新
后勤———后門走得勤
誘惑———誘而不惑
以上六法能充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久加訓練,方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