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有兩個默默無聞的女人,一個叫周璇,因哭訴被一演皇帝的“專業(yè)戶”騷擾而廣為人知;一個叫張鈺,因指斥著名導演黃健中跟自己的女友上床而一夜成名。張鈺跳出來了,她帶著女友去和導演睡覺,錄音機也順便帶去了。她給媒體爆料是一點一點地向外抖。她要人們再等等,她要人們別著急,還神秘地預言會有很多個小霞會站出來。
這不,果真被她言中了:報稱,已經有5個自稱小霞的人給媒體打電話了。據說,小霞被帶去和黃導演上床之前還得了八百塊錢,之后又說給了18K金項鏈什么的。如果說小霞因物質利益而“出動”的行為還有點由頭的話,那么冒充小霞的女孩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如今,這個世界給予了我們太多的誘惑。不可否認,不少人,特別是一些年輕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甚至,有的連道德天平也發(fā)生了傾斜。在生活的道路上,誰都想有令別人刮目相看的愿望。追求成功當然沒有錯,但取之有道的方式才是我們基本的原則。取而無道,即使你僥幸“成功”,那也是不長久的。在張鈺的事件中,真小霞即使出現了也只能是一個,而不可能有5個!那幾個多出來的冒充小霞的女孩,也許,她們懷有天真的希望——一夜成名的愿望,只是她們選擇的卻是最愚蠢的方式。
那些冒充小霞的女孩,我想,她們家里應該有老父老母,或許還有兄弟姐妹吧,她們怎么啟齒跟他們說這件事情呢?我甚至想,她們的家人一旦知道了靠這樣的冒充來出名的丑事,她們會不會被家人關起來猛抽一頓呢?
無論中外古今,凡有人群的地方,總是有人希望自己出類拔萃、不同凡響、立身揚名。這完全符合人的本性,也是人類能夠在相互競爭中不斷前進的動力,不僅無可厚非,而且值得贊許。中國古代人的求名方式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靠的是刻苦讀書以求金榜題名;外國人的求名方式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靠的是艱苦努力功成名就?,F代社會,信息發(fā)達,成名的路子更寬,方法更多,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君子求名,應當取之有道。那種遺惡臭于世,被千夫所指的“名”,應該說,大多數有良知的人還是避之惟恐不及的。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孩,本來該把自己的純潔和正直的名聲看得像眼睛一樣重的,居然還有人去冒充去承擔這樣的丑名,這的確讓人匪夷所思。
我只有痛心地問,小霞們,難道丑名比尊嚴更寶貴更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