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主人公高漢明由當年的小菜販成長為暢銷書《臥底當代丐幫》的作者之一,全賴于他對夢想的執(zhí)著和對自我的不斷提升。這多多少少對我們是一種啟示吧。
16歲的小菜販
“媽,我的錢被人偷走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什么禮物也沒買,對不起……”風塵仆仆從武漢趕回的他對母親說。接著,他下廚給母親做了一碗長壽面:“媽,趁熱吃?!蹦赣H一面說“好吃”,一面深情地望著他。
他叫高漢明——湖北省云夢縣下辛店鎮(zhèn)的一個貧困農家孩子,兄妹六個,他排行老三,初中畢業(yè)后因家窮輟學,卻夢想當詩人。1987年春的一天,父親從門后拿出一桿秤,抖了抖上面的灰塵,說:“明娃,村里有好幾個在武漢販菜發(fā)了財,你也去干這個吧?!?/p>
年僅16歲的高漢明帶著一桿秤和父親給的一點錢,還有一包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稿,踏上了省城武漢的街頭。當天,他租了一間廉價的違章房,又買了一輛舊自行車和一個鬧鐘,開始了賣菜生涯。
第二天凌晨2點,鬧鐘響后,高漢明翻身起床,頂著寒風趕到武泰閘蔬菜批發(fā)市場,采購了七八十斤蔬菜,準備拖到楊園菜場,不想自行車在半路扎破胎,只得推著走,兩小時后才到目的地。天亮后,小高發(fā)現自己千辛萬苦“推”來的蔬菜質量非常差,一同行譏笑他:“你這不是賣菜,是賣垃圾?!苯Y果,左鄰右舍的菜賣得飛快,而他這個“木雕菩薩”還坐在那里。那天,他覺得時間過得特慢,時近黃昏時,他將蔬菜全部處理給了一個賣盒飯的老板。
“處子戰(zhàn)”以虧本而告終。他特地寫了一首詩:汗水與疲憊/還很生動/星星卻一顆顆熄了/在未名的小屋里/思念那輪月亮——圓透了/就是回家的車輪……
高漢明仿佛天生不是賣菜的料。他磕磕絆絆賣了三個月菜,總共賺了400多元。母親生日到了,他決定回家賀壽。由于第二天不賣菜,他來漢后第一次睡了個從容覺。早上醒來,卻發(fā)現褲子不見了,褲袋里裝有400元血汗錢啊。警察經過勘查,認定是小偷在窗外用特制長竿“釣”走了他的褲子……于是,便發(fā)生本文開頭一幕。
那一聲聲“你是男人啊”……
母親托人將高漢明送到漢口一家餐館打雜。雖然工資只有幾十元,小高很樂意,因為這行不擔心刮風下雪,除了兩餐飯忙碌一點外,還有空閑時間,正好可以寫詩作文。工作穩(wěn)定后,高漢明狂熱地投入到寫作中,可只開花不結果,連個退稿信都沒一封。
有天,當他又將去郵局寄厚厚的小說稿時,老板打趣地說:“小高,你不如把郵票錢拿出來買零食給我們吃,還有個人情在?!彪m是玩笑,小高卻覺得腳下的腳步忽地變得沉重了。是啊,總是這樣勞而無功也不是辦法。他想另辟蹊徑。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他發(fā)現報紙上有很多關于街頭巷尾的小新聞,百把個字。他試著寫了一則黑心個體戶坑人的小新聞,投給了《長江日報》,很快就見報了??粗约旱拿值谝淮巫兂摄U字,高漢明笑得合不攏嘴,炒起菜來格外順手。這種快餐式的寫作,極大地鼓舞了他,他沒事就上街找新聞,他的名字經常見報了。
24歲時高漢明結婚了,妻子說的話讓他終身難忘:“我相信你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p>
兒子出世后,身體不好,有哮喘病,經常住院,花很多錢,加上房租、水電費、衛(wèi)生費、暫住費、生活費……使他們這個小家變得很窘迫,他頻頻向親友借錢。有天,借給他錢的妻舅煩了,厲聲質問他:“漢明,你是養(yǎng)家糊口的大男人,怎么混得這樣栽呢?”他無言以對。
一向賢惠的妻子也含淚埋怨:“漢明,咱們沒錢買肉可以吃素的,沒錢買衣可以穿舊的,可兒子病了不能就這樣在家呆著吧?你是男人?。 弊詈?,還是房東主動掏出100元錢,小兩口才把兒子送到醫(yī)院去打針。
晶亮的藥水緩緩滴入兒子的血管,高漢明獨自走出醫(yī)院,在馬路上散著步,一輛人力三輪車經過他身邊,車夫問:“老板,坐不坐車?”高漢明苦笑著搖搖頭,看著車夫搖著鈴鐺遠去的背影,他深受啟發(fā)。踩三輪車!對,這是個無師自通的行當,我何不去當車夫呢?既能賺現錢,時間又可自由支配,多好的職業(yè)!
高漢明興奮地折身跑進病房,急切地把這個想法跟妻子說了,妻子半天沒出聲。他看破妻的心思,說:“你看,滿街的車夫都是男人咧!”妻子眼圈紅了,心酸地背過身去……
麻木開始了記者生涯
高漢明如愿踩上了三輪車。
生存絕望時,再敲一次門,上帝便重新為高漢明打開了一扇窗,生活的亮光透過這扇窗照進來,他投稿激情再次燃燒。哲人說:“當你在苦中找到快樂時,你的苦就結束了?!毙「呃貌热嗆囎呓执锏挠欣麠l件,不停地為報社寫稿。平時,有生意便做,沒生意就在車上看書,或為要寫的新聞打腹稿,晚上回家再一筆一劃地謄正,并親自送到報社。此舉既省郵費,又提高時效,還可與編輯們當面交流,一舉多得!
武漢方言稱這種簡易三輪車或車夫均為“麻木”,高漢明的職業(yè)是“麻木”,做人卻一點不麻木,經常為住所居民的境遇在報上鼓與呼,居民都親切地稱他為“麻木記者”,但他沒想到據實寫稿還會有危險。
漢口有一棟八層高的居民樓,一樓的房主自恃有后臺,居然掘地三尺,違建復式樓。施工的那些日子,拆墻挖地,整棟樓像地震似的搖晃,嚴重威脅到百余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大家既惶恐,又憤怒,多方反映卻無下文。居民們找到高漢明,請他向報社曝光。小高不動聲色地寫了一篇新聞稿,報紙披露后,引起市領導高度重視,責令有關部門嚴肅查處。最后,復式樓停工,違規(guī)挖出的地下室被重新填埋,房主還遭到了經濟懲罰。居民們拍手稱快,有人端來綠豆湯為高漢明解暑,有人還為他兒子買了好幾套新衣,許多人等著坐他的車……看著自己的舉手之勞得到這么多人的尊重,小高心里熱乎乎的??芍窕@打水的房主得知是高漢明壞了他的事,竟惡意報復。
那天下午,高漢明剛準備回家休息,兩個橫眉怒目的男子沖上前就是兩拳頭,打得他眼冒金星,惡男接著又是幾腳將他打倒在地,還在他臉上狠狠地踩了幾下。惡男罵道:“你他媽的鄉(xiāng)里伢,不好好踩‘麻木’,叫你多管閑事?老子打死你,讓你在武漢呆不下去!”附近的居民聞訊趕來,紛紛聲援高漢明。110警察來了,帶走了惡男。有個居民將小高扶上三輪車,說:“高記者,是我們連累了你。來,我送你上醫(yī)院?!?/p>
“麻木”記者的社會地位低,遭人輕視甚至侮辱是常事,高漢明依然堅守自己的信念。
高,實在是高
這個插曲過后,高漢明陷入了深思。人力三輪車畢竟是種落后的交通工具,不可能長期存在,即使能,自己年老了,踩不動車怎么辦?他始終堅信自己的性格適合筆桿子,因此寫得更勤奮。
有次,高漢明興沖沖地將載有他作品的樣報遞給另一個車夫看。車夫說:“怎么又是小豆腐塊?有本事你寫個長的讓我們看看?!边@句話小高放在心里了,并下決心提高自己的水平。
遼寧著名小品劇作家何慶魁曾在央視《藝術人生》節(jié)目中說:“雞子體內有了鈣,才不會下軟皮蛋。”于是,高漢明擠出部分積蓄上了《詩刊》《鴨綠江文學》寫作培訓班,并按要求寄去了一些習作,均得到了老師的回復。一年多以后,他有五六篇作品在公開刊物上發(fā)表。而武漢的報紙副刊上,也常能看到他的小小說和散文。
1998年秋,高漢明剛到郵局取了幾筆稿費,回家又收到了長江日報來信。信是楊泓和宋驥弘兩位老師寫的:
高漢明:
最近經常在各個報紙上看到你的作品,我們由衷地高興。我們一直很關心你的生存狀態(tài)和新聞寫作,總希望你有好的發(fā)展?,F有個機會,不知你是否有興趣前去試一試?有個雜志是中央級刊物,在武漢編輯出版。該社欲補充一些新生力量,我們就推薦了你,相信你能干好……
高漢明一連將來信看了四五遍,確信無疑后,他落淚了。
當夜,高漢明又寫了一首詩:人生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但別忘記趕路。
高漢明被該雜志社錄用后,上班第一天,特地理了發(fā),穿上妻子給他買的一套銀灰色西服,真成了窗明幾凈的、辦公室中的一員,這里摸摸,那里看看,簡直像做夢啊,一個踩三輪車的打工仔居然當上了編輯!而且是在高聳入云的寫字樓辦公。這樣的高樓,他以前也來過。不過,那時是送盒飯的小工。今天,他卻成了吃飯的人。頗有戲劇性的是,高漢明有天上班起晚了,怕遲到,就叫了一輛三輪車直奔單位。車夫是他過去的同行,眼睜睜地看著高漢明邁進了那棟寫字樓,老半天還站在樓下發(fā)呆。后來再碰見高漢明時,車夫由衷地豎起大拇指說:“小高,你高,實在是高……”
天啊,不當記者當“乞丐”
是好花不常開嗎?在2000年底的團年宴上,雜志社社長舉起酒杯,以一種低沉的語調說:“根據新出臺的政策和上級指示,我們的刊號取消了。大家喝了這杯酒,各自找出路吧!”
高漢明對下崗心里并不慌。因為武漢誕生了一些新興報紙和刊物,正不拘一格納人才。他在《人才信息周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還領到了正規(guī)的記者證??蓛赡旰?,高漢明忽然遞交了辭呈,原來,他和《楚天都市報》記者占才強都是從社會底層起來的,早就想寫一本關于乞丐的暢銷書。決心打入丐幫內部臥底,與乞丐同床共枕,同跪同討,深入生活,寫個好長篇。他們怕給報社造成什么負面影響,約好雙雙辭職。
為此,高漢明找了幾套舊衣服,用剪刀剪了幾十個破洞,弄了些煤灰,既往臉上抹,又往衣服上擦,終于將自己打扮得跟真乞丐似的。走在街上,迎接他的大都是厭惡的目光,上公汽時,他故意不買票(乞丐都是這樣),司機叫他“滾下去”,乘客叫他“滾遠些”,有人甚至抬腿便踢。到了晚上,他為了從乞丐口中知道更多的東西,與乞丐擠在一床污穢不堪的被子。
每到吃飯時,高漢明總說不餓,然后瞅個機會溜到小餐館買幾個包子充饑。好在他“樂善好施”,乞丐們漸漸愿意與他拉家常,于是,一個個觸目驚心的幕后故事被他和占才強搜集到了,有租殘疾孩子乞討的,每月給孩子的父母幾百元租金;有將流浪兒兇惡地弄殘后,強令他(她)乞討的;有用活人做遺像,然后編個凄慘的故事騙錢的……三天三夜說不完。更讓他驚訝的是,相當一部分乞丐月收入四五千元,有的甚至更高。他們在老家蓋起了樓房,置辦了家用電器。甘肅岷縣的1000多人在武漢乞討,當地一些村莊甚至以乞討為榮、為樂!
高漢明和占才強冒著染病的危險,整整在丐幫臥底了四十天,親眼目睹了許多新型的假乞丐、職業(yè)乞丐,甚至是帶有黑社會犯罪性質的集團乞丐,并根據這些素材寫成了一本書《臥底當代丐幫》。
2002年4月,《臥底當代丐幫》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其獨特的新聞視角、圖文并茂的方式使其成為一本暢銷書,被全國70多家報刊連載或報道,引起了許多社會學專家的關注,高漢明和占才強一舉成名,還于2003年8月28日晚,走進了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演播大廳,錄播了一期《我在馬路邊》的節(jié)目。
現在,高漢明創(chuàng)作熱情一發(fā)而不可收,第二本親筆撰寫的《百歲壽星養(yǎng)生檔案》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而高漢明,正受邀為一個電視劇寫劇本,目前已寫7萬字。前幾天,澳門大學看了央視《實話實說》后,向高漢明發(fā)來了免費入學的邀請函……
拿到《臥底當代丐幫》的第一筆版稅后,高漢明心潮澎湃,他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媽,兒子終于可以在館子里為您慶祝生日了。”他還對他過去的“麻木”同行說:“我終于可以寫長的給你們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