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2004年6月,一份“綠色藝人”的名單開始在網(wǎng)上流傳,當紅藝人張惠妹、周杰倫、S.H.E均赫然在列。
針對大陸網(wǎng)民聲稱“封殺”支持臺獨“綠色藝人”的舉動,臺灣歌迷反唇相譏,宣稱將以封殺王菲、那英在內(nèi)的香港和大陸歌手作為還擊。
這一切都局限于網(wǎng)上的口水戰(zhàn)。但是,到了6月12日,事情發(fā)生了變化。當天,張惠妹以形象代言人身份在杭州參加某飲料宣傳會,遭到網(wǎng)民抵制,致使宣傳活動被迫取消。
一時間,“張惠妹事件”成為兩岸三地的熱門話題。2000年,張惠妹因在陳水扁就職典禮上演唱“中華民國國歌”而被大陸“封殺”,如今又出現(xiàn)“綠色藝人”和“張惠妹事件”,張?zhí)寡宰约骸皦毫艽蟆薄?/p>
6月18日,國臺辦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回答臺灣記者提問,稱大陸不存在“清查綠色藝人”之事。個別城市發(fā)生了臺灣歌手演出受阻,以及網(wǎng)上直接點名批評臺灣演藝界人士的情況,也只是個別現(xiàn)象,發(fā)展兩岸文化交流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大陸方面將一如既往地鼓勵并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
吳學軍 研究生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是沒有政治傾向性的,但是音樂的演唱者則有自己的政治立場,隨之而來的一個推論就是,通過她傳播的音樂造成的影響也應該有一定的政治傾向性。
最近幾年來,大陸敞開胸懷加強與臺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但是一個明顯的結果就是,歌舞升平的背后掩飾了越來越嚴重的臺灣去中國化的客觀事實。我們大陸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不應該使這種現(xiàn)象放任自流,如果那樣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使大陸的對臺策略,陷于整體民意上的被動。作為一位知名的藝人,張惠妹在大陸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因此,我認為對其進行限制和打擊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張師傅 出租車司機
我兒子每天都吃康師傅方便面,而且是紅燒牛肉的那種;今天小家伙出去了,買了一箱華豐回來。他說要是買康師傅,臺灣的導彈里就有他好幾分錢。他不干.小家伙有骨氣,我表揚。小孩如此,何況我們乎?
強國論壇一網(wǎng)友
正當網(wǎng)民們正想找實實在在的對象和機會來表達他們的訴求時,張惠妹懵懵的跑了過來,站在了靶場的中央。有人說杭州人做得有些過分,其實不然,如果這是針對張惠妹本人的或許有點,但是放在反臺獨這個大背景下來看,杭州人已經(jīng)夠理智了。
葉青山 醫(yī)生
無論如何,張惠妹能夠在大陸來去無礙,得意洋洋,客觀上助長了臺獨分子的氣焰,誤導了公眾視線,不利于萬眾一心團結一致聲討臺獨、抵制臺獨。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思想觀念更容易被搞得混淆不清,祖國統(tǒng)一觀念將會因此削弱,對臺獨分子的丑惡行徑會持寬容的、無所謂的態(tài)度,等于是縱容分裂祖國的圖謀一步步地得逞。所以,必須封殺張惠妹,必須封殺一切臺獨分子在大陸的活動空間。
凱迪網(wǎng)絡一網(wǎng)友
對極其個別的臺獨死硬分子如巖里政男者流,當然不能手軟,對許文龍這類臺獨企業(yè)主,也有必要給他點顏色看看,但作為一位舞臺上的藝人,張惠妹是我們團結教育的對象,這種教育是接觸、是感化。我對流行歌曲沒興趣,也不會去看張小姐的演唱會,但如果非要我去,我只想對她說一句話“我們一起為中華民族的明天唱”。
梁慧敏 大學三年級學生
《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為了救小樓,為侵華日本官兵唱了一段曲,被小樓狠很地抽了個耳光;無獨有偶,張惠妹在杭州被封殺,也許只是因為為過去阿扁的就職典禮唱了一首歌而已。對藝人用政治家的標準去要求,未免有點過火。
陳三石 新聞工作者
張惠妹說白了,只是一場政治游戲的犧牲品,抵制她能夠有多大意義呢?即便我們大陸把她給徹底封殺,又能怎樣,能解決臺灣問題么?恐怕非但起不到什么作用,還會增加負作用,讓兩岸人民之間的誤解進一步加深。
這次張惠妹杭州遭到封殺,唯一的收益者應該是那些惟恐天下不亂的臺獨分子,是那些希望中國不再繼續(xù)發(fā)展的陰謀家??粗_海兩岸民眾斗個你死我活,我想哪些臺獨分子一定在暗地里偷笑。
張?zhí)煳?評論家
張惠妹“事件”已經(jīng)成為海峽兩岸的熱門話題。作為當事人,張惠妹返臺后對媒體的表態(tài)相當理智而謹慎:她反復表示理解大陸網(wǎng)友、學生的心情和做法,也理解公安部門出于防止出現(xiàn)不好預料的情況而將其活動取消的決定。
張的話自然可以做兩種解讀———可能確實是她對大陸民眾,包括那些“誤解”她的青年,有著充分的善意和理解。但也可能是因為4年前的所謂“國歌”事件,使她變得更加老練和現(xiàn)實,知道為了更大也更長久的商業(yè)利益,應該如何避免再次刺激大陸民眾而失去祖國大陸的市場。如果她的表態(tài)是出于前一種原因,則證明連她這種真正的“原駐民”,都和祖國人民之間存有一份情感,兩岸人民之間的“統(tǒng)一”,多了一分基礎;即使是后一種情況,也能說明兩岸之間的利益彼此高度滲透,即使僅僅出于利益的需要,兩岸民眾間的交流也已經(jīng)難以阻斷。因此對于“張惠妹”們,我們應該比他們表現(xiàn)得更理智、更寬厚、更包容。
一位市民
張惠妹是個歌唱家,不是一個政治家。你就只用對一個歌唱家的衡量標準去評判她,而不能用一個對政治家的標準去批評她。張惠妹有多少錯?我看充其量就是為過去阿扁的就職典禮唱了一首歌而已。如果這是錯,那么你得怪罪和懲罰多少人?
專家評論
對“張惠妹現(xiàn)象”的政治解讀
陳子帛(香港時事評論員)
“張惠妹風波”在海峽兩岸和海外華人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臺獨立場的媒體乘機借題發(fā)揮,攻擊大陸。臺灣主流媒體也以為,這種針對所謂綠色藝人的封殺和杯葛,只能進一步疏離兩岸民眾的感情,增加多數(shù)臺灣民眾對大陸負面的印象,從而為臺獨分離勢力累積民意支援基礎加分。
張惠妹四年前應邀參與陳水扁的就職演說,高唱“中華民國國歌”,是不是應該受到指責,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和認知。如果有綠色臺商,綠色藝人,當然還有綠色臺胞,是不是都要一視同仁?
我并不贊同大陸網(wǎng)民或者部分“憤青”對張惠妹的杯葛舉動,但能夠理解他們情緒激憤的前因后果。政府未必就有所謂的封殺“綠色藝人”的名單和政策,但四年前張惠妹參與陳水扁“總統(tǒng)就職儀式”之后,在大陸民眾中的形象大變卻是不爭的事實,畢竟最大的癥結是資訊傳播不對等和不對稱。
這種資訊不對等傳播和不對稱解讀,在大陸和臺灣同樣存在,而且也相當嚴重。臺灣所謂的民粹和網(wǎng)絡民族主義的泛起和濫觴,經(jīng)由資訊網(wǎng)路的傳遞,新聞媒體的炒作,其中的情緒化偏差,甚至有可能成為自身政治社會穩(wěn)定的引爆點。
對張惠妹風波的深思過程還可以發(fā)現(xiàn),當下處理臺海關系互動,其實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偏差。這種偏差體現(xiàn)在張惠妹風波身上最為明顯,我深以為憂。
娛樂就歸娛樂吧
藍懷恩(臺灣學者)
不用說,張惠妹的綠色事件,是會擴大兩岸年輕人的情緒對立之勢。
凡事皆泛政治化,讓臺灣社會這些年在人民生活品質(zhì)上飽受倒退之苦,政客操弄族群矛盾固有其利益掛帥的考量,但是媒體跟著起舞更是嚴重戕害受播大眾的民族情感。令人失笑的是根本全無國恨家仇,反倒是流行音樂所架起的心靈橋梁卻無遠弗屆,但隨著毫無政治智慧的魔音穿腦,眼看著就波及到年輕的下一代,豈是有識之士所愿見的?
無可諱言臺灣的“獨立之聲”,源自于李登輝為鞏固政權和個人民族意識使然,自此政客食髓之味,族群撕裂一發(fā)不可收拾,也白熱化兩岸之間統(tǒng)獨之爭,加之皆為一己之私的國際勢力介入,更復雜了臺海局勢,使之陷入無休止的紛爭中,冤枉不?
唯一可緩解之道,即在于娛樂歸娛樂、經(jīng)濟歸經(jīng)濟、文化歸文化,各種交流均有助于雙方認知何來深仇大恨,徒讓少數(shù)政治圖謀者遂其所愿?換句話說,任何一方的大度相待將導之良性循環(huán),故毫無疑義,面積270倍大、人口60倍多且發(fā)展格局正受到全球矚目的中國大陸,比之目前經(jīng)濟受困、社會混亂的臺灣,更具肚能撐船的優(yōu)勢,因此演唱邀約無須終止,網(wǎng)友情緒通過主政者的寬待為懷,也無由激化起了。
仇恨宜解不宜結,自古戰(zhàn)爭從不曾為人民謀取過幸福,今天如果只為一個小小的張惠妹,而種下不知為何而戰(zhàn)的爭端,親者痛、仇者快的不只是兄弟鬩墻而已,更多的恐怕是不愿看到中華民族這個巨龍幡然壯大的國際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