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向東是我的老朋友了。他為人樸實,性格耿直,創(chuàng)作非常勤奮,十幾年來一直在武警部隊從事新聞報道專業(yè)創(chuàng)作。近些年,他的創(chuàng)作突飛猛進,尤其是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一鳴驚人,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2001年,他的中篇小說《吹滿風的山谷》獲得魯迅文學獎;2002年,他的小說《初三初四看月亮》又榮獲老舍文學獎。他因此成為與許多實力派且當紅作家齊名的北京作協(xié)簽約作家。
衣向東在《在底層》(見本刊2004年4、5期)里描寫的王書臣,是天津市公安局紅橋分局南頭窯派出所的一位民警,普普通通,然而卻做了一件又一件許許多多的人都難以做到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情。
長篇報告文學《在底層》是衣向東在公安文學領域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其成功之處在于從平民視角出發(fā),把王書臣作為一名普通人、一名生活在平民階層的平民警察來寫,寫他和與他一起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們的命運、愛情故事以及生存狀態(tài)。無論是與他命運休戚相關的殘疾人張連喜,還是對生活一度充滿絕望的同學王宏光,無不感受著王書臣無私的愛和人格魅力。而作為警察的王書臣,其所體現(xiàn)的職業(yè)精神,則是“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心為民所想,權為民所用”的具體實踐,也是對“以民為本,立警為公,執(zhí)法為民”的理念和思想的形象詮釋。
同時,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在底層》仿佛也象征性地寓意出王書臣三十年如一日、背負殘疾人張連喜行走在底層的人生寫照。
衣向東的報告文學《在底層》,語言敘述平實樸素,平凡中見真情,在真實的基礎上,調(diào)動多種藝術手法,使作品情景交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物的命運強烈地震撼著讀者的心靈,使人感到可親可敬,并油然生出崇敬之情。無疑,《在底層》是近年來公安題材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部難得的力作。
在衣向東的筆下,我們看到了王書臣的人格力量和美德。無論作為學生,還是作為普通民警,他的心里裝的總是別人,他時刻關注著弱勢人群的生存狀態(tài)。
小時候,為了背殘疾同學張連喜上學,王書臣耽誤過功課,掉進過水坑,放棄過上重點中學;為了修好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送連喜上學,他偷著去打工搬石塊掙錢;他為了連喜學理發(fā),背著連喜去洗澡,讓連喜平生第一次看上了電影……王書臣一連串的行為宛如一盞燈,照亮了張連喜曾無數(shù)次失望、氣餒的心靈世界,照亮了他不幸卻充滿幸福的人生之路。
中學快畢業(yè)時,王書臣又開始考慮將來連喜靠什么走進社會、養(yǎng)活自己,他教連喜學賣魚蟲,學做小工藝品,想方設法在畢業(yè)前幫他學一些謀生技能。當王書臣即將跨入部隊大門時,他放心不下連喜,就把連喜托付給弟弟照料。連喜感到:自己什么都可以失去,就是不能失去書臣的友誼。書臣就是一棵大樹,是連喜生命的支撐,是他生存下去的希冀和依靠。在三年的軍旅生涯中,王書臣與連喜常常以書信往來相互鼓勵。當王書臣以出色的“學雷鋒好戰(zhàn)士”等榮譽稱號告別了綠色軍營、走向社會時,連喜的一番話卻成為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
“我覺得警察好,警察為民服務,受人尊敬。你不在這三年,有時過馬路,全是警察幫我推輪椅,外出下雨是警察幫我撐傘。反正只要碰到為難事兒,我就看有沒有穿制服的警察,只要有他們,我這心里就特有底,他們決不會袖手旁觀的?!?/p>
連喜的一番話,更加堅定了王書臣加入到人民警察行列中的決心。
1985年5月,王書臣被分配到天津市公安局紅橋分局南頭窯派出所,當上了一名戶籍民警。他熱心為管片百姓服務。刑釋解教人員王宏光是張連喜的小學同學,當年欺負過身有殘疾的張連喜,被釋放回來后,破罐破摔,陷入生活絕境。王書臣不計前嫌,為他落了戶口,介紹了對象,還翻出家底幫他辦了營業(yè)執(zhí)照,使他的生活有了起色。王宏光落淚了,直喊王書臣“親哥哥”。一位聾啞人辛苦積攢的六千元體己錢不幸被老鼠咬碎了,難過得捶胸頓足,王書臣知道后,二話沒說,幫著一點點地粘了一天,并到銀行兌換成了整錢。無法開口的聾啞人激動得逢人就豎大拇指,哇啦哇啦地“訴說”王書臣是他的貼心人。
王書臣不僅救助弱勢群體,更嚴格執(zhí)法,履行警察的神圣職責。一次,當他背著連喜去洗澡時,偶然發(fā)現(xiàn)熱心腸的澡塘工作人員過年卻不回家,職業(yè)的習慣令他對這個人產(chǎn)生了警覺。果不其然,從這個過年不回家的人入手,進而查出了一個詐騙18萬元人民幣的在逃人員劉廣柱;在情與法面前,王書臣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力量更是令人敬畏。一次,他抓住了一個搶劫犯罪嫌疑人,發(fā)現(xiàn)竟然是自家鄰居,對方家人軟硬兼施,希望王書臣能夠網(wǎng)開一面,但王書臣并沒有被對方的禮品所誘惑,更沒有被對方發(fā)出的恐嚇所左右,他堅持秉公執(zhí)法,維護了法律的尊嚴。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碑斈昀卒h同志的這句樸素無華的人生箴言也成為王書臣的座右銘。他的付出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信賴。連喜的奶奶在彌留之際,最想見的人就是民警王書臣,老人家要向他說聲謝謝方能閉眼,并心疼地斷斷續(xù)續(xù)地說,書臣身材不高還駝背,都是背連喜背的。
的確,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王書臣從九歲開始背連喜上學,一直背著連喜走進婚姻的殿堂。書臣把自己的命運與這些底層百姓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須臾不得分離,所以人們也就不難理解,即使當他與純樸善良的姑娘王淑珍相愛時,依舊堅持把對方嫌不嫌棄連喜作為找對象的首要條件。
三十年風雨人生,三十年無私奉獻,王書臣就像一粒落入泥土的種子,生根發(fā)芽;更像燃燒的蠟燭,照亮生活底層的小巷,照亮在艱苦泥濘之路上跋涉的一對又一對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