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臺不見得就光彩,在后臺說不定更自在。不過,我的名字不只口曠柏楊背后的女人”。
小時候,看到祖母、外婆在戶口名簿上的姓名欄目,是一個張氏和李氏。當(dāng)時年紀(jì)小,不懂“氏”這個字是什么意思,也不懂得發(fā)問,只在內(nèi)心深處,有個模糊的感覺:她們的名字就叫“氏”?;蛘吲艘坏├狭?,名字就不重要,只要有個和丈夫相同的姓就可以。至于她們?yōu)槭裁床蝗缙腿恕扒锵恪薄ⅰ疤m貞”,那樣明正言順的叫起來爽口又響亮?祖母和外婆從什么時候開始喪失自己的名字,而又為什么會喪失?在我小小的心靈里,留下一個淺淺的問號。
我第一次出嫁(那時“嫁娶”比“結(jié)婚”一詞用得更普遍)的時候,是20世紀(jì)50年代,我20歲。有一天丈夫拿著戶口名簿回家,我打開來一看,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名字上多了一個姓:“林”。我問他怎么回事?他笑得有點得意的說:這叫“冠夫姓”。是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女人嫁入之后,夫姓一定要加在妻子本來的姓名之上。從此,我在工作的單位里自稱“張香華”,同事們也如此稱呼我。但單位上要填的表格,薪水袋上都要我自稱“林張香華”。有時公文上需要簽名或蓋章,才完成手續(xù)。一旦我忘了冠夫姓,或帶錯了圖章,還得回家找圖章,重來一遍。最近,我到內(nèi)地旅行之前,我工作的電臺頒獎給我這位資深節(jié)目主持人,司儀還照本宣科當(dāng)眾呼我:郭張香華,上臺領(lǐng)獎。弄得我有點尷尬。
由“林張香華”變成“郭張香華”的原因是,我第一次婚姻二十年之后,我第二次結(jié)婚。這次我嫁的人是作家柏楊,他本姓“郭”?;楹螅幸惶?,無意中才發(fā)現(xiàn)戶口名簿上,我的名字換成了“郭張香華”。這個時期據(jù)我所知法律上已取消冠夫姓的規(guī)定,而我這個“郭”字怎么會加上去的,整個過程我已模糊。我問柏楊,他堅持說他絕沒有在我本名上加夫姓的念頭,所以絕不是他加的,說不定,他說,那是我自己加上去的。他和我一向迷糊,如今他這么說,我既弄不清,更無從辯護。我自開始出版作品以來,從來就用“張香華”本名,怎么獨獨在重要的戶籍、身份證、護照上,弄得這么糾纏不清?我今天的推想事情可能是這樣的:記得辦理戶籍手續(xù)的當(dāng)時,我也在戶籍課現(xiàn)場,我只拿出再婚的證明書,而沒有進一步要求干脆去掉夫姓,辦事的職員就順理成章的把我的夫姓改掉,由“林”改成“郭”,而不是索性去掉。
今年3月間,我在內(nèi)地旅行了六個城市:廣州、大連、北京、上海、蘇州、南京,在四所大學(xué)演講,或者開座談會時,會場上總拉起紅布條,把我的名字與“柏楊”的名字糾纏在一起。甚至,在我應(yīng)邀參加廣州保利房地產(chǎn)公司主辦的婦女節(jié)文化活動上,我的名字之后,還括弧加上——(柏楊夫人)的稱號。每個場合總有人問起我對這個稱呼的感想?其實我以為在前臺不見得就光彩,在后臺說不定更自在。而且后臺的工作很重要,為什么要一起擠到前臺去呢?不過,我的名字不只叫“柏楊背后的女人”,我也和一般人一樣,有我自己的名字呵。
何況,我在日本、韓國、美圍、東歐(包括南斯拉夫,現(xiàn)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波蘭……以色列、巴勒斯坦……菲律賓)都是從事我個人的文學(xué)、文化交流。接受新聞、雜志、廣播、TV采訪時,往往要我提到我的丈夫名叫“柏楊”,他也是一位……可見得夫婦誰在前面、誰在后面,各有所司,要看不同的場所,彼此成全,沒有必要覺得委屈,或被埋沒。
在山東的內(nèi)地,我聽到男人稱別人的妻子“王家的”“趙家的”…或“劉嬸”“錢嬸”,卻不提這位女性自己的名字。又有一回在北京,一位朋友邀我去他家做客,他口口聲聲說他“媳婦”……我愣愣的看著他,心想他才幾歲呀?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兒子?又過一會兒,一位中年的女性出現(xiàn),我才會過意來,原來“媳婦”是指他的妻子。
日本的婦女結(jié)婚之后,通常被稱做“某某太太”,生孩子之后,就變成“某某的媽媽”。臺灣在日本殖民時代,女子嫁人后是從夫姓的,娘家的姓根本就被省略了,只有在舊日同學(xué)相聚印同學(xué)錄時,才在夫姓之下注明自己原來的姓。
前英國首相一向以撒切爾夫人自稱,不曾聽到她的叫屈。而美國年華老去的玉女電影明星伊麗莎白·泰勒,到目前結(jié)過八次婚,如果她是20世紀(jì)50年代在臺灣的中國人,那光是名字的更換就夠她累了。當(dāng)年,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的遺孀杰奎琳,后來再嫁世界富豪希臘船王歐納西斯,她堅持保持肯尼迪與歐納西斯兩個夫姓,最后,墓碑上刻著肯尼迪·歐納西斯·杰奎琳。私下互相毆打到彼此鼻青臉腫的前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夫人希拉里,一直冠夫姓。我以為叫什么名字,只是方便別人透過已知來認識對方的方法,自己到底是什么內(nèi)涵才最重要,其他,該做什么,就做什么,盡了心力,除此,一切何不順其自然?
還好,我們是一般普通人,不會有太多不同的面向。名字固然重要,名字背后的內(nèi)涵,比什么都更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