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臨時政府已經(jīng)組成,向它移交權力的日子也一天天臨近。但那個曾被廣泛看好、深受美國器重的人,不但沒進臨時政府,反而在不久前的5月20日被駐伊美軍“抄”了家。他就是著名的倒薩中堅、伊拉克國民大會主席沙拉比。
艾哈邁德·沙拉比59歲。13歲時離開伊拉克前往美國,持有美國護照。1989年,因挪用銀行資金罪被約旦法庭缺席判處22年監(jiān)禁。后組建流亡組織伊拉克國民大會,獲得美國中央情報局及國防部資助。在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前一個月坐著美軍的飛機回到伊拉克。2003年4月6日,在美軍護送下來到納西里耶,建立了伊拉克戰(zhàn)后第一支安全部隊。后成為伊拉克臨管會成員。
然而,就是這樣一名“有頭有臉”的人物,其住宅卻遭到了美軍的搜查。搜查令是伊拉克中央刑事法庭發(fā)出的,此次搜查目的完全是調查沙拉比領導的伊拉克國民大會部分成員涉嫌敲詐、綁架、挪用資金的犯罪行為。但是,從消息一傳出,許多媒體就評論到:沙拉比“失去了美國的寵愛”。
美軍和伊拉克警方從沙拉比那里拿走的兩樣東西,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一樣東西是一些和石油換食品計劃調查有關的文件,是石油部提交給臨管會的。據(jù)報道,這份秘密文件可能涉及當年一些伊拉克官員、美國公司在執(zhí)行“石油換食品”計劃時的貪污或走私行為。難道搜查沙拉比是為了截留罪證?
另一樣東西是霍梅尼贈送的《古蘭經(jīng)》。兩伊戰(zhàn)爭后,霍梅尼將這本《古蘭經(jīng)》作為禮物送給沙拉比,上面寫著“給我的兒子艾哈邁德”。
這兩樣東西引起媒體興趣不是偶然的。因為,它揭示了至少兩個沙拉比失寵的原因。第一,翻舊賬惹惱了美國;第二,和伊朗關系密切。不過當然,這不是沙拉比失寵的全部理由。
沙拉比被搜,最意外的恐怕是美國國防部的高官們。無論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還是副部長沃爾福維茨,都是從媒體報道中才得知這一消息的。他們甚至一時搞不清:“是誰簽署了搜查令???”
顯然,美國駐伊拉克最高文職行政長官布雷默沒有向五角大樓通報這次行動。因為,在布雷默和五角大樓眼里,沙拉比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人。
從基本事實看來,有一點可以肯定:沙拉比和美國的關系大于他和伊拉克的關系。就像美國中東研究院的一位專家說的,沙拉比在伊拉克談不上有什么政治基礎,他被看成是一個“坐在豪華轎車里造反的人”。據(jù)說,伊拉克前副總理阿齊茲就曾不屑地對美國官員說,你們繼續(xù)養(yǎng)著沙拉比吧,給他好吃好喝的,要知道他25年沒回過伊拉克,在伊拉克一個人也不認識?!钡?,美國真的是用大錢養(yǎng)著沙拉比。
從2000年3月,沙拉比和他的伊拉克國民大會從美國政府那里獲得了至少3300萬美元的資助。就在他的辦公室被搜查的前兩天,美國國防部才中止了每月34萬美元的秘密情報經(jīng)費資助。
最近,《紐約時報》刊登了一份自我批評,承認至少從1991年開始,就陸續(xù)采用了由沙拉比提供的未經(jīng)核實的信息?!都~約時報》記者、普利策新聞獎得主朱迪思·米勒承認,是沙拉比給她提供了許多關于薩達姆擁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無法證實的獨家情報。的確,不久前的“情報門”調查揭示,沙拉比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被美國軍情局列入了“不可相信”的黑名單。
媒體認錯了,國防部卻不愿意。有人說,面對假情報的尷尬,美國國防部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承認自己愚蠢,上了沙拉比的當;要么承認自己作假,用虛假情報推動戰(zhàn)爭。國防部當然是哪個也不愿承認。但事到如今,現(xiàn)實讓國防部無法強硬。美軍傷亡不斷,虐囚事件不斷曝光。鷹派所堅持的單邊主義漸漸失去了光彩,美國開始轉向聯(lián)合國和其他國家,尋求脫身伊拉克的道路。于是,受寵于五角大樓的沙拉比也就失去了庇護。
美國情報部門更加懷疑他。1989年,因為銀行資金一事吃官司的時候,沙拉比躲在小轎車的后備箱里逃出了約旦。而他一直與伊朗關系密切。
伊拉克最高文職行政長官布雷默對沙拉比更不滿意。去年,薩達姆的雕像一倒,沙拉比就進了巴格達,馬上接管了財政部,現(xiàn)在伊拉克所有重要銀行都被沙拉比的侄子、外甥把持著。更讓布雷默不能忍受的是,沙拉比開始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出對美國的不滿。
沙拉比甚至說過:“我們一直在要求美軍不要侵犯納杰夫和卡爾巴拉。我們希望他們能保持耐心,不要再屠殺我們的孩子?!?/p>
于是有人要問:究竟沙拉比是寵兒還是棄將?是真心親美還是投機取巧?
不過從目前看來,沙拉比并沒有因為這次搜查事件而有多大的損失。他從此表現(xiàn)出一心反美的姿態(tài),甚至宣布和美國斷絕關系。之后,沙拉比聽到了兩個消息。好消息是他在伊拉克民眾中的支持率上升了;壞消息則是,這個支持率甚至還比不上被囚禁的伊拉克前總統(tǒng)薩達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