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在發(fā)掘接近尾聲的廣西合浦縣一座漢墓中,發(fā)現一對罕見的青銅牛,它們被放置在通往墓室的墓道下端的一個大坑中。專家說,在以往的漢墓發(fā)掘中,從未發(fā)現過墓道正中有器物坑的現象。
這對實體銅牛一公一母,高20厘米,長40厘米,其中公牛站立,母牛側臥,宣于一口大陶缸前,形狀逼真生動,保存十分完好。經文物專家鑒定,實心銅牛是用蠟作模澆鑄而成,這在以前的漢墓發(fā)掘中沒有見到過,絕對稱得上國寶。
在這座位于合浦縣縣城的木槨墓中還發(fā)現了大量隨葬品,其中一套青銅車馬器器形獨特,青銅馬體長近100厘米,由頭、身、四肢、尾巴分開澆注拼接而成,車廂狀如黃包車,旁邊脫落著天鵝、青蛙、魚、孔雀造型的精致飾物。青銅禮器中有一只直徑數厘米的吊桶,外頭的草藤編花套子歷經近2000年,絲毫無損。這座墓的木棺槨已朽沒,青銅器、銀器、玉器等均程度不同氧化損壞,而這只藤套卻完好如初,令在場專家嘖嘖稱奇。